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金融產品服務模式更好服務“三農”


創新金融產品服務模式更好服務“三農”

金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十四五”期間,我省金融機構如何創新金融產品、服務模式,更好地服務“三農”?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張永勝表示,省委關於“三農”的這3個重要政策文件提出創優涉農金融環境、創新涉農金融服務、加大涉農金融支持等政策要求,為全省“三農”事業實現高質量高速度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政策支撐。金融要從兩個方面發力:

首先,優化區域金融供給,加大涉農信貸投入。一要用足用好國家金融支持政策。貫徹國家關於再貸款貨幣政策工具的安排部署,做好支農、支小、扶貧再貸款爭取工作。落實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鼓勵引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加大“三農”信貸投放力度。二要充分調動全省金融機構積極性。通過加強地方政府與金融機構合作、實施金融支持經濟社會發展成效評價、信貸風險補償等手段,推動金融機構結合職能定位和業務范圍,加大對縣域地區信貸投入,支持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為鄉村振興提供中長期信貸服務。三要推動金融機構同向發力。充分發揮農業信貸融資擔保作用,進一步增大農業信貸擔保規模,引導帶動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更好地滿足農業農村發展資金需求。

其次,優化金融生態,提升金融服務質效。補齊要素短板、完善政策體系、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助力鄉村振興。支持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支持金融機構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券,用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支持鄉村振興。鼓勵市縣構建域內共享的涉農信用信息數據庫,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實施資本市場縣域工程,開辟“綠色通道”,加快農業龍頭企業股改上市步伐,借助資本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制定出台過渡期內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有關政策。持續開展特色農業保險和防止返貧致貧保險。探索建立金融支持產業發展帶動脫貧戶增收致富的挂鉤機制。拓寬抵質押物范圍,深入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林權、自然資源產權等抵押融資。開展大型農機具、溫室大棚、養殖圈舍、生物活體抵押貸款試點。依法合規開展農產品倉單、農業保險保單質押貸款。擴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險試點范圍,積極推進產糧大縣農業大災保險試點開展,探索發展農業價格保險、收入保險、氣象指數保險等新型險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