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建言:利率锚的启示


     近一年来市场里发生的一件大事就是蚂蚁金服上市的被叫停,曾经这家公司被无数投资者看好,说每年的企业利润多么丰厚,但利润从何而来呢?很明显实现的途径是从平台低价吸储,然后通过互联网高价放款,赚的是巨大的差价,差价有多大呢?央行一年期的贷款的基准利率在4%左右,而存款在2%左右,而互联网金融公司吸储利率在3-4%左右,但贷款利率水平在15-20%左右,甚至更高,对比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的存在提高了社会融资成本,与普惠金融的初心背道而驰

   可以感受到央行设置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对市场的均衡利率有着指导的作用,所以学界成为利率锚,其实利率锚一直存在着,而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贷款的高利率也是存在的,很明显利率锚没有对互联金融的利率水平起到规范约束指导的作用,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特别是监管部门是否对利率水平有个客观的容忍区间,监管部门是否切实履行了职责。

    我认为央行设置的基准利率制度是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的,比如市场均衡价格如何形成?比如最近正处春节前后,价格和供应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其实在我看来市场大部分商品的供应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价格工作还需要加强,比如蔬菜,比如春节前10天青椒超市价每斤最高16元,而春节后第六天就降为每斤4.99元,到春节后的第12天就降为2.5元,而今天又继续降为1.99元,你想仅仅在25天的时间内,种植成本,运输仓储,采摘等综合成本能有多大的变化呢?但价格却如此之大,是不是供应出问题了呢?我认为是资本掌控了市场进而掌控了价格,所以怎么办?发挥锚的作用,蔬菜市场的锚在哪?我认为一就是原产地的批发价,一就是进入当地蔬菜市场的批发价,这两个价格每天早晨就在当地的政务平台公布,让老百姓清楚批发价,同时设立网上监督举报平台,对虚标价格的可直接网上举报,这样就会使菜篮子价格稳

   同样资本市场也要树立锚,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均衡健康发展,我认为就是市盈率,据此做价值投资,而不是资金推动的估值持续上升,就是你估值上升幅度过大就要受打压,你估值低就应该引导市场资金去抬高底部,这样市场才会更均衡,也不会出现近期茅台类的踩踏事件。要相信价格一定回归到价值附近波动的基本规律,但也要通过实际行动去树立这个标杆,而不是任由超级机构持续性爆炒抱团股,这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了吧,从中长期看市场绝对不受超级机构控制,而会价值回归.

  也就是说在当下许多市场都应该建立所在市场锚,这样市场商品的价格才有依据,房地产市场也是如此,很明显京沪深的价格对全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走势起到锚的作用,所以我们看到深圳,北京,上海先后进行较为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就是希望通过锚的价格来引导各地理性的投资,当然重点是锚的合理价格如何形成?我认为应该是市场非投资性,非投机性需求外的充分交易下形成,允许一定的上浮或下调,就如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