时间管理:庙堂之谋,决胜千里(7月17日)
时间管理有一套经典理论,说如果把要做的事情按照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组合分成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的划分有利于我们对时间进行深刻的认识及有效的管理。
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事件大多是些琐碎的杂事,没有时间的紧迫性,没有任何的重要性,这种事件与时间的结合纯粹是在扼杀时间,是在浪费生命。发呆、上网、闲聊、游逛,这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事情最好不做。
很多人在紧急但不重要的认识上有误区,认为紧急的事情都显得重要,实际上,像无谓的电话、附和别人期望的事、打麻将三缺一等事件都并不重要。这些不重要的事件往往因为它紧急,就会占据人们的很多宝贵时间,这样的事情最好交给别人去作。
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具有时间的紧迫性和影响的重要性,无法回避也不能拖延,必须首先处理优先解决。它表现为重大项目的谈判,重要的会议工作。而自己最好做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辨别并走出具有假象紧急性的事情,这样带有紧急假象的事情往往使我们难以脱身,经常会无法自拔。例如,玩游戏、看娱乐视频等,只要一玩起来就很难脱身,而且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打出结果。要优先解决那些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区分紧急的事情到底重要不重要,也就是按照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规划来衡量这件事的重要性。投资很重要,而且会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好的事情,投资这类事情的回报往往是最大的。
这种值得投资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就是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未必都会得以实施,量化的目标未必都得到实现,但设定目标与制订规划依然是最重要的事情,舍不得投入的人必将陷入迷失,并让自己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虽然技术越来越先进,节奏越来越快捷,但是我们的效率却越来越低下,除了为自己掘墓的速度越来越快之外,效果越来越让人不满意,其原因何在呢?核心在于战略定位与谋划不够充足。
应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不妨多问一些关于精准定位与谋略规划的问题:比如追求(图)的是什么,很多人说是金钱与物质;比如“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干什么”之类的哲学终极问题,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当“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时候,是无法对自身发展方向有明确定位的。
比如凭什么,你是在做平台还是在做产品?你是在做技术还是在做市场?你是在做客户还是在做资本?你的现有阶段是应该进攻还是应该防守?你的策略是应该守正还是应该出奇?你是应该突出个性化,还是需要打造包容性?这些问题在没有成熟而明确答案之前,是没有正确的方向可言的。
比如跟谁在一起共舞,谁是你的敌人,谁又是你的朋友?你是在化敌为友,还是让原本的可以为你“两肋插刀”的朋友变成想插你两肋几刀的敌人?你如何可以做到让朋友多多的,让敌人少少的?
人生最重要的是规划。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忽视规划,而更多盯着当下。不管我们是否清晰地进行“庙堂之谋”,都将面对未来。我们急着享受当下,却忘记了规划未来。规划很虚,但却支撑着实。
当未来已来,我们将何以应对?不知不觉之中,孩子长大了,我们变老了,甚至一转身就已经是人生暮年。转身就已经是两个世界。只有走出自我,才有可能被别人接纳,并融入别人的世界。
你有没有深入研究过,你所面对的人对什么话题有兴趣?你是让她们主动接受你感兴趣的话题,还是主动去接受她们喜欢的话题?假如你希望被接受,你就需要先去接受对方。
明智的人,会给自己打造一个比较有利的生存环境,让自己能做到左右逢源,让别人都对自己无懈可击。在取舍决策的时候,做事和赚钱相比,利润与公益相比,整合与分享相比,利己与利人相比,生存与发展相比,何去何从,哪个更重要?这些都是基于战略层面的问题。
兵法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意为作战前计算周密,胜利条件多,可能胜敌;计算不周,胜利条件少,就不能胜敌。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是能做到知己,还是能做到知彼呢?所谓知己的核心,不仅是自己的潜能和需求,更多的是自己的资源和软肋。所谓知彼的核心,不仅是知道明面上的敌人,更需要知道隐藏起来的敌人,不仅知道当下的敌人,更能知道未来的敌人。没有经过筹划的执行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在战略层面不清晰的情况下,是无法得到有效的规划和执行的。
贾春宝
2020年7月17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