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国祚排在唐朝和明朝之后。对这个距离当今社会最近的王朝,由于史料及实物保存比较齐全完整,特别是民国时期,对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等诸方面均做了详细研究,出现了一批真正大师级的专家学者。
2000年前后,河南作家二月河相继推出《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等三部帝王系列长篇小说,由此,国内掀起一股文史界歌颂美化“康乾盛世”的热潮,延续多年。
如果还原真实的满清王朝统治史,至少在如下这几个方面野蛮残酷血腥屠戮中原汉民族,是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
满清入主中原时,由于是外族入侵,中原汉民族对蛮夷鞑虏向来极其憎恶,对满清的入侵的抵抗程度可谓是历史上空前绝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清贵族为了维护其统治,意图从肉体上思想上最大程度消灭和奴役汉人,对中原采取最凶残的屠杀政策,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共屠杀总计85万汉人;嘉兴、金华、赣州、沅江、太谷大屠杀共计150余万人。
江阴大屠杀:死难汉人达到了18万人,只有53个人活了下来。
昆山大屠杀:城破之后,屠杀军民四万余人。
同安大屠杀:死亡人数达到了五万余人,尸积如山,由梵天寺的和尚帮忙火化。
广州大屠杀:死者六十万,整座城中就剩下了七个人。
潮州大屠杀,死者两万人。
舟山大屠杀,第一次屠杀近万人,第二次大屠杀死者全部投入海中,数目无法统计。
苏州大屠杀:由于苏州投降的比较早,所以仅仅杀了一半,但是就仅仅这一半的苏州死难者就已经达到了十余万。
血洗四川。农民起义军张献忠四川大屠杀的罪恶,其实是满清军队的报复行动,在打垮四川人的激烈抵抗之后,清军在四川搞大屠杀,以至于“弥望千里,绝无人烟”,以至于后来不得不“湖广填四川”来进行大移民,满清朝廷为了掩盖事实,就完全将四川大屠杀的罪名栽赃到张献忠身上。
按照历史学家葛剑雄所著的《中国人口史》所记载:明万历六年(1578年)中国全国有人口陆仟零六十九万,但是当时的中国还需要缴纳人头税,所以民间隐匿了大量人口,许多的专家认为明朝人口顶峰的时候在一亿以上,而葛剑雄认为明末人口接近两亿。在清朝入关后,中国人口损失的总数,超过五千万人民丧生,最多可能超过一亿。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过死了5000万人。
还有大大小小的无数次小规模的屠杀,简直是惨绝人寰。侵华日军的南京大屠杀相对于清朝入关后的大屠杀是小巫见大巫。
为了使汉民族屈服于满清的淫威,清王朝入主中原后,还特意针对汉族颁布了2道命令。
其一是“剃发令”。即“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由于汉民族传统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近两千年,因此剃发令颁布之初遭到了绝大多数汉人的激烈反对,更是喊出了“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的口号。对此,清军都是以血腥镇压杀戮强制性推广,这到底造成了多少平民百姓的死亡无法统计。其二,推行了“易服令”,易服令受到的阻力推行虽低于剃发令,但仍然受到了汉族很大的阻挠,但最终还是在清朝的血腥屠杀之下,才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其二是借编纂《四库全书》,销毁历代典籍藏书罪孽深重,篡改美化满清历史令人发指,使中华民族众多流传下来的史实失真。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大毁特毁各种典籍,销毁了对大清不利的书籍总数,据统计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据粗略统计收录图书3500余种,禁毁图书3100余种,差不多是录一半,毁一半,所以又有部分学者称之为《四库毁书》。伴随征收书籍、修书过程的查缴禁书运动其罪恶之大,甚至被认为不能以功绩相抵。这场浩劫,起自雍正七年礼部侍郎钱以垲上疏请严文字之禁:“除经学、理学注疏及有关政治经济诸书外,其余私著家刻,或涉讽议时事者,已刻成版,即行劈毁,未刻藏稿,即行焚灭。其有限外不焚灭并藏匿刻本、抄本者,察出从重治罪。累计已有十多万部“违碍”书籍被毁灭。“四库全书”在编修过程中,很多珍贵的古书籍遭到了刻意的人为删削、焚毁、篡改、错讹。乾隆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明代档案仅三千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朝的官方文书。其余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经全部被销毁了。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修的书居然还没有毁灭的多,中国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半数以上被毁,其行为令人发指。乾隆帝不止毁书,还篡改书籍,好多涉及到女真族的书籍都被修改,因为乾隆帝是满族人,而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
近年来,在日本、韩国发现历朝历代的典籍与四库全书内容完全不一样。以篡改岳飞一曲《满江红》为例,其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竟被篡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何其可笑,乾隆的阴损由此可见一斑。四库全书是一部徒有虚名的盛世书籍罢了,其实是一部四不全的次品乃至废品,与永乐大典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大兴文字狱杀戮史上空前绝后,手段极其残忍。清代的文字狱贯穿康雍乾盛世三朝,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敢叫你身死族灭。据不完全统计,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发生166起,在乾隆在位时最为居多。满清王朝为了巩固其封建专制统治和满族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威,大兴文字狱,文字狱的冤滥,极大地遏制言论,禁锢思想,桎梏了学术思想的发展,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更为严重的是它助长了阿谀奉承、诬告陷害之风,它禁锢了思想,堵塞了言路,影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万马齐喑的极其黑暗的政治局面。由于这些史上空前绝后的文字狱案件规模大小不一,牵连论死,动辄百千人,残杀之烈,亘古未有,所以清朝文字狱究竟株连冤死了多少人无从考证。
清朝史上空前绝后的残酷无情的文字狱,是造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根源。“崖山之后再无中国,明亡之后再无华夏”在满清王朝的文字狱残酷蹂躏统治下,中国男人失去了阳刚之气和斗志,奴颜婢膝、明哲保身、犬儒主义、溜须拍马、委曲求全逐渐盛行,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生灵涂炭。从此外族屡屡入侵,中原腹地,万里腥膻,中华文明,至此已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当年的大清帝国,一味地闭关锁国,沉湎于天朝上国傲慢自大中,西方各国先进的思想和科技器物统被称为“奇技淫巧”。当时朝廷上下,充斥着“我大清天朝上国,GDP第一,无所不有,西方蛮夷都是雕虫小技,奇淫艺巧,比我们差的太远了”,连乾隆都说“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蛮夷互通有无”。“大清不高兴”“大清可以说不”“大清制造厉害了”“厉害了我的大清”之声陶醉了整个清廷。朝野上下,欺瞒盛行,朝廷之内,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离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及至交战连战连败,但清军连连获胜报捷的八百里加急的奏章仍响彻紫禁城内外。鸦片战争已打了2年多,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哪山哪水的地理位置。到了慈禧篡政,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慈禧,心胸狭窄,执意定于一尊,更是党同伐异,动辄以“妄议”之罪剪除异已,先后斩杀“戊戌六君子”和“庚子五大臣”,朝廷已容不下一颗说真话的脑袋。这哪是什么落后就要挨打,分明是闭关锁国盲目排外导致盲目自信,与12国同时宣战,如此愚昧昏庸无能的王朝,焉能不亡?
堂堂的一个大清王朝,竟培养不出一个通晓国际法和贸易往来之才,正是这种蒙昧狭隘的时代环境,造就成就了英国人赫德。虽然赫德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为大清服务50多年,但大清仍认为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虽然任命其担任海关总署署长和国家税务局局长,但始终没有发给他永久居住国民证书和绿卡,他只能抱憾终身而不得不离去。
中国自秦朝开始,开创家天下统治循环史,中国就进入了封建君主统治时代。在政治方面,推行郡县制,通过皇帝任命大臣的方式分级分类管理地方。在经济上,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兼并、气候减产、蛮族伺机入侵等原因交织,时常导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贫富失衡,失去生存收入来源的农民在苛捐赋税之下生活艰难,因此揭竿而起,推翻旧王朝的统治,建立新的王朝。于是政权更迭,又一轮的轮回开始了。周而复始,几乎都是相同的兴亡因果,被称为中国独有的王朝更迭周期律。
黑格尔是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其思想被认为是19世纪唯心主义运动的巅峰,深切地影响了后世如存在主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等诸多哲学流派。黑格尔认为历史不单单是一种时间的延续,而是一门足以解释人类社会活动进程的学科,他所认知的历史是一个从低级朝着高级发展,也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他在《历史哲学》一书中,形容世界历史应如太阳一般有有规律可循,依次经历幼年、青年、壮年以及老年时代,是时代发展的动力以及轨迹。简而言之,他把历史看作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有规律的过程。
对于中国的历史,他在1821年正式出版的代表作《法哲学原理》中如是道:“中国从本质上看是没有真正的历史的,它只是君王覆灭更迭的不断重复罢了,任何进步都未能从中诞生。”
在黑格尔眼中,几千年的中国更像是一个赌场,由恶棍轮流坐庄,混蛋们换班执政,底层人民不过是炮灰总做祭品,“中国任何一次的变革都不曾改变这个现实”。他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客观存在和主观自由的统一消弭了二者间的对峙,这种不断的皇朝更迭野蛮的周期性和重复性并不足以称之为历史发展,其实在本质上并不是历史在进步,不具备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特征,所以改变无从发生,只不过是时间上的流动罢了。
一种亘古不变的东西转而代替了真正的历史,中国徘徊在世界历史格局之外,只能等待着当时西方文明因素的到来和诱发,才可以得到积极的进步。
公元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与清廷议和代表商定的有关清帝退位的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方面于1912年2月9日向清政府致送有关清帝退位优待条件的修正案。1912年2月12日,大清隆裕太后代表清廷认可了这一条件,携6岁皇帝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逊位诏书。这份退位诏书是你我妥协的结果,“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宪制,就是一个现代的国家要成立了,完全告别了中国过去两千年这样的一个帝制家天下的状态,这个国家是一个立宪的国家。这是一个崭新的国家,是中国历史上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同日,颁布《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优待皇室条件》、《清宣统政纪》。除了退位诏书中明确有规定,中华民国创立时的国旗就是五色旗,分别由“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组成,即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因为大清王朝是在国际社会和华夏举国关注下签下退位诏书,将大清原有版图的所有领土完整转让给新生的中华民国。并且特别写明了是满、蒙、回、藏、汉五族共和的共和制中华民国,并因此而享受保有紫禁城为大清皇族固有家园的特别优特。上述条款的承诺方是新生的中华民国。
这份《优待皇室条件》与《清帝逊位诏书》等于是《中华民国出生证》的正反两面。说得再通俗一点,就好比爱新觉罗家族将一块拥有了近三佰年的巨大地产,其中包括从朱明王朝夺取的土地、列祖列宗开疆拓土获得的土地、蒙古亲戚参股的土地、受自己保护的西藏高原、自己起家的满州原始股本,等等,合计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过户给共和制下的中华民国全体国民。新的业主中华民国除了将紫禁城给其居住外,每年只是另付400万元的年金。并且过户手续完备,两方诚实守信无欺。全世界各国驻华公使见证背书。这张中华民国的出生证是获得国际社会公认的,在这样的全球支持下,中华民国在出生的第一时间就获得了全世界所有国家的认可。因为爱新觉罗·溥仪并非只有汉人的皇帝一种身份,他同时还是蒙古族的大罕,是满族八旗的首领,更是西藏高原的保护人,等等。总之,他是当时多民族的象征。有他的存在,对各民族的团结与共存是有巨大说服力的。
据柏杨先生考证,中国从黄帝开始到溥仪逊位,4643年间,一共出了559个皇帝或国王。其中,有资料可查在位40年以上的不足20人,有的因穷兵黩武,导致国库亏空(如汉武帝刘彻),有的擅权造成国家动乱(如唐玄宗李隆基),有的无能以亡国告终(如后主刘禅、梁武帝萧衍)……所有灭亡的王朝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家天下的传承都是宫闱密谋、不容他人置喙的结果,伴随着的都是刀光剑影、手足相残,皇亲国戚灭门灭族的血雨腥风屠戮殆尽。每一次的改朝换代,都是百姓人口锐减,国家元气大伤。
对于中国历史的这种定式,唐朝的杜牧在23岁的时候就已经总结好了:“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简言之,是中国历史总是内循环导致。
中国的历史会为什么在清末发生这样的变化?为什么满清没有像以往历史那样被另一个皇权取代?因为当时的中国已经看到了外部的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接触改变了清末中国的历史轨迹,让清末在内循环往复的历史怪圈中向外跨出了一步。
后来,有“倒戈将军”之称,被毛泽东谥其为“伪君子”的冯玉祥公然擅自发兵闯入紫禁城,公然毁约赶走皇室内成员,袁世凯准备称帝,张勋辫子兵攻入北京,想把满清再请回来,还想走那个内循环规律,结果举国反对他们,但都没成功。
清末之后的一百多年里,中国历史经历了几次重启,先是苏俄,后是日本,从1950年跟美国交战到1979年跟美国建交,每一次重新打开历史的方式都有来自外部世界的不同影响,而每一次不同影响都深深地影响了国运兴衰和百姓生活。
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证明,内循环是条死路。
满清王朝的罪恶可谓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但它在临终前告别帝制,接受宪制宪政,和平交接、转型,民族幸甚,正如黑暗长夜里的一点萤火。这点历史功迹,应值得回忆、记取。
请关注作者个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