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看起来没有那么乐观,它会影响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的经济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这样一段时期,怎样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人们的收入、使人们的生活保持应有的水平呢?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用政府干预经济,即凯恩斯经济思想。
当然基于这一观点,并不完全是增加政府的投资,创造社会需求,而是如何的设计税收,如何的调整产业结构,如何的引导人力、资本、服务、货物的流通。
交易是人的本性,只有交易才能够促进社会的生产、增进社会的消费,才能够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所以经济政策要排除各种阻碍经济因素流通的障碍,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抓住重点。
美欧传统市场在萎缩,需求在下降,美国经济第二季度萎缩38%,已经遭受重创,这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这是一个惨淡的事实,更加需要内需拉动来促进经济发展。这也在考验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即政府(投资)在撤出一些经济领域之后,市场是不是会自动恢复增长,各行各业能够自主地发展起来。
2020年第二季度美国的人均储蓄率上升,中国的消费也落后于生产的恢复,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需要努力引导人们消费。受收入下降的影响,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产生一些替代效应,人们会寻找曾经不被看好的商品,社会的消费需求整体在下降,这不因个人的意志而决定,而是整个社会经济问题的一个反应。
没有经济活动,政府就没有税收,政府减免税费会有一个天花板,政府收入下降就不会提供充分的公共产品,这将无助于经济的恢复,特别是服务业的恢复。从减税的角度看,需要合理设计税收,从那些需求弹性高的领域去着手设计税收。
经济的持续不振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一般来讲,引发通胀的可能性比较高,因为政府的财政收入在下降,货币没有强有力的国家财政背书会引发通胀,在人们收入下降叠加效应下,人们的购买力会下降,消费的不振会影响生产的恢复。
生产的不振也会影响人们的就业,生产活动的减少必然会影响人们的收入,生产会导致通胀的进一步加剧,货币流动性下降将影响货币的使用价值,这必然会造成货币的贬值,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这两种的叠加效应下,就业将会更加困难。
消费的不振也会影响投资创业的热情,整个社会的就业岗位就会下降,破解这样的难题并不由减税才能解决,也不因财政的鼓励而生效。
从产业结构去看,服务业最终能够快速的引导社会经济的恢复,让工业和农业的生产步入正常的轨道,在疫情的影响下,服务业是遭受冲击最为惨重的行业,主要包括旅游、餐饮、租赁等,从这里看,疫情造成的影响非常的深重,所以服务业的扶持是重中之重,如何发展好服务业?
如何使服务业的发展适应疫情防控的节奏是经济走出困境的正确途径,线上交易、远程交易、物流的畅通、人们观念的转变、技术的革新是必由之路,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是很不合理的,占比比较低,美国服务业占50%,所以需要逆势而为。
服务业不仅仅是服务的行业,同样是人的行业,在疫情期间,在保障社交安全距离的情况之下进一步扫除影响人的流动性的障碍,使人们的活动趋向于更加的合理,服务业才能够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