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兼具支付功能和融资功能,它不仅是社会经济主体经常使用的非现金支付工具,还是商业银行重要利润增长点,以及传导央行再贴现等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
在现行经济下,票据深受中小企业的青睐与关注。以往经济不发达,信息不流通,很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贷款成为他们的首选,但票据的出现扭转了这一现象。与普通贷款相比,银行承兑汇票不仅具有银行信用,而且融资成本较低,流程简单,获得资金的周期比较短,对解决信用较低的中小企业而言简直是一根救命稻草,票据被他们紧紧攥在手里,帮助他们扩展融资渠道,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融资成本,使其发展壮大。
票据业务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它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局限。
1.票据市场管理的不规范、不统一制约了票据支持实体经济功能的发挥。票据作为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的资产业务,在实体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服务者的角色。它可以通过央行实现再贴现功能,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改善金融机构资产均衡配置、丰富宏观调控工具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但由于现在央行、监管机构、商业银行在票据市场上分段分则,没有形成统一规范,使得票据在发挥支持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客户服务等功能和作用上受到极大的约束。
2.市场参与者参差不齐且各自为营,难以发挥票据市场功能。不仅大中型企业为将票据及业务作为其主要经济增长点,急功近利导致恶性竞争而且大型银行也存在内部竞争和自身制度资源约束,难以发挥带动和维护市场的作用,更无法充当做市商的地位。一个市场没有做市商,市场难以激发,交易活跃程度低,真正的市场利率就不可能形成,票据市场的功能和作用也大打折扣。
3.经营管理缺乏独立性和集中性,影响了市场规模和创新效率。目前银行票据经营机构的资金均来源单一、受各行调配导致票据资金不稳定、不确定,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同时资金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主观影响较大,因此影响了市场效率。而同时,产品创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经过长期培养和投入才能实现,当前绝大多数银行内部的票据经营机构分散各地,人员相对较少,疲于应付业务营销和办理,无法达到人力、资源、信息的统一整合,票据创新的效率不高,明显制约了市场的快速发展。
4.风险防控能力和经营目标不配备,束缚了市场发展步伐。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GDP增速放缓,产业结构深化调整,信用风险由企业向产业、由下游向上游、由局部向区域蔓延的程度加深,存在触发一些区域性系统性融资风险的隐患;同时,民间资本、民间借贷积极参与各个融资环节,形成错综复杂的金融业态,逐渐暴露的资金链断裂风险向银行业传染的范围加大,信用风险管控的难度和复杂性进一步提高,从而束缚了市场加快发展的步伐。
随着坐拥万亿级体量的票据市场受到广泛关注,金融科技与票据市场的深度融合,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呈现"四化"趋势:即票据电子化、交易平台化、流程标准化、融资票据化的票据撮合融资服务时代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