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观的演变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发展史,可以发现:我国对旅游资源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以各领域的重大事件为标志,可以将我国旅游资源观的演化历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一)传统旅游资源二元结构论

在旅游业发展初期,旅游资源被分为自然和人文两大类型。这种二元论主要是受传统山水文化观的浸染、建设部门和文物部门设置的影响。在这种观念下,旅游资源开发表现出“有什么就开发什么”的倾向,甚至演变为资源决定论。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构成当时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建设部门和文物部门推出的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名城在早期旅游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时向海外市场推出的代表性旅游线路中占据主角。直到现在,这种观念仍不同程度低地影响着政府官员、开发商和旅游者的思维,山水风光、历史名胜仍是开发商投资和游客出游的首选。各地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仍以这两种类型居多,在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仍是如此。

(二)影视拍摄催生人造景观

19831984 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北京、河北分别修建了大观园和荣国府。1984年,河北正定西游记宫开业并迅速收回投资。随后,全国各地出现大批以小型鬼府神宫为代表的娱乐项目,多为以声、光、电为技术支持的立体连环画式的简单人造景观,虽有专业化娱乐设施,但规模较小、娱乐活动性差、缺乏可持续性,后来逐渐被淘汰。它突破了“二老”型旅游资源边界和单纯利用的观念,开始利用智慧去创造原来并不存在的旅游吸引物,堪称旅游资源理念的一次革命。正如魏小安所言:自然遗产是上天恩赐人类的,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我们当代人的历史责任何在?……在满足当代人直接物质需求的同时,能不能创造更多的文化、形成未来的文化遗产?

(三)沿海城市公共设施观光化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建设中新型建筑不断涌现,并因其代表了经济发展成就、城市地标地位、较佳观景位置而被赋予观光功能,成为著名旅游景点,以上海东方明珠、金茂大厦、杨浦大桥等为代表。例如,1994101日建成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融入观景、餐饮休闲功能,2001年初被评为首批4A景区。后来,大连、青岛等城市也将公共设施与观光休闲功能有机结合,成为城市旅游吸引物。这一现象率先在沿海城市出现,主要原因有三:经济实力雄厚,城市历史较长;海洋文明文化影响,善于吸收国外经验;历史上已有城市规划的影响。

(四)重大活动事件景观物化

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重大活动事件一般都具有短时性,去过之后就只留在记忆之中。但是,昆明世博会(1999)的举办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认识,因为这次世博会留下了宝贵遗产:世界园艺博览园,至今仍是昆明市区的重要景区。其实,这种创意早已出现,埃菲尔铁塔就是当年巴黎世博会的产物;在国内,北京亚运村也一度成为抵京旅游团队的必游之处。与这些创意相比,昆明世博园的新颖独特之处在于保留了相对完整、专门用于接待游客的旅游区。

(五)工农业景观的旅游利用

温州经济探秘游(1987 年肇始)、上海宝钢工业旅游 1997 年发端)、富阳新沙岛一日游(1986 年)、成都郫县农家乐(1987 年)为人们认识工业、农业的旅游价值发挥了先遣队和试验田的作用。2005 年初,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名单,标志着对旅游资源的认识有了新突破,开始关注到传统产业资源的旅游利用。与城市公共设施观光化相比,这种理念创新影响范围更加广泛,突破了沿海发达城市的局限,走向全国各地城乡,并且具备了稳定的制度支撑,即旅游部门主导的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

(六)社会资源旅游产品化

200412月,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宣布实施社会资源整合工程,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社会文化、社会政治、市民生活、节庆会展以访问点的形式向海外旅游团队推出,100个访问点包括了工厂、学校、医院、渔村、农贸市场、居民社区,以及作为政府权力部门的法院和派出所。它突破了社会资源向产品转化的现实难题,创新了社会资源的旅游利用方式,并进行了相应的制度创新。

(七)城市更新中的休闲旅游导向

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部分老工业城市由于资源枯竭、经营困难和政策限制等因素,开始谋求转型之路,如贵州六盘水。同时,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功能优化和用地布局调整,传统工业厂房搬离市中心,择址重建。在这种背景下,城市更新逐渐被提上多数城市管理者的议事日程,并特别重视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休闲旅游。城市更新中的休闲旅游导向鲜明地体现在以下领域:创意产业园区、传统街区改造、文化遗址恢复、特殊区域重新利用、城市河流整治、城市中央公园建设。

(八)休闲度假环境资源化

21 世纪是休闲世纪,人们的休闲观念也日益加强。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 SARS事件的冲击下,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回归自然、健康养生愈发重视。在这种背景下,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明媚阳光、温泉矿泥、负氧离子、植物精气、富硒土壤、紫色食材、康乐气候等日益受到重视,其功能被重新发现和利用。(资料来源:《旅游创意策划:原理-方法-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