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用在《广义旅游学》中提出了广义旅游资源分类方案:①景观资源——养眼;②环境资源——养身;③社会资源——养心;④精神资源——养神;⑤产业资源——养业;⑥品牌资源——养名。他认为,不能开发成为旅游产品的资源不是旅游资源,具有竞争力的资源才算旅游资源,差异就是旅游资源,环境是最优最好的旅游资源。
金准在《广义旅游学》呼吁要把握战略性文化旅游资源,涉及以下五个方面:①礼——秩序与核心价值观(重人、重群、重心、重和);②文——文字(汉字);③物——物质文化(物质不是单纯的物件,物质裹挟情感,承载历史记忆,附带民族的美学评价,与文化生活紧密相关);④艺——非物质文化;⑤网——社会网络。
驴妈妈集团副总裁任国才指出,时代在变,旅游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旅游资源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第一代的“2L”资源(即“老天爷”留下的自然资源和“老祖宗”留下的人文资源),到第二代的“3S”资源(即阳光、海水和沙滩),再到第三代的“4Q”资源。4Q是4个“Qi”(气)的首字母缩写,分别是:清洁的空气、宜人的天气、洁净的水气、传统的地气。
近年来,在各地报纸上出现了传播新旅游资源观的一类文章,其题目格式为《×××也是旅游资源》,如《璀璨星光也是旅游资源》。该类文章涉及的旅游资源包括:美好生态、空气指数、热情好客、诚信、善意善行、淳朴民风、旅游文明、服务、方言、摄影、夜色、稻田、风味佳肴、废弃工厂、海派文化、科技魅力等。与此同时,数字文创与场景旅游也在不断更新着我们对旅游资源赋存的认识,数字化资源正在成为文化旅游领域新的战略资源。(资料来源:《旅游创意策划:原理·方法·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