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 于斐
他们所接受的培训是理解并进入CEO和董事会的心智,这样一旦上了真正的战场就不知如何开枪。
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实战授课时强调,场景化的背后是可联想的故事,人格化的背后是可感知的温度。营销的目的就是要让有效的资讯迅速占据消费者的心智资源。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只有通过营销手段创新和技术方式的调整来予以解决。
可以这么说,不去跟风、模仿、追随别人做区域老大,而要做区域细分;不要去抢所谓的第一,而应做自身的唯一;不要沾沾自喜自身产品的很多特点上去增加说服力,而应精心策划独到的卖点,提炼核心的概念去提高杀伤力等等,这才是当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现实中不难发现,数字化媒体使人际沟通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呈现出碎片化、娱乐化、兴趣化。
这将导致未来的消费者——会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关注消费过程为自身所带来的利益和价值。
我在接触老板时会常常表露出这样一个观点,不了解市场需求,不知道消费者的心智资源如何占领,企业就会遭遇大麻烦。
我接触过海内外许多老板,他们只要一谈起自身产品,总是津津乐道。
但,在市场上不是没看到就是没听到。当问起究竟,老板们原先的豪气似乎暗淡,雄心有些削弱,口气也在遮遮掩掩不情愿中变得无奈。资金不足实力有限,想要打开市场毕竟心有余而力不足。
停顿片刻后,接下来语气又开始恢复原先的高亢,自己产品属于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属于珍贵、稀罕之类,应该有广阔的前景云云,那眼神中透射出的光芒就好象千里马总究会有伯乐赏识一样。
一副执迷不悟的样子!
可悲可叹。
在一个高度市场化的经济时代,满大街的同质化产品遍地都是,而且每样都是以迎合满足需求来研发生产的,表面看起来,潜在市场应该无限广阔,但要命的是现实市场却廖若晨星。
自身的产品如何来刺激购买,引导消费,膨胀他们的欲望,更多的可以说绝大多数精力是需要放在市场导向和内容生产上,这就是提醒你要找到区别于别人的战略和方法、管理与服务以及相关针对性强、有杀伤力的宣传手段和赢利模式。
相反,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再多的产品也只会增加库存压力和名义上的心理安慰,其实质说白了就是一堆不能变现为真金白银的废物,耗费这么多的资源及大量精力、人力,其结果换来的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你的产品为什么没做好呢?
关键是产品没有格调!
事实上,光有产品和项目已难以获得市场红利,救不了正在饱受煎熬的企业,只有洞察和认知才是生产力!
市场竞争就是认知竞争,建立起产品“人设”,开拓新视野是新时代必须!
而不走心的努力和辛苦没有意义,不懂得提高认知能力,不会做IP提升格调,中小企业如果不善于在体验故事化上下功夫,通过错位经营把消费者与产品的关联和体验,用生动故事表达出来,要做好产品是不可能的……
企业要明白一个道理,如今的消费者不喜欢独乐乐以企业为中心的硬性话题,他们需要众乐乐高度参与自由交互的平等沟通。
早在2003年2月,我就和好友公开出版了《决胜在终端》一书,那时,“天上飞广告,地下铺管道”一度流行,而互联网时代,企业做好品牌营销就要实现两个目标:
一是要让品牌传播的内容可被消费者参与;
二是要让品牌营销内容易于被社交媒体分享。
曾以提出“定位”理论闻名的美国营销大师特劳特,多年前就指出:消费者的心才是行销的终极战场。
他认为,行销并非一场真正的产品战,而是顾客脑海中的认知战,谁能在顾客心中占据有利的地位,谁就取得竞争优势。
记得特劳特也说过:世界上并不存在最好的产品,在营销的世界里唯一的存在就是消费者的心智,认知就是现实,就是一切。
事实上,在现阶段消费升级驱使下,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模式将得到纠正,良好的消费体验成为商业模式构建的核心要素,消费定制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曾在多地进行市场调研发现,一些新产品上市不超过半年,就已经杳无踪影,挺过一年的已属寥寥无几。
奇怪,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产品过早的在市场上夭折?难道是产品品质存在先天缺陷?
非也,大多数产品都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监测、审批和认可的,而且消费者使用后的感受和反馈都不错,口碑更不用说了,但为什么如此的红顔薄命呢?
确切地说,产品好,也仅仅是前提。在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下,就得拼格局和格调,拼这个产品背后的内容生产和运营能力,企业提供个性化内容和场景化体验服务,就是在把消费欲望转换为真实购买力!
现实很残酷!光有情怀和梦想是没用的,它喂不饱现实!同样,光靠自己努力就能致富的时代远远过去了!
缺乏营销思维或不懂营销就想赚钱简直痴心妄想。
例如,许多中小企业还不知道借助现代化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工具来拓展市场,而仅仅依靠企业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自力更生。
这显然对营销的理解是狭隘的,也是片面的,当然也满足不了日益变化的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中小企业何来发展?
因为互联网已经从电脑迷的专用工具转变为营销者的创意舞台,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获得了真正主权,他们现在能够以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方式表达情绪、发表评论、影响甚至参与设计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