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语录论人生之四
论学习•真理越是难懂,就越是要一把抓住,不放开
真理是难以发现的,一旦发现就要珍视无比。真理是难以掌握的,掌握真理需要执着勇敢、锲而不舍的态度。真理是在与谬误的比较中而存在、斗争中而发展的,追寻真理就不要害怕犯错误。
01、妈妈语录:没事儿的时候,多看点书,人生努力学习是必须的。
语录阐发
读书是获取思想和知识的主要途径,不读书就堵住了自己的成才之路。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没有时间看书往往只是一种借口。人生努力学习是必须的,有事儿没事儿都需要看书。
为什么说人生努力学习是必须的呢?第一,因为人生充满挑战,情况复杂多变——“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第二,因为社会进步不止,我辈岂能落后——“我们的社会是天天进步的,我们也应该天天进步。这就需要学习,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不能跟社会一道前进。”(朱德)第三,因为邪说易得,真理难求——“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第四,因为学习本来就是我们肩负的使命——我们要“求知识于宇宙,搜学问于世界。”(鲁迅)第五,因为谁不想虚度一生,谁就要终生学习,学习一辈子,奋斗一辈子。
读书是学习的主要途径,那么读书有什么好的方式方法吗?回答是肯定的,我们仍然需要从前人的论述中找到闪光的钥匙:第一,不能死读书,要做到读懂书的真义——“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甚至于成为书橱。”(鲁迅)“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第二、书品如人品,读书要有理想、有追求,这样书品自然就高——“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蒲松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第三,要养成会读书的好习惯——“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间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梁启超)第四、读书要联系实际,尤其要联系自己——“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读书不可以只是专从纸上讲求大义道理,必须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推导研究。朱熹语)第五、读书要有所选择,有所精专——“我们要爱书,要读书,但不可漫无选择。”(法朗士)“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读书要精干不要广博,用心要专一不要杂乱。黄庭坚语)“读无益之书,与不读等。”(蔡元培)
阐发精要
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没有时间看书往往只是一种借口。人生努力学习是必须的,有事儿没事儿都需要看书。
02、妈妈语录: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念书,有条件念书多好啊!
语录阐发
父母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念书,不念好书怎么对得起父母的一腔心血呢?妈妈说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念书,那是因为没有条件念书;现在有的子女说最大的苦恼就是念书,不念书多好啊!这样的孩子需要价值观的重塑,需要认识到读书的种种好处——
第一,读书总是有好处的,书就像药一样,善于读书可以减少愚昧:“开卷有益。”(打开书看看,总有好处。王辟之语)“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就像药一样,善于读书可以医治愚昧。刘向语)
第二,读书入仕是正途所在,读书代表着高尚的精神生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其他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汪洙语)“积财千万,无过读书。”(积累很多财产,不如读书有用。出自《颜氏家训》)
第三,书以穷理,书以究源,为学之道,即在读书:“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读书是为了探究道理,将要尽其所用。杨时语)“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做学问,没有比探求规律更重要的;探求规律的关键,还在于读书。朱熹语)
第四,发愤读书,增长才学,得心应手,学以致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钱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群书,把书读透,下笔就会如有神助,得心应手。杜甫诗)
第五,读书是一种深沉的滋味,一种至高的乐趣:“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其他东西的味道,时间久了就令人讨厌;只有读书的味道,越久越深厚。程颢语)“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修养身心没有比抑制贪欲更有效的,最高的快乐就是读书。郑成功语)
第六,读书能够健全人格,给人以乐趣、光彩与才干:“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高尔基)
第七,读书是上进的表现,是天下第一等好事:“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姚文田)
第八、读书必有回报,犹如爬山望远与耕耘播种:“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臧克家)
第九,书不可一日不读,一日不读就不能生活:“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毛泽东)“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孙中山)
第十,不读书的人是浅薄的,他的思想会停止,他整个人也会被社会所抛弃:“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不读书的人,不光人要变得浅薄,也将被社会的前进步伐所抛弃。”(池田大作)
阐发精要
父母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念书,不念好书怎么对得起父母的一腔心血呢?
03、妈妈语录: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要想让理论和现实接上轨,就得付出相当大的功夫才行。
语录阐发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越是不容易,就越是要努力去做,做起来就越是有成果。我们是新时代的读书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决不能做陈腐的书呆子。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要反对脱离实际的死板僵化的教条主义,也要反对没有理论指导的瞎冲瞎撞的经验主义——正如教育家徐特立所说:“没有实际的理论是空虚的,同时没有理论的实际是盲目的。”军事家刘伯承说过:“离开实际的理论是死理论,离开理论的实际是瞎实际。”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也说过:“知识和实践就像做手艺一样,两者必须结合。”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突出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强调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马克思也说过:“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得付出相当大的功夫才行,尤其不能做陈腐愚昧、畏手畏脚又自以为是的书呆子——波斯古典文坛最伟大的诗人萨迪写道:“无论你腹中有多少知识,假如不用便是一无所知。”“有了知识而不运用,如同一个农民耕耘而不播种。”
阐发精要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越是不容易,就越是要努力去做,做起来就越是有成果。
04、妈妈语录:活到老、学到老,越有追求,越得坚持学习。
语录阐发
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止,学习不已。越有追求,越有志向,越有坚持学习的干劲。志为学之心,学为志之事。
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止,学习不已。封建时代的圣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强大的学习毅力的典范——《论语·述而》有这样一段很有名的话: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大意是说,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子路答不上来。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呀,用功读书忘记了吃饭,快乐起来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来临,如此而已。
越有追求,越有志向,越有坚持学习的干劲。对于学习与志向之间的关系,古今名言多有所论:“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需要安静,才能需要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大才能,没有志向无法使学习成功。诸葛亮语)“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要学得广博的知识就要不倦的学习,不倦的学习就需要坚定自己的志向。出自《抱朴子》)“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一个人如果志向兴趣不够远大,不集中精力,虽然学习了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功。张载语)“立大志,做大事,探讨大学问。”(陶行知)“一个人有无成就,决定于他青年时期是不是有志气。”(谢觉哉)
志为学之心,学为志之事。志向是学习的核心动力,学习是志向的份内之事。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短短的八个大字,就包含着对于我们学习的勉励和对于志向的振拔——没有“天天向上”的志向,就没有“好好学习”的动力;没有“好好学习”的积极表现,就没有“天天向上”的实质内容。总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激励中国人民胜利前进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学生励志学习的永远的座右铭!
阐发精要
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止,学习不已。
05、妈妈语录:真理越是难懂,就越是要一把抓住,不放开。
语录阐发
真理是难以发现的,一旦发现就要珍视无比。真理是难以掌握的,掌握真理需要执着勇敢、锲而不舍的态度。真理是在与谬误的比较中而存在、斗争中而发展的,追寻真理就不要害怕犯错误。
真理是难以发现的,一旦发现就要珍视无比。正因如此,真理甚至比生命还重要。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听见了真理,就是当天晚上死了也可以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说:“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苏格兰农民诗人彭斯说:“实实在在的真理,顶天立地的品格,比什么爵位都高。”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说:“在人类的历史的长河中,真理因为像黄金一样重,总是沉于河底而很难被人发现,相反地那些牛粪一样轻的谬误倒漂浮在上面而到处泛滥。”
真理是难以掌握的,掌握真理需要执着勇敢、锲而不舍的态度。要坚持真理,不论何时何地何事都不动摇。教育家傅雷说:“坚持真理是一件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还有是耐性。”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说:“不论将来人们怎样说我,我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一丝不苟地固守真理,不违背事实。”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绵力来为真理和正义服务,即使不为人喜欢也在所不惜。”
真理是在与谬误的比较中而存在、斗争中而发展的,追寻真理就不要害怕犯错误。须知,相对是绝对的先导,错误是真理的台阶——陶铸说:“正确与错误总是同时存在的。”毛泽东说:“真理是在同谬误作斗争中间发展起来的。”“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钱学森说:“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做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阐发精要
真理是难以发现的,一旦发现就要珍视无比。真理是难以掌握的,掌握真理需要执着勇敢、锲而不舍的态度。真理是在与谬误的比较中而存在、斗争中而发展的,追寻真理就不要害怕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