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调整改善结构推动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邵阳日报20210208)


进一步调整改善结构推动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邵阳日报20210208第五版)

 

 

 

2013年以来,湖南省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总体规模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发展后劲增强,经营状况得到改善,收入不断增加。三大产业趋于良性发展,第三产业超过经济总量一半。

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第三产业仍存在较大结构性问题。如市州企业分布不平衡、实体经济后劲不足、消费热点匮乏、第三产业投资低迷等,必须进一步调整和改善第三产业结构。

1、培育龙头企业,壮大行业主体。龙头企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带动产业升级、行业创新和社会创业的生力军,龙头企业具有很强的带动引领和辐射效应。要结合各地特色,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强化内引外联,力争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加盟落户,为打造行业龙头创造条件。科学选择和积极培育一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自主品牌响、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行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做大做强行业主体,提升服务业整体规模。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大力抓好产业经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落实好加快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新兴服务业企业将第二总部落户湖南,发展总部经济,在金融、服务贸易、云计算、大数据、研发设计咨询、电子商务、新兴消费等领域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集聚区和产业集群,着力补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短板、行业短板和要素短板,保持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2、减轻企业负担,惠及实体经济。进一步完善市场秩序,规范行政监管,避免行业恶性竞争,降低企业中间成本;切实完善金融政策,鼓励和引导资本向实体经济转移,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好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降低社保费率以及中央新一轮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依法依规对一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实行税费缓缴政策。清理规范涉企中介收费和各种保证金,建立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的补偿机制,健全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实施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不随意抽贷压贷断贷。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侵权赔偿力度。加强政务诚信和法治政府建设,集中整治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违约拖欠民营企业款项行为。引导扩大民间投资,落实支持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力争民间投资占比达60%以上。

3、营造公平环境,增强整体实力。第三产业行业广,门槛低,经营方式灵活,是各种经济成分最活跃的发展领域。激发经济活力,营造各种经济成分以同等条件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切实保护各种经济成分的市场主体地位,对于服务业良性发展至关重要。实现公平竞争环境,不仅仅是解决市场准入的问题,更要在统一市场环境中,真正做到各种经济成分实施同等的行业政策和行业监管。

4、促进消费升级,夯实发展后劲。要补基础设施短板。应在保持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力度不减、强度不降的同时,抓住国家加强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机遇,围绕服务业重点领域,补齐我省科技创新、信息技术、商务、人力资源等关键环节生产性服务业短板。要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加大对在建项目的资金保障,鼓励盘活存量财政资金重点用于在建重点项目,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合理保障规范后的融资平台公司正常融资需求。加强政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等精准提供资金支持。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按照《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各项具体措施落地落实,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积极培育壮大体育、休闲、家政等新兴消费热点,着力扩大限上企业规模,优化限上企业结构,引进和培育总部经济企业,继续抓好电子商务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健全诚信体系和重要产品追溯体系,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要激发释放消费潜力。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放宽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市场准入。落实好降低汽车、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政策,全力推进5G商用部署。积极培育网络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新热点。加强5G、农村4G网络、光纤宽带设施建设。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盘活存量财政资金、扩大优质企业发债支持补短板项目建设,重点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

5、推进创新开放,加快培育动能。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加强平台建设,推进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生物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创建长株潭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一批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深入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加大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充分发挥省内高校作用,合理用好本土人才。建设一批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打造“双创”升级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抓紧落实一批能带动和解决当地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加强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和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吸引一批湘商企业总部、项目回归湖南。着力稳定外资外贸。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废止、修订与现行开放政策不符的文件。推进口岸提效降费,加快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争取设立湖南自贸试验区。

 

                    邵阳市统计局  范跃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