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数量大跌,相关产业和职业衰落会接踵而至


 近日来,2020年出生人口断崖式下跌的信息流传甚广,具体人数虽没正式公布,但从目前已有数据看,估计比往年少百分之十到二十不成问题。从2016年以来,每年以几十万到一两百万递减的出生人口,而且这还是二孩效应下的结果。世界上人口出生率降低后很难逆转,欧美日韩等国家不用说了,就连社会环境大力鼓励生育的伊朗,都很难逆转下跌的人口出生率。这就给我们重重的敲响了人口警钟。人口的减少,将给中国很多产业及就业带来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如果不能把握这个趋势,今后在职场的发展将会十分艰难。

 

婴幼产业首当其冲

从直观印象中,出生人口下跌,最先受影响的应该是婴幼产业,实际上,影响早已到来,在其上游已经感到了凛冽的寒风。这几年结婚人口的持续减少,导致礼仪庆典公司、酒店行业、婚纱摄影等相关婚庆产业大受影响。今后所有与婴幼相关的产业,包括婴儿的吃喝玩乐,如奶粉辅食、服装玩具、乃至医院妇产科、月子中心、早教护理等,恐怕未来几年都会大受影响。而中国人口迁移的大趋势是一二线等大城市大量涌入,其他中小城市的人口向外流出,这样除了大城市外,很多中小城市的婴幼儿产业前途不太乐观。

 

教育产业规模缩减

这点在中小城市及农村早已感同身受,尤其是农村,原来一村一个学校,后来几个村一个学校,再会来一镇一两所学校。估计未来约五六年左右,除大城市城市外,其他地方的幼儿园将会大批转型,随之逐步到来的,就是中小学的的逐步缩减乃至撤销。中小城市老师的前途也蒙上阴影,前几年湖北沙洋县172名老师集体干保安的例子,今后会更普遍。估计再过十多年,很多大学就开始关门。按照现在每年九百多万的毕业规模,到时所有孩子都能让大学还绰绰有余,届时中国将是世界上第一个全民上大学的国家,想想都很激动。

 

房地产行业步入黄昏

房地产业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中国房地产业冠绝全球,现在市值65万亿美元,比美国欧洲日本三者市值总和还多5万亿美元。甚至有人说,把深圳卖了能买下半个美国。更有人说现在的房地产能够二三十亿人住。高速发展了多年,中国房地产的黄昏已经到来,人口的持续下跌再给它重重一击。减少了出生人口,人们买房改善的动力就会缩减不少。而房地产是一个大产业,围绕着房地产的庞大产业链,也会慢慢的走向衰退。比如房地产设计、建筑安装、钢铁水泥乃至家电装饰等一系列的产业和行业。

 

中小城市产业逐步萧条

出生人口的逐渐减少,将导致婴幼儿比例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降低,随着而来的是青少年的逐渐减少,城市的活力也会慢慢衰减。而就业机会的减少,又导致人口进一步的流失,经济又会进一步萧条,这是一个不断下行的恶性循环。由此会导致大批中小城市的衰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大批城市被废弃,很多东北的中小城市,规模不断缩减,甚至年轻人都很少。典型的就是鹤岗,低到两万就能买一套房子,据说那里招聘警察,有资格的可以发一套房子和一辆汽车,上班后就成为有车有房一族。而东北的今天就是很多城市的明天。

 

也有一些产业逆势上升

当然,并非所有的产业都会面临萧条,人口的减少导致招工难,会让中国的自动化、机器人行业迎来高潮,现在无人银行、无人超市甚至无人餐厅都已出现。而不断增加的人均收入和闲暇时光,会让休闲娱乐文化等产业持久兴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让人工智能、物联网、绿色能源、新基建等技术产业群兴盛多年。而最大的机会将是老年产业,中国不断增多的老年人口,目前两亿多的老年人口总量,将迎来中国老年产业的黄金时代。所有与老年人相关的活动,比如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医药健康都有巨大的商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亚马逊雨林的蝴蝶扇动翅膀,几周后会迎来美国的龙卷风。从人口缩减的 “蝴蝶效应”,我们看到了许多产业及职业逐渐到来的黄昏。产业衰落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会由近及远,带来更多产业的连环式沦陷。如果你处在以上容易受到影响的行业,或者准备要从事这些行业或职业,那就需要打起百倍精神,及早考虑退步抽身之策,赶紧往朝阳行业转行。否则你就可能随着产业的萧条而没落,在衰落的行业里成为一个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