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凝视》读后感(一)


  在看到“游客凝视”这四个字的起初,从字面自己先做了一个简单的意义猜想,然而在阅读完John Urry和Jonas Larsen的The Tourist Gaza 3.0 之后才明白,游客凝视的主体与对象内容并不像猜测的那样是一个主动地单向的行为过程。

  “我们的眼睛被社会文化安上了框架”——这是社会和时代背景以及旅游者个人素质双方面对“凝视”对象意义的一种赋予和解释。游客凝视由社会塑模,不同的时代条件的凝视被建构的方式有所区别。凝视的建构同时是景观和景观内涵的构建,游客的凝视或许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被动建构与主动解构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摄影技术、互联网和媒体、新媒体传播等技术的变迁,观看的方式多种多样,面对游客的凝视,社会对凝视会有所反应并进行新的建构。若简单的把这个过程理解为供求的市场经济调整行为,就过于简单了,但是在最浅层的解释上还是有一点点踪迹可寻的。当然,这就忽略了对旅游这个前缀的思考,旅行的意义是为了见证真实,还是为了验证想象?大众凝视和浪漫凝视等等体现出的旅游动机、旅游想象和旅游需求的差异,是旅游者个人的主观性的东西,同时也逃不开时代的框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