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即净零碳排放,旨在实现碳吸收端与排放端的抵消;由此,实现路径可分为加、减两个维度,增加碳固定和碳汇,减少生产生活中的碳排放,而最终目标的确立又深刻影响脱碳的实现。
控制全球温升事关全体人类的共同利益,也是“碳中和”的根本要义,需要世界各国执行脱碳措施;对于中国,把握本轮能源革命的主动权,不仅关乎提升能源安全性,还在于从双向驱动制造业升级。
从政策驱动来看,全球多国通过颁布政策或立法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站在能源转型的机遇期,多国亦制定发展新兴技术和产业的战略规划,其中,绿色发展和数字技术是各国共同关注的议题。
从经济运行来看,伴随清洁能源电力技术的成熟,其成本不断下降,产业收益上升,能源消费结构得以优化;碳市场赋予碳排放资产属性,借以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并缓释风险,并与金融市场形成协同。
面对环保性、安全性、经济性三者难以统筹的困境,园区的运营转型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管理碳排放核算全流程、顺应外部监管准则演变、重塑内部管理会计,以及增强数字化能力建设。
碳排放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计量法和监测法两种,前者通过碳排放活动和碳排放因子计算得来,后者通过设备监测直接获得数据;中国目前仍以计量法为主,但监测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且易于监管。
建立并完善园区自身碳管理会计体系的需求日益突显;与通用管理会计的本质功能一致,碳管理会计体系可从辅助减排决策、控制履约成本、规划排放预算、评价碳绩效等方面提供管理支持。
以“大云机物智链”为代表的技术助力园区形成数字化运行方案,实现碳排放全生命周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