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之战是兄弟阋于墙? 贾谊骗了我们2000年


       华夏人文始祖炎黄之战,西汉贾谊竟然骗了我们2000年,这究竟是为何?

世界历史的发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朝代更替基本上都通过武力征服实现,除了中国的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之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在中国的神农氏未期,华夏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便通过武力决出胜负,黄帝三战击败炎帝,取代炎帝成为天下共主,开启黄帝时代,也就是在黄帝时期,炎黄融合,才让我们有了炎黄子孙这个称谓的由来。

对于炎帝和黄帝的关系,纵说纷纭。有人认为他们是两个不同部落的首领,也有人说他们是兄弟部落,有人干脆提出炎帝和黄帝是亲兄弟。这个说法的最早出处应该是春秋时期。

春秋时间左丘明所撰的《国语·晋语》详细阐述了炎帝与黄帝的关系:“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非常明确提出炎帝和黄帝的父亲是少典,母亲是于有氏,他们是嫡亲的兄弟。只不过黄帝在姬水,炎帝在姜水,兄弟俩并不在一起生活,而是分据两条河流。

在春秋之前的典籍都无法查到炎帝和黄帝的兄弟关系,到了2000年前,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在其作品《新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人主者,天下安社稷固不耳。故黄帝者,炎帝之兄也,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诛炎帝而兼其地,天下乃治。”

贾谊这个大学者,也直接点明了炎帝和黄帝是兄弟关系,并且黄帝是炎帝的兄长。炎黄之战其实是兄弟之间的战争,而且是兄长诛杀弟弟,抢夺天下的战争。很显然,贾谊关于炎帝和黄帝的兄弟关系应该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国语》。

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更是详细介绍炎帝和黄帝的身世。其一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娇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明确指出了炎帝母亲是任姒,父亲是少典。其二“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母曰附宝”指出黄帝母亲是附宝,父亲是少典。

看起来,炎帝和黄帝确实是亲兄弟无疑,炎黄之战确实是兄弟阋于墙了。

事实到底如何?

宋朝司马迁在其名著《史记·五帝本纪》: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作为史官,司马迁是非常严谨的,他在《五帝本纪》中详细描写了炎帝和黄帝之间的战争,通篇都没提到炎帝的身世之迷,可以推断司马迁是不认同这种兄弟之说的。炎黄之战中的炎帝和黄帝到底是不是亲兄弟?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都被贾谊骗了。

炎黄之战处于神农氏末期,根据炎帝世系已经是500年后,此时的炎帝已非初时的炎帝了,黄帝也不是初时的黄帝。从二者的世系来看,500年前可能是亲兄弟,500年后的炎帝和黄帝已无血缘关系。

炎帝姓姜,黄帝姓姬,这个姓氏必然是从初代炎帝和黄帝而来,这两个姓氏分别传承了500年,可能拥有共同的祖先,末代炎帝和黄帝显然不可能是亲兄弟。

贾谊提出黄帝作为兄长征讨作为弟弟的炎帝带有明显的政治动机。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完成就是贾谊《新书》中黄帝打败炎帝夺取天下的翻版。

刘邦和项羽作为秦末农民起义军的两大首领,在战斗中结拜为异姓兄弟,刘邦为长,项羽为弟,最终的结果是刘邦诛杀项羽,夺取了天下。

贾谊把炎黄之争写成兄弟之战,其实是给刘邦杀掉项羽夺取天下建立法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