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语录论人生之九


 妈妈语录论人生之九

 

论教育小树从小修,修晚不直溜

 

 

孩子就像小树,要从小修理,修晚了就不直溜挺拔了。这就是说,家教必须从小抓起否则,悔之晚矣。

 

 

01、妈妈语录:孩子不懂事不成才,最主要怨父母教子无方。

 

语录阐发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孩子懂事不懂事,成才不成才,是父母教子有方或者教子无方的直接结果,这是不难理解的。这就是说,孩子不懂事不成才,不能将主要责任推到社会或者学校的身上去。

 

父母既要养家糊口,又要教子有方,他们的任务确实是光荣而艰巨的。在这样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面前,有的家长退缩了,他们只能做到养家糊口,而对于教子有方则茫然无措,无所作为了;与此相反,有的家长却能迎难而上,他们不仅能做到养家糊口,还能做到教子有方,以自己的身教和言教,无愧于孩子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的称号,这样的家长是非常值得人敬佩的。

 

总的来说,我们的家教方针与国家的教育方针应该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应该使孩子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道义、有担当、有文化、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是毫无疑义的。这也是衡量什么叫懂不懂事、什么叫成才不成才的根本标准。所谓教子有方,从根本上说,就是将这一标准贯穿到家庭的日常教育之中去。

 

阐发精要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02、妈妈语录:小树从小修,修晚不直溜。

 

语录阐发

 

孩子就像小树,要从小修理,修晚了就不直溜挺拔了。这就是说,家教必须从小抓起否则,悔之晚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们于此多有强调——《管子》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如果为一年谋,没有比种植庄稼更合适的;如果为十年谋划,没有比栽种树木更合适的;而如果为一生谋划,就没有比培养人才更合适的。《礼记》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玉不经过雕琢,不会成为有用的器物;人不经过刻苦学习,就不会懂得处世的道理。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之中,父母负有教育孩子的头等责任——《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而对他们不进行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对学生教育不严格,是老师的怠惰。

 

我们强调家教必须从小抓起,还因为童年、少年是习惯养成(培根说“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智力进步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抓紧学习,可以收到最佳效果——汉朝刘向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早晨的太阳下学习;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正午的烈日下学习;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蜡烛之下学习。

 

还要知道,教育孩子、修理树木的思想,中外都是相通的,正如培根所说:“天生的才干如同天生的植物一样,需要靠学习来修剪。”“人必须学习以变化气质,正如同树林须经修剪始能成型。”梁实秋说:“弯了的树不会自直,放纵坏了的孩子大概也不会自立。”

 

阐发精要

孩子就像小树,要从小修理,修晚了就不直溜挺拔了。

 

 

03、妈妈语录:现在人讲胎教。过去老人们常常嘱咐怀孕的妇女,孩子啊,有打仗骂人的,可千万离远一点!这不是胎教是什么?

 

语录阐发

 

中华民族是道德感最强的民族,中国人的胎教,不是主要写在书上,而是主要体现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道德教化中。离恶就善,弃暗投明,就是孕妇胎教最重要的道德抉择。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我们说:“生活即胎教。”安徒生说:“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最美丽的童话。”我们说:“孕妇就是写作胎儿童话的最主要的作家。”歌德说:“日常生活比一部最有影响的书所起的教育作用更大。”我们说:“孕妇的生活就是给胎儿进行胎教的最好的教科书。”

 

不难理解,如果孕妇惯于和婆婆或者丈夫打仗吵架,我们能期望孩子的性格天生就温柔敦厚吗?如果孕妇娇生惯养、缺乏合理的劳动意识与行为,我们能期望未来的孩子能勤劳坚强、热爱劳动吗?如果孕妇不爱学习却迷上扑克麻将,我们能期望未来的孩子自律自强和赌博等恶习一刀两断吗?

 

甘地夫人说:“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魏源说:“身教胜于言教。”我们说:“胎教的密码就在孕妇的手中。”

 

阐发精要

中华民族是道德感最强的民族,中国人的胎教,不是主要写在书上,而是主要体现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道德教化中。

 

 

04、妈妈语录:人不能有偏见,但不能没有主见。

 

语录阐发

 

偏见是不合理、不公平的消极否定,主见是对事物有确定的意见、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人有偏见是因为不能实事求是,人有主见是因为独立自主。在家庭教育中,无论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独立自主的原则,都是必要的,都会使其受益匪浅。

 

举例言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家长们就不会逼着手指粗短的孩子学钢琴,不会逼着身材实在不佳的孩子学舞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本不富裕的家长们就不会跟风攀比,偏得让自己的孩子上什么每月收费过万元的具有“国际概念”的“高档幼儿园”。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对教育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和独立自主原则的上佳阐释。不难想象,如果我们的家长们确实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独立自主的原则,摈弃了急于求成和崇洋媚外的心理,那么前段时间社会上所争论的小学生是否应该出国留学一事,其答案早就不言自明了。

 

总之,人不能有偏见,有了偏见就要客观公正地正视它,实事求是地改正它。人不能没有主见,没有主见,就要增加独立自主的观念与能力,切忌像浮萍一样的随波逐流

 

阐发精要

在家庭教育中,无论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独立自主的原则,都是必要的,都会使其受益匪浅。

 

 

05、妈妈语录:人一生有低潮、有高潮,都得耐着性子保持冷静平衡,紧张过度、兴奋过度对自己都是不利的。你的精神保持平衡,你的事业才能成功。

 

语录阐发

 

人生就是一场向着成功进发的修炼,有低潮、有高潮,要耐着性子保持平衡以磨砺自己的精神,要具有不惧浮沉不随潮流的强大意志,要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境界。

 

人生的竞赛从儿童时期就已开始,强大的意志来自于生活的锤炼。须知,儿童如素丝,是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还没有定型,越是如此,家长们的责任就更加重大。美国心理学家塞德兹说:“人如同陶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黏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在家庭教育中,意志教育应该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与其把孩子当作鸭子一样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培养他们的正气、大气和勇气——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意志顽强的小老虎。

 

关于人类精神的坚忍、意志的强大,英国哲学家洛克说:“真正的坚忍是当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灾祸或危险的时候,他都能镇定自处,尽责不辍。”法国军事家拿破仑说:“胜利属于最坚忍之人。”

 

阐发精要

在家庭教育中,意志教育应该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

 

 

06、妈妈语录:成人不用管,管死不成人;娇养生忿子,棒下出孝人。这两种想法,都有点太极端了。

 

语录阐发

 

成人不用管,管死不成人是老人们对不肖子女失望至极的气话,娇养生忿子,棒下出孝人则推崇家庭教育的武力化。前者是右倾投降主义,后者是左倾冒险主义。只有不走极端、宽严有度、适当从严的家庭教育原则,才是正确的。

 

一方面,成人不用管,管死不成人”,实际上鼓吹的是对孩子的溺爱与放任。须知,“慈母有败子”(慈母溺爱惯坏了不肖之子。出自《韩非子》),最无知、最残酷的教育就是对于孩子的溺爱与放任。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以溺爱这种方式去对待儿童,只会造成儿童的不诚实、虚伪和自私自利。”

 

另一方面,娇养生忿子,棒下出孝人”,把家庭教育甚至推到了武力解决的极端,显然也是错误的。在家庭教育的推进中,父母“为孩师表”的作用,尤其重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陶行知),父母要改造孩子,必须先改造自己,以期达到正确的、有效的高度。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为人师表者,应在施教中学习。”法国文学家儒贝尔说:“孩子们更需要的是榜样,而不是批评。”

 

阐发精要

只有不走极端、宽严有度、适当从严的家庭教育原则,才是正确的。

 

 

07、妈妈语录: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本性是困难的,但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改变本性从改变观念和习惯入手。

 

语录阐发

 

为什么要改变本性?因为本性中有不正确或者不完美的东西。为什么说改变本性是困难的?因为本性“从天而降”,是天生的、从胎里带来的、强大的遗传基因。

 

怎样才能改变本性?人是观念的动物,习惯的仆人——改变观念或曰观念革命,改变习惯或曰习惯革命,就是改变本性的两大抓手。主动的、觉悟的、坚持不懈的观念革命,能使人告别消极的、蒙昧的动物境界;主动的、觉悟的、坚持不懈的习惯革命,能使人“反仆为主”,不再做习惯的奴隶。

 

当我们把孩子的思想也就是各种观念的集合,把孩子的行为也就是各种习惯的集合,一点点、一个个、一步步地导入正确的、日趋完美的家庭教育轨道,改变其本性的革命终将会走向成功!

 

这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古语就要重写了;这样,家庭教育就借着观念革命、习惯革命的伟大胜利,进入了本性革命的新时代!我们热切地呼唤这个时代!我们要积极地创造这个时代!

 

阐发精要

怎样才能改变本性?人是观念的动物,习惯的仆人——改变观念或曰观念革命,改变习惯或曰习惯革命,就是改变本性的两大抓手。

 

 

08、妈妈语录:理想是个好东西。有理想就会向上冲,没理想就会往下掉。

 

语录阐发

 

“理想是个好东西”,理想指引着现实前进的方向——中国哲学家、“新心学”的创建者贺麟说:“理想是征服现实的指南针。理想是陶铸现实的模型,是创造现实的图案,是建立现实的设计。”

 

“理想是个好东西”,失去理想只能是没有目标地苟活一生——日本实业家松下幸之助说:“我们一生中,必须立下志愿,必须有奋斗的目标。否则浑浑噩噩地过日子,那岂不是白活一生了吗?”

 

“理想是个好东西”,没有理想就没有理想的人类,没有理想就没有理想的生活,没有理想就只能像动物一样盲目的生存——法国作家雨果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是生活。”

 

有理想就会向上冲,没理想就会往下掉”,这是因为有理想就会有不断的上进之心,反之,没有理想就失去了人生的动力,就像不断向下掉的风筝一样失去了任何风的推送与凭依,有无理想真是云泥之别、天地之隔——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吴运铎说:“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英国诗人艾略特说:“心中没有理想,生活便索然无味。”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黎巴嫩思想家纪伯伦说:“让你的理想高于你的才干,你的今天才有可能超过昨天,你的明天才有可能超过今天。”

 

总之,生命不可虚度,青春不可无主,理想不可或缺。

 

阐发精要

生命不可虚度,青春不可无主,理想不可或缺。

 

 

09、妈妈语录:妈妈最不放心你的是,你太直又太犟,不去细心观察别人的动机。

 

语录阐发

 

太直太犟是本性,观察人心是功夫。太直太犟是知己,观察人心是知彼。太直太犟容易受伤,观察人心可以设防。

 

本性难移也要移,功夫难练也要练——磨砺自我是一个个迎难而上的小故事,观察人心是一篇必须写好的大文章。

 

有人说,性格是一个人看不见的本质。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作为本性的一部分,性格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可以改变的,有所针对地确立新的习惯并一以贯之地努力保持下去,就会逐步改变性格。这就是本性难移也要移的根本办法包含着一个个迎难而上磨砺自我的小故事

 

与此相应,观察人心也是一门必须修习的真功夫。“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这段“十六字心传”,其意是说,人心是变化莫测的,道心是中正入微的;只要保持惟精惟一的至诚之念,不改变也不变换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就能使人心合于道心,如此执中而行,达于正鹄。这就是说观察人心是一篇必须写好的大文章,这就是功夫难练也要练的真正本义。

 

阐发精要

本性难移也要移,功夫难练也要练——磨砺自我是一个个迎难而上的小故事,观察人心是一篇必须写好的大文章。

 

 

10、妈妈语录:有耐性才有进步,看到自己的缺点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

 

语录阐发

 

耐性是进步的阶梯,没有耐性就没有上升的可能。反思是改进的前提,没有反思就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

 

当我们不急躁,也不厌烦,耐着性子向上攀登,这种坚忍的意志、无穷的毅力,不变的恒心,其本身就是进步的阶梯。正如徐特立所说:“多一分耐性,即多一分效果。”也如毛泽东所说:“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还如孙中山所说:“天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总在能坚而不烦,劳而不避,乃能期于有成。”“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当我们不骄傲,也不自卑,头脑清醒地反思自我,发现缺点、改正缺点,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完成自我的净化与提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正如司马光所说:“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不以没有过错为优秀,而以改正过错为美好。)也如孔子所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犯了错误,人们都看得见;改正了错误,人们都仰望他。)还如德国诗人海涅所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使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阐发精要

耐性是进步的阶梯,没有耐性就没有上升的可能。反思是改进的前提,没有反思就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

 

 

11、妈妈语录:自己应该不断地回过头来找自己不足的地方,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才能做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语录阐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贵有自知之明。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是难得的;认识之后能改正自己的缺点,是更难得的。对于缺点,我们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任何人都难免有缺点,有缺点是正常的。俄国无产阶级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点。”英国小说家柯林斯说:“年轻时没做过蠢事的人,到了成年后就不会有什么作为。”

 

第二,如实地认识缺点,是改正缺点的必要前提。法国古典作家

拉罗什富科说:“虚伪的人文过饰非,诚实的人知错认错。”宋代理学大师邵雍说:“君子改过,小人饰非;改过终悟,饰非终迷;终悟福至,终迷祸归。”君子改正过错,小人掩饰缺点;改正过错终究是明白醒悟,掩饰缺点终究是迷茫到底;改正过错者前途光明、与福相伴,掩饰缺点者遗憾终生、无福得祸。

 

第三,与认识缺点相比,改正缺点才是目的,这是更重要的。《左传》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哪有没有过错的呢?犯了过错但能够及时改正,就是很好的了。中国心学鼻祖陆九渊说:“真知非,则无不能去;真知过,则无不能改。”真正知道缺点就没有不能除的,真正知道过就没有不能改正的。

 

阐发精要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贵有自知之明。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是难得的;认识之后能改正自己的缺点,是更难得的。

 

 

12、妈妈语录:一个人光乐听颂扬曲是不行的,必须得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

 

语录阐发

 

批评使我们清醒理智,表扬使我们膨胀头晕。什么时候批评都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与成功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由于事情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的反思与自我批评就非常有限,所以就更加需要别人的批评,来帮助我们认清缺点、改正缺点,以期获得进步与成功。

 

进而言之,一个虚心接受批评的人,他应该认识到如下道理:缺点是不可遮掩的,短处是亟待纠正的,为人是不可骄狂的。正如明代文学家聂大年所说:“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短处不可掩饰,掩饰就会使短处永远成为短处;长处不可骄傲,骄傲就会失去长处,无可进步。)也如周恩来总理所说:“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

 

“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毛泽东),缺点可以是优点的先声。只要我们心平气和地接受一切善意的、正确的批评,我们的缺点就会变少,我们的优点就会变多。对于接受批评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原则,彭德怀元帅的认识是深刻的,他说:“受了批评怎么办?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照样吃饭,照样往前走路。”

 

阐发精要

批评使我们清醒理智,表扬使我们膨胀头晕。什么时候批评都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