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以后
喻建国
遭遇以后,会有一条链:初识,端详,摸索,渐谙,交融,中断。
初识,刚刚开始认识,见面了,眼睛扫描到了,对对象的整体初步有一个印象,用通俗的话来说,第一次遇到,第一次看见,第一次听到[喻1] ,首次近距离地接触。当某一存在与另一存在同时居于一个时空中并且距离甚近。初识在存在中的留痕是非常浅薄的,似见又似未见,初闻又似未闻,初触又似未触,印象模模糊糊。
端详,仔细审察,探知始末,了解详情。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有曰:“端详筮仕著,磨拭穿杨镞。” 端详时务须公正全面,仔细慎重。 元·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有曰:“大纲来阴阳偏有准,择日要端详。”端详时必须细看,好好打量。元·本高明 《琵琶记·伯喈五娘相会》有曰:“细端详,这是谁笔仗,觑着他教我心儿好感伤。”《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有曰:“一面说,一面细细端详了半日。”通过端详就能掌握存在的始末和底细。元·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四折有曰:“我这里曲躬叉手问端详。”明·汤显祖 《紫釵记·计哨讹传》有曰:“你同俺去他家说个端详,定不慢你。”
摸索,以手探求,用手抵触而感。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贾叟刻木曰:“平阳 贾叟 ,无目而能刻神像…… 交城 县中寺 佛,是其所刻,仪相端严。僧说 贾 初立木胎,先摸索之,意有所会,运斤如风。”试探着去寻求,也属摸索。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有曰:“许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 刘 、 陈 、 谢 ,暗中摸索著,亦可识之 。 '”人在黑暗中寻找,也属摸索。
渐谙,其中的谙指的是熟悉并精通。《说文》有曰:“谙,悉也。”白居易《忆江南》有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晋书·刁协传》有曰:“协久在中朝,谙练旧事。”《晋书·刑法志》有曰:“故谙事识体者,善权轻重。”对熟知可称为谙悉;对经验丰富可称为谙练。渐谙即渐渐地熟悉并掌握。实际上对原来不清楚的存在都有这样一个过程,对原来不熟悉的存在不可能一见就清楚了,必须经历一个过程慢慢地熟悉起来,逐渐地加以掌握。融合,
交融,交汇融合,水乳交融,融合在一起。明·钱士升《序》有曰:“静则心气俱寂,动则事理交融。”宇宙间,世界上,大量发生着不同存在之间的接触、混合,交融。在我国历史上,昭君、文成公主出使西域,促进汉蒙、汉藏之间的交往融合;丝绸之路促进中国与西域与欧洲的交往融合,一带一路更将促进中国与全世界各国各民族地交往融合。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因事因缘从不认识而有了交往,从交往进而成为朋友、合作人、情人、夫妻。
中断,遭遇以后中断的情况是大量产生的,也是必不可免的,中断以后,各走各的,各飞各的,很可能就不再会有遭遇,只有极少一部分会重新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