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里,回家团圆。
今年比较特殊,在就地过年的背景下,远方的人分外想念家乡,盼望团圆。
那天路过东湖,看到腊梅花开得正好,老冯说有一种叫做“乡愁”的情绪油然而生。我感到有点奇怪,他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上世纪90年代到北京读大学,然后回武汉担任美院老师,一直晋升到教授。
这里就是他的第一故乡,哪来“乡愁”之说?
他小时候住在军区医院的家属大院里,每家每户两三层的小楼,带院子。
那时的日子一大家子在一起,有年有节。到了腊月,院子里的腊梅就散发幽幽暗香,枝桠旁逸斜出非常好看,爷爷种下的海棠树,红彤彤的果子压满枝头。天气一见晴,奶奶便在二楼露台将腊鱼腊肉起晒,快过小年了,叔叔伯伯们就纷纷回家,一家人在大厨房里开始炸肉丸、做鱼糕……。
大人们开始忙过年,孩子们窜进窜出,开心地抢着刚出锅的肉丸。吃饱了就呼朋唤友,相互串门,一走进院子,就颇有一种“大王我回来巡山了”的小得意。那时候,院子就是孩子们的全部世界。
01
自从家属们后来陆续搬离了那座家属院,原来的一大家,开始以小家为单位的生活,即便与父母保持“一碗汤”的距离,但忙起来也不能常常见面。儿时的伙伴,也各奔东西,很难再重新聚到一起。
在冯教授心里,始终期望一套“白月光”式宅子——一套小时候那样的院子,三代同堂,三餐四季。
虽然这些年陆续出来不少院子产品,但几乎没能打动老冯娇贵而挑剔的胃口,对于他这样有学识、有见地、收入可观的朋友,我称之为“金丝雀型买家”。
越是足够了解他,越不敢随便推荐项目,直到后官湖边融创山水拾间入市,我才隐约感觉,其中有一座院子的门牌上,就应该刻着“冯府”的铭牌。
冯教授初到项目,就被融创独特的宋式山水园林吸引。这是融创的高端产品线“山水系”在武汉落地的首个作品,不负众望,项目自入市以来开盘两次均售罄,得到一众楼市高端玩家的青睐,成为后官湖畔的爆款。
不过相比前期推出的山水合院,老冯更属意近期推出的山水联排。到现场体验之后,老冯发现这与儿时爷爷的院子更接近,装得下一家三代人的居住理想。
在土地还不金贵的年代,人们造房子对空间格局非常讲究,有着类似四合院的设计思路:院子的东侧,是独立搭建的厨房,面积很大,足够放下餐桌,一般一家人都在这里吃饭。穿过院子,南向进入堂屋,这里是会客的地方,堂屋后面是一方天井,两侧以及楼上,才分别是卧室。
所以,即便是热热闹闹的一家三代人住在一起,但有着明显的边界感,这让从小就很有自主意识的老冯感到自在。
02
这一次,融创山水拾间的联排新品,更是打动人心。
项目首发“地上5层联排”产品,业主买3层,可自行拓展2层空间,并且带电梯,上下楼非常方便。对冯教授这样的家庭来说,可以一大家同住享受天伦之乐,每个人也保留着足够的私人空间。
穿过入户花园,进入联排首层,廊柱结构少,室内空间约55㎡,花园部分可以最大程度的包裹室内每一个功能区域,让室内每一个角度往外望,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景观。
约35㎡的会客厅,是一家人互动的空间,大人在这里聊天会客,打开落地门,室内空间尽量向外部延伸,孩子们在这里穿梭嬉戏。在吧台区放置咖啡机、烤箱、设置酒柜,大家可以围坐在这里下午茶,享受一杯咖啡或小酌一杯。
项目二层,做了挑空设计,并且将餐厅区和阳光茶室安排在了这里。这里可以摆下大餐桌,当亲戚朋友们来访足够十几人一起就餐,一场热闹温馨的家宴就此展开。重现当年大人们在厨房备餐、帮厨,孩子们楼上楼下玩闹的场景。
双亲的颐养起居,设置在三层。大主卧套房设计,旁边的多功能区可作为茶室或者棋牌房。老人的作息习惯与年轻人有差别,单独一层起居、下楼做早餐、喝茶,去院子里侍弄花草,或者出门去园林散步,到湖边小坐,都有着自然的空间引导,并且与年轻人的生活动线分隔开,不互相干扰。
四层则是属于主人的私享空间,约60+㎡的大套间设计。分别为男女主人设计了步入式衣帽间,女主人的衣服配饰包包,男主人的西装衬衣领带,都可以分别归纳。独立的影音空间可以进一套家庭影院,或者一套沙发茶几,两人看看电影、听听音乐,享受二人世界。
儿童房则设置在五层,这里的空间承载起孩子全龄段的成长和生活。
外接露台可以布置成孩子的活动空间,在这里跑步、跳绳也不用担心打扰到邻居,还可以到露台上架起一台望远镜,满足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卧室旁的多功能区,可以按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布置成琴房、独立书房或者乐高的收藏间。孩子有了独立的成长空间,从小学会培养独立的兴趣爱好,安排时间,归纳空间。给孩子最好的关怀,莫过于给到充分的空间,让他们释放个性与天性。
这个联排做到一代一层,既保障家庭成员的互动空间开阔敞亮,同时生活动线几乎无交叉。一大家子同住,既保持亲密,又保留适当的距离感。
这是融创山水拾间联排新品,对典型的中国式家庭,三代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在代际关系中把握好分寸感和亲密感的解决方案。
对于这套“一代一层”的理想院落,很多人存有一个疑问:市面上大部分联排,都采用地下2层+地上3层,为什么山水拾间特立独行,“发明”了地上五层的院子?
其实武汉的气候条件,不足以为“地下室”提供优越的自然环境,尤其在湖边,即便可以很好解决采光和通风的问题,也很难避免潮湿的尴尬。而融创山水拾间用地上五层联排,以上问题便迎刃而解。
更重要的是,融创洞察到武汉中产阶层的三代同堂生活需求,给出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延续中国千年的孝道文化,传承良好的家风。
百善孝为先。《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即子女与老人的关系。在家里讲孝道,孝敬父母、重视亲情。一辈做给一辈看,一辈讲给一辈听,一辈跟着一辈学,一辈一辈传家风。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趁着父母还未老,趁着还有机会,与父母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喝茶聊天,回忆往事。当我们的父母渐渐老去,他们最渴望的也不过是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能够一直与我们相伴。
03
在产品上得到了冯教授的认同,外部的园林造景也被这位美院教授点赞。
在这几年非常流行的中式风格中,融创山水拾间选择了更加具体的宋式美学园林。冯教授说,这里就是充分发挥了宋式风格极简、低饱和度的高级美感。
从踏入示范区的开始,引山入园,又隐山入院,在层层叠叠的植被间,一路迤逦往南,只见溪潭林麓、竹林夹道,感受到笔墨山水的诗意。
不同的景观组团,围绕着巷道和水系铺陈,院落因循地势散落排布,生动有致。
在这里,冯教授仿佛找回了小时候玩耍的场景:步出月洞门,或踱过小桥流水,可以在树下临湖闲读,也可以和孩子荡起秋千,沿着巷道与邻居小朋友寻幽探隐。一切不过都在家门口。
而项目的建筑主体,从传统中式汲取灵感,黛瓦白墙、米白色仿石漆,金属铝板、屋顶瓦片采用深色,但建筑线条又是利落简洁的国际风格,做到比例适当的融合,形成风格独特的“国际中式”。
2020年,市场上的主流别墅产品是叠墅。30个在售别墅项目中,联排3个、双拼2个、合院2个,其他全部是叠墅。
与市场上的叠墅、合院相比,融创山水拾间新推出的联排,3层可拓展成5层,内部功能空间更优化,相当于独栋一样的居住体验,是一种稀缺的产品。
此外,融创山水拾间还有恰到好处的“距离感”。市场上很多院子项目,产品线再好,在落地的时候总是会因为与城区的距离而做各种各样的妥协。
庆幸的是融创山水拾间,地处靠近武汉核心的后官湖畔。这里是武汉的“后花园”之一。
与城市核心区的距离比较近,不会花太长时间在路上。邀约朋友到这里聚会,或者临时有事外出,都不会因距离产生负担。因而地块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稀缺性,具备打造高端生态产品的天然基因。
而武汉市内其他板块,院子产品单价基本在2-3万,融创山水拾间的性价比优势非常明显,再加上不限购,就更加巩固了产品的可买性。
冯教授说,他到过很多城市,见过不少院落产品,但很大部分都是“自顾自地高冷”。能在氛围营造,景观植入的同时,关注生活场与关系场的产品并不多,融创山水拾间就是其中一个。
如果说融创高端产品线山水系,以及作为非主流产品卖出网红流量,这些都是品牌以及市场赋予的标签。全国三座山水系,武汉独占其一,不限购的宋代美学作品。
找了这么多年,冯教授终于可以停下来,如获至宝一般将这座后官湖畔难得的属于一家人的山水院子收入囊中。
将来,在过小年这天,冯教授亲笔写对联,由孩子们贴到大门口;院子里腊梅幽幽暗香,母亲切下一刀腊肉入菜,父亲种在院子里的菜苔已经长好,从地里到餐桌不过半小时;姊妹们来过节,厨房里好不热闹;大大的餐桌,酒菜备齐,美食美器,一家人围坐一起,团圆过年。
[后记]
为什么三代同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便于身教。
言教不如身教,教孩子一件事情,与其给他说一百遍,不如亲身做一遍给他看。
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就是一个最好的学校。父母就是老师,父母孝敬爷爷奶奶,就是最好的教学,子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如今,我们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了亲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亲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亲情。
如果有一个机会,我们还能找一处院子,孝敬父母,一家人同住,一起看星星,一起聊天。
在武汉,融创山水拾间,建面约113-236m²山水联排,一座山水之间的院子,三代同堂,三餐四季,感受团聚的乐趣。
文|杨光华(地产写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