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復幾道先生的名字是一个点得着火的名字


 嚴復幾道先生的名字是一个点得着火的名字
   

中国人起名字,一般都有含意,一个人的名字往往寄寓着这个人的理想志向、人生抱负,寄托了取名者的祝愿和期望。严复的一生正式改名字有两次,用过的字、号、笔名还有很多,都是有意义的。第一次改名字在1866年,14岁的严复考进马尾船政学堂,他改名“宗光”字“又陵”。考船政学堂时为什么改了这样的名字呢?原来在东汉时期,姓严有个名人,叫做严遵,姓严,名遵,字子陵。这个严子陵,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年轻时的朋友,这个严子陵很有才华,可是刘秀当皇帝了,他就不跟刘秀一起了,他隐居起来了。刘秀派人到处寻找严子陵,要请他出来帮助他治理国家。然而 严子陵性情高洁、孤介,说:“唐、尧得天下,是因为德行远闻,才使隐者洗耳。你何必苦苦逼我呢!”言下之意是说你刘秀的德行并不怎么样,干嘛硬逼着我出来给你当官给你做事呢刘秀还是再三邀请,把严子陵请到宫中,跟他叙旧情,谈友谊。晚上,与严子陵同榻而卧,睡在一起。睡到夜里 严子陵在睡梦中把脚搁到刘秀的肚皮上,可是刘秀也毫不介意。不料第二天太史官急急忙忙跑来 向皇帝报告,他说是我昨夜夜观星象 看到什么呢,“客星犯帝座甚急”,不得了啦,这个星象是触犯皇帝、好像有人篡权夺位的样子。刘秀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没事,是我和子陵同睡啊,他睡觉不知道怎么搞的脚搁到我肚皮上睡了,就这么回事, 没有什么犯星座不犯星座。”皇帝不因此对严子陵有猜忌,然而严子陵从中看到小人在搞鬼,想借此挑拨离间,真是官场倾轧,人心险恶, 有人怕他严子陵出来当官。刘秀要他做谏议大夫,他不干,不辞而别,悄然离去,隐居在浙江 富春山下。

到了北宋年间,著名的作家范仲淹写了一篇《严先生祠堂记》,赞扬严子陵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子陵因为范仲淹这篇文章才得以“高风亮节”闻于天下。后来,严子陵墓旁建起了“高风阁”,还在附近办了个高节书院。这下严子陵才出名啦。严宗光字“又陵”,显然是表明他要学习严子陵的高风亮节,自比是当今的“又”一个“严子陵”,而且要为祖宗、“宗”族争“光”。所以严宗光年轻的时候,他的同学、朋友叫他“宗光”,也叫他“幼陵”,年幼的“幼”,幼陵意思就是说:你现在是“小陵”,将来长大一定是像严子陵那样,又一个大人物。这是第一次改名字。
    
第二次又改名字 ,那是188026岁的严宗光到北洋水师当老师,去报到了。李鸿章问他什么名字啊?严宗光?他说我现在不叫严宗光,我现在改名了:严复,字“几道”。为什么到北洋当教习,又改了这样的名和字?这个名字有什么深意呢?

先讲严复的名——“复”:是《易经》六十四卦的卦名之一。这个“复”这个卦卦象:是“下震上坤”相叠,上坤下震,“坤”是代表地,“震”是代表一个(震)动,是雷,雷会动,这个雷是 在下面 ,在坤之下,在地之下 。那坤为地,为顺,在上, 坤属阴。 雷在下 ,震在下,雷在下,雷属阳。这个卦叫做“内阳外阴”“下震上坤”,地下之雷,地雷。这个复,复的意思就是“地雷”,严复后来也有一个笔名就叫做“地雷”。那么这个雷是要炸的,但是在地下炸顺着这个势来动,“崩来无咎”,没事,很安全。寓动于顺,在顺中,内阳外阴,这样的动则顺,顺其自然,循序运动.那么这个动的效果就非常好进退自如,利于前进。这是“復”的含义 。

再说严复的字“幾道”“幾”和“道”两个字,也都是《易经》里面用的词语,而且与“复”字相关。

《易经》中有这个句子“復自道,何其咎。”“復”跟“道”联系起来了。“道”的原始涵义指道路、坦途,以后逐渐发展为道理,就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復自道,何其咎。”的意思就是:()动在顺中,按照“道”去运动,就不会有什么凶象,不会有过失()。不会有什么差错出现。

“幾"字,在《易经》提到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幾也。……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易·系辞上》)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易》的道理博大精深,所以圣人对“易”的道理,要“极深研幾”,很深入地研究其中的“幾”,研究深奥微妙的本质,所以“研幾”,就是探究事物的本质规律, 抓住其本质规律,天下事就能做成功 

嚴復幾道名字的含义,用我们今天的思想来理解,就是要运动,要变革,要按照规律去运动;要“极深研几”,要探求社会发展的规律,要千辛万苦去寻找真理; 找到真理,找到规律就要去宣传,宣传这样一个富国强民的真理,让人们遵循真理所指出的道路,循序运动,努力前进。——这真是启蒙思想家独有的名字毛泽东说严复是“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先进的中国人”,一点也不错!包括他的“名”与“字”就这意思!严复几道的名字,就是严复在透彻研究西方之后,融会贯通,用东方古老的哲学语言,用《易经》中内涵 非常 丰富的三个字,概括起来,包涵着“为了国家富强”而“向西方寻找真理”这样一个哲学含义。

嚴復幾道先生的名字是一个点得着火的名字。近百年来 学术界以及政界的人称他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他盗取了西方真理之火种,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新世纪思想体系,点燃了科学思想的火炬,将西学变成了照亮古老中国沉沉黑夜的冲天火炬。

——节选自“海西文化讲坛”《严复》第七讲:   

《思想的力量——启蒙思想家的冷静与激情》(陈端坤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