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语录论人生之七
论亲情•不要心痛钱,要心痛身体
正如高尔基所说:“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我庆幸我很早就感受到了母爱这种人世间最伟大的感情,有妈妈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灌溉与栽培,我的心灵将永远是一片绿洲。
01、妈妈语录:身体是第一本钱。有个好身体,一切都会有的。
语录阐发
身体是生命的本钱,做事要一步一步来。有了一个好身体,没有的会渐渐拥有;没有一个好身体,曾经拥有的也会渐渐失去意义。
就像保存下来的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终将点燃黑暗与虚空;就像从山顶而降的瀑布,锲而不舍点点滴滴,终将镂刻生命之石的形状与肌理——我们要记住妈妈的嘱托,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以此为基础,既不退缩,也非盲干,既有理智,也有激情,既要奋发有为,也要量力而行,从而把握好身体与事业的平衡。这样,我们一步一步地做事;这样,我们就会拥有一个生机勃勃、健康快乐的明天。
与此相反,如果我们没有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却使之出现了重大问题,那么,厄运与不幸就随之降临了,家庭与事业都有可能处于黑暗的笼罩之中。这时怎么办?治疗生理上的疾病,那是医院大夫护士们的事情;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精神上的引导和思想上的疏通——在厄运中勇敢坚定,在不幸时意志顽强;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不幸时全力反抗;厄运属于受难的身体,胜利属于不败的精神!老话说的好:“人强人欺病,人弱病欺人。”这就是说,身体强就能抗住疾病,精神强就能压倒疾病。疾病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阐发精要
身体是生命的本钱,做事要一步一步来。有了一个好身体,没有的会渐渐拥有;没有一个好身体,曾经拥有的也会渐渐失去意义。
02、妈妈语录:不要心痛钱,要心痛身体,一定要吃好、休息好。
语录阐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应该保护好。妈妈来信反复叮嘱我们不要心痛钱,要心痛身体,那她自己究竟是怎样做的呢?
为了支付我和姐姐上大学的费用,日夜操劳的妈妈自己每天只吃几分钱一斤的圆白菜和西葫芦,平时很少吃肉类和鸡蛋,几年来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就连给我们写信的信封都是用白纸糊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我提出要买自行车和录音机时,妈妈的回信是:“不要抠那几分钱,买就买质量好的,当时省两个钱,以后会找麻烦的。花多钱来信,我就给邮。”我想都没想就按着妈妈的说法办了,现在想来当时的我是多么年少轻狂甚至有些麻木自私啊!妈妈叮嘱我们不要心痛钱,要心痛身体,一定要吃好、休息好;她自己则正相反,为了我们,她心痛钱,不心痛自己的身体,勤俭度日,日夜操劳,没有吃好、休息好,以至于后来累出了许多病。
正如高尔基所说:“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我庆幸我很早就感受到了母爱这种人世间最伟大的感情,有妈妈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灌溉与栽培,我的心灵将永远是一片绿洲。
阐发精要
我庆幸我很早就感受到了母爱这种人世间最伟大的感情,有妈妈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灌溉与栽培,我的心灵将永远是一片绿洲。
03、妈妈语录:孩子们一切都好,就是父母最高兴的大事。
语录阐发
孩子们一切都好,就是父母最高兴的大事。反之亦然,父母一切都好,就是孩子们最高兴的大事。
孩子是父母的精神支柱,孩子们的学习进步、婚姻交友、健康与否等等,牵扯着父母的心。有担忧,也有希望;有快乐,也有忧愁。孩子们一切都好,就是父母最高兴的大事。
父母是孩子们的精神支柱,父母的健康长寿、起起落落、平安与否,牵扯着孩子们的心。有担忧,也有希望;有快乐,也有忧愁。父母一切都好,就是孩子们最高兴的大事。
必须承认的是,孩子们一切都好,就是父母最高兴的大事,这是常见的现象,大多数父母都是这样的;而父母一切都好,就是孩子们最高兴的大事,这是不常见的,这只有少数非常孝顺的子女才能做到。谚语说:“父母的心在儿女,儿女的心在外头。”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上,没有完全相等、完全平衡的。比较而言,父母对子女付出了更多的关爱与关注。很多时候,父母对于儿女来说,只是这个世界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儿女对于父母来说,则有可能就是整个世界。
阐发精要
孩子们一切都好,就是父母最高兴的大事。反之亦然,父母一切都好,就是孩子们最高兴的大事。
04、妈妈语录:父母精神上的幸福,就是孩子们给的。
语录阐发
父母精神上的幸福,就是孩子们给的。反之亦然,孩子们精神上的幸福,就是父母给的。
孩子是父母的精神寄托之所在,关注孩子的每一步成长,关注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几个方面的发展,关注他们的婚姻、工作与荣誉——父母精神上的幸福,就是孩子们给的。
父母是孩子的精神寄托之所在,关注父母的健康长寿,关注父母在物质赡养、生活照顾和心理慰藉等几个方面的变化需求,关注他们的安全、娱乐与晚年——孩子们精神上的幸福,就是父母给的。
不可否认的是,父母精神上的幸福,就是孩子们给的,这是常见的现象,大多数父母都是这样的;而孩子们精神上的幸福,就是父母给的,这是不常见的,这只有少数非常孝顺的子女才能做到。谚语说:“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己当了父母,就知道原来父母拉扯孩子有多不容易了!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还是实践出真知——生活的艰辛,从家务操持上可以知道;父母的恩情,从照顾后代上体会得出。
阐发精要
生活的艰辛,从家务操持上可以知道;父母的恩情,从照顾后代上体会得出。
05、妈妈语录:精神上的幸福比物质上的幸福,不知高多少倍!
语录阐发
物质上的幸福是宝贵的,但对于注重精神追求的人来说,精神上的幸福比物质上的幸福,不知高多少倍!
父母与子女之间,既相互提供物质上的幸福,同时更重要的是相互提供精神上的幸福。中国人的亲情,最主要体现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之上,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超越物质、血浓于水的骨肉情。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超越物质、血浓于水的骨肉情,中国人把家庭看作是最舒服的地方,所谓“金窝银窝,不如咱家草窝”,无论穷富,自己的家都是最好的,你住着别人家的金房子,也不如住着自己家的草棚子舒服。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超越物质、血浓于水的骨肉情,中国人把回家过年看得非常重要——“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无论穷富,常回家看看,过年尤其需要回家看看;常回家尽孝,过年尤其需要回家尽孝。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超越物质、血浓于水的骨肉情,中国人认为“倦鸟思林,人老思家”,落叶归根,无论穷富,人老了就想回到家乡(包括其精神意义上的家乡)——回到自己的亲人身旁去——家庭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终点;故乡是生命的摇篮,也是生命永恒的港湾。
阐发精要
父母与子女之间,既相互提供物质上的幸福,同时更重要的是相互提供精神上的幸福。中国人的亲情,最主要体现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之上,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超越物质、血浓于水的骨肉情。
06、妈妈语录:哪个当妈的不想自己的子女呢?
语录阐发
哪个当子女的不想自己的妈妈呢?虽然如此,还是老话说的好:“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儿想娘,只一场;娘想儿,常思想”——这些是不是让我们脸红、让我们揪心的真理呢?醒悟的我们不能让妈妈的爱和子女的爱落差这么大!
哪个当妈的不想自己的子女呢?妈妈对子女的思念,就像长江之水一样无穷无尽,就像泰山之石一样朴实厚重。
哪个当子女的不想自己的妈妈呢?子女对妈妈的思念,就像夕阳西下牧童的笛声,就像朝阳初上的第一缕阳光。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子女如游子,妈妈如故人。把李白这两句诗,理解为妈妈与子女之间的思念,也是非常恰当而美丽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诗的最后两句的大意是:又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一样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天阳光般的母爱呢?
阐发精要
哪个当妈的不想自己的子女呢?妈妈对子女的思念,就像长江之水一样无穷无尽,就像泰山之石一样朴实厚重。
07、妈妈语录:既来之,则安之。有了新工作,要安下心,好好干!
语录阐发
孩子有了新工作,也就要面对新挑战。妈妈这时的鼓励是及时的,也是到位的。是接受新工作,勇敢前行;还是厌烦新工作,举棋不定——这需要妈妈和孩子一起给出正确的答案。
《论语》说:“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英国政治家丘吉尔说:“不能爱哪行才干哪行,要干哪行爱哪行。”妈妈说:“有了新工作,要安下心,好好干!”我们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制心一处,安心做事,从来都是非常重要的。若非如此,人则浮躁不定,消极被动,逡巡畏难,痛苦甚大。若能如此,人则宁静致远,积极主动,坚定无畏,心力合一。
如果我们正在从事的是一件较小的事业,我们也要安下心,好好干——因为“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罗蒙诺索夫)
如果我们正在从事的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伟业,我们更“要勇往直前,在斗争中锻炼自己的智慧、自己的身体,不要为无谓的感伤所征服,把你全部心灵、全部意志、全部精力,都献给你终生的事业。坚强的战斗,直到老死。”(列别捷夫)
阐发精要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08、妈妈语录:在心痛孩子方面,妈妈的心都是一样的。
语录阐发
没有冷漠的妈妈,只有冷漠的子女。没有不心痛孩子的妈妈,只有不心痛妈妈的孩子。妈妈与孩子的心是不对等的心,妈妈的爱和孩子的爱是不对等的爱。尽管如此,妈妈说,在心痛孩子方面,妈妈的心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全情付出,毫不迟疑,毫无保留!
在心痛孩子方面,有个谚语说得好:“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儿女受苦受难,拽着的是妈妈的心。人世间,骨肉情是最宝贵的感情。在骨肉情中,母子情往往比父子情还要真切,还要深刻,还要强烈。
在认同妈妈方面,也有个谚语说得好:“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妈妈是对孩子最好的人,孝敬的子女没有嫌乎自己妈妈丑的。这就是说,容貌的美,只是表象的美;精神的美,才是本质的美。妈妈的美,是精神的美,是本质的美,是至仁至善、大爱无声的美。
愿普天下再没有冷漠的子女,再没有不心痛妈妈的孩子!愿普天下的妈妈与孩子的心是对等的心,妈妈的爱和孩子的爱是对等的爱。愿普天下在心痛妈妈方面,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全情付出,毫不迟疑,毫无保留!
阐发精要
没有冷漠的妈妈,只有冷漠的子女。没有不心痛孩子的妈妈,只有不心痛妈妈的孩子。妈妈与孩子的心是不对等的心,妈妈的爱和孩子的爱是不对等的爱。
09、妈妈语录:在人生思想上我教育不了我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我就要更多地帮助我的孩子。
语录阐发
在人生思想上我教育不了我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我就要更多地帮助我的孩子,就是说有身教没有言教。对孩子的教育,身教和言教都有最好,其次就是有身教没有言教,再次就是有言教没有身教,最次就是既没有身教也没有言教。这是家庭教育的四个层次。
母爱是真挚无私、温暖如春的,是穷心尽力、无所保留的,是不舍不弃、执着坚韧的——这是不言自明的,这就是关于人生之爱最好的启蒙与教育。在现实生活中贯穿这样的母爱,更多地帮助自己的孩子,就是在推进不言之教,就是在贯彻应有的身教。
不难理解,如果没有妈妈真挚无私、温暖如春的爱,孩子对妈妈的爱是不是会虚浮浅薄、不温不火?如果没有妈妈穷心尽力、无所保留的爱,孩子对妈妈的爱是不是会不甚自觉、有所保留?如果没有妈妈不舍不弃、执着坚韧的爱,孩子对妈妈的爱是不是会若即若离、左右摇摆?
没有妈妈的身教,没有妈妈的帮助,家庭教育就会走入歧途——不难设想,如果一个孩子对妈妈的爱都是不坚实、不充沛、不执着的状态,那么孝敬从何谈起?情商怎能达标呢?
阐发精要
母爱是真挚无私、温暖如春的,是穷心尽力、无所保留的,是不舍不弃、执着坚韧的——这是不言自明的,这就是关于人生之爱最好的启蒙与教育。
10、妈妈语录:孝顺老人,并不是光有点物资就足够的,精神上孝顺也得有。
语录阐发
物质上奉养,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慰藉,是孝顺老人不可或缺的三大内容。孝顺老人,在观念道理上要一通到底,在奉养、慰藉方面要加倍尽力,在生活细节上要无微不至、坚定不移。有的时候,对某些老人而言,精神上孝顺的意义甚至超过了物质上孝顺的意义。
不可否认,有一些子女,对于年迈的父母,漠然置之,不关心其痛痒,不放在心上,经济上不出力,饮食起居上不照顾,精神心理不慰藉,忘记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子孙后代必须尽孝的本分。这样的不孝顺的子女虽然人数不多,但确实存在,影响是很不好的。
还有些子女是主观主义者,他们对父母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在孝敬老人方面,不能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很难做到把握重点、体贴入微。现在,法律规定,孝敬老人包括:物质赡养、生活照顾和精神慰籍三个方面。对于一个物质生活已经无忧无求的老人,主观主义者不是在精神慰籍和生活照顾两个方面,做出更深入的分析和更大的努力,而是把给父母一些钱物,当作孝敬的主要内容,可想而知,这样孝敬的含金量,自然是很低的。
与此相应,类似的道理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已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供养父母。就是狗和马,也能供养父母。内心缺乏真挚的尊敬,怎么能区分这两者呢?)至于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敬自己的长辈,不要忘记其他人的长辈;抚育自己的小孩,不要忘记其他人的小孩),则提出了以大孝大爱治理天下的更高要求。
实际上,孝敬的境界也是可以划分为不同层次的,二十多年前我曾写过这样一首“孝敬箴言”,以明此理:“大人之孝,先父母之忧而忧,后父母之乐而乐,恭恪奉亲,慎无懈怠;中人之孝,衣食供养唯恐不足,嬉戏怡情唯恐不乐,不敢远离,常在亲侧;下人之孝,偶生善念献一乐一物,断续孝心丧大情大真,外现麻木,内失敬恋。”
阐发精要
物质上奉养,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慰藉,是孝顺老人不可或缺的三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