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算了吧”到“我还是算了吧”(4月2日)
人总是会感觉到力不从心,从世界都是我的,到意识到我不过是个过客。从“给我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到悲凉地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一粒尘埃,有个立锥之地安身立命罢了”。从不服输到不得不俯首认输之间,外界压力是一个方面的因素,内心的屈服是另一个方面的因素。
当我们咄咄逼人,带有进攻性的时候,总是会习惯性地把对方逼到角落里不得不对我们“乖乖就范”,那股压力和气势似乎无处不在地说“你给我算了吧”!在“你给我算了吧”之中,颇有“缴枪不杀”的逼降之意,充斥着鄙夷和不屑,似乎对方放弃抵抗才是明智选择。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面对孱弱的蝉,作为“螳螂”的我们,貌似很强大,但是相对我们身后的“黄雀”而言,我们又注定脆弱不堪。其实“黄雀”的身后或许也有其天敌或者一只猎枪或者一支冷箭,而操纵那只箭的猎手,虽然在面对黄雀的时候显得无比强大,但是相比于其身后的猛兽,也是不堪一击的。那么猛兽难道就强大到不可战胜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自然界有自己的生物链,也有难以摆脱的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
当我们的视野足够宽阔,我们也逐渐地会变得平和,因为我们都要同样面对来自社会的压力,来自时光的无情,来自自然规律的残酷,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总是要被拍到沙滩上。
越是曾经面对残酷现实的人,就越是会心生恐惧,因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越是无欲无求的人,其内心的从容淡定的力量就越是强大,正所谓“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种“有容”并不是没有底线,这种“无欲”更不应该丧失原则。
知退方可进,懂得战略放弃才能坚守。只有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以退为进,才能进行更好地布局,把握更科学的节奏,追求更高明的策略;当你所坚守的从一个地盘到一条底线,再到角落里的一个微小的点,承受的压力越大,被压得越久,其反弹的爆发力也就越强大。所以,对于任何人,都不可以赶尽杀绝,而需要网开一面,毕竟“兔子急了也咬人”!
年轻时候的我们气盛,充满了进取心和竞争意识,时刻摆出寸土必争,寸步不让的强硬态势,“犯我疆域者虽远必诛”,这种阳刚之气难能可贵!本来也是这样的!都是平等的人,凭什么别人就要冒犯我?假如没有相应的骨气和尊严,即使生存又有何面目苟活天地之间?
但是,总是会有一天,当我们面对强敌,同时自身变得脆弱,我们会放弃抵抗,表示“我还是算了吧”,并顺从自然规律与自然法则的安排。在很多时候并不单纯是年龄因素,而更多的是经历心态和价值取向,既然结局都是注定的,那么何必又何苦呢?放弃抗争享受当下,它不香吗?
冲冠一怒拍案而起的人,内心通常都有一个声音“凭什么”,当现实让自己感觉委屈,就会激发自己奋起反抗的潜力。在我们说“凭什么”的时候,就意味着不甘心,就意味着要抗争。但是人总是会屈从于现实,我们所应对的总是会有一股力量比我们预料的更强大。虽说“虽败尤荣”,但是败了必然受伤,受伤之后一定要疗伤,要理性反思。
在疗伤的过程中免不了扪心自问“图什么”“值得吗”“又如何”,而且不只是自己问,自己身边的家人亲人爱人恋人都会一起问,这些问题也在消磨我们的血性!当我们血性渐消,变得沉稳理性,就会算成本计后果,在下次再图谋奋起抗争之前,总是有一个声音对自己说“我还是算了吧”。
“我还是算了吧”之中有隐忍有度,有豁达,有包容,有释然的含义!虽然充满了智慧,但是在血气尚存的人看来,难免带有认怂和退让之意,纷纷说“凭什么”!并调动全身的血性去抗争!
是争还是让,是进取还是避让,是追求速度还是追求平稳,是激进还是平和,这永远是对立的两面,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情愿还是不情愿,自愿还是被迫,都会做出妥协和让步,最终一切都会释然。
理性地看,在抗争之后所谓取得的成功,争赢了仅仅证明是自己面对的对手不够强大,以后会遇到越来越强大的对手,甚至对手群,甚至即使单一对手自己都难以撼动,而自己却从实力的爆发上升期逐渐下降,变得越来越孱弱,最终弱到了别人不用推自己就倒下的程度,所以要延续生存就注定要退让,所不同的仅仅是时间和时机以及基础差异罢了。
我们侥幸地取得胜果,假如原因是人家弱小,自己就是恃强凌弱;假如原因是人家主动退让,自己就是咄咄逼人;假如原因是自己耍了小聪明,用了阴谋,自己就是胜之不武。
战争永远都是“两强相争勇者胜”,外交却是在细节上为自己争取道义支撑,两者虽然原则不同,但总是“谈谈打打,打打谈谈”。最终生存才是硬道理,输了自己赢了世界又如何?
在这个世界,人可以如彗星一般划过夜空,如昙花一样瞬间,我们不必贪恋世间的繁华,但避免留下遗憾,更重要的还是要比活的时间久,而不是求得瞬间的华美!
从一己之私到家庭得失,再从家族兴败到民族安危,从历史兴替到未来格局,我们的胸怀是逐渐撑大的,我们的眼界是逐渐开阔的。当我们从眼前的苟且到前瞻性布局,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再回过头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从国际性回归民族性,从普世的悲天悯人回归到关注自己身边人的喜怒哀乐,这不是狭隘而是坚守。毕竟我们不能做随处漂泊的浮尘和浪子,而要做根植土壤的参天大树。
从墨家的“以天下为己任”到儒家的有差别有等级的责任,这是从浪漫情怀到落地生根。其它人彼此守份即可、自求多福、各安天命即可!
当然任何问题都是辩证的,当退守到了无路可退的程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才是每个人的不二选择!
附:清代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贾春宝
2021年4月2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