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谋定先行区-农业大健康·万祥军:罗田现代生态农业


绿色发展谋定先行区-农业大健康·万祥军:罗田现代生态农业

(中共罗田县委书记肖燕梅 罗田县人民政府县长詹红运)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近年来,罗田县按照市委两转四用的要求,围绕自身生态优势和特色资源,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跨越发展的新路。新农村建设实现新跨越。“”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在调研考察座谈会上表明:罗田县以生态文明塆落创建为抓手,探索出了旅游开发型、移民建村型、旧塆整治型和整塆改建型四种新农村建设模式,全县展现出一幅“生态家园、文明塆落、富裕农家、秀美乡村”的生动画卷。

罗田县地处鄂东大别山南麓,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大别山主峰坐落境内,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拥有板栗、甜柿、茯苓、苍术、金银花五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闻名全国的板栗之乡、甜柿之乡、蚕桑之乡、茯苓之乡和野生兰花之乡,也是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小水电百强县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围绕资源优势

发展四大产业

围绕特色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板栗产业。

紧紧围绕改造提升做文章,大力实施栗园改造,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板栗产业产值快速攀升。罗田板栗种植面积过100万亩。从2012年起,县政府拿出专项奖补资金,每年改造20万亩板栗园,计划用5年时间,全面完成全县板栗园改造,并大力推行板栗标准化生产,实现“布局区域化、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做大做强板栗产业。

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突出品种改良、养殖小区建设、疫病防控、技术推广和标准化生产,鼓励支持奶牛、山羊、黄牛、肉鸡养殖小区建设,大力发展生猪“150”模式、山羊“1235”模式、标准化肉鸡(蛋鸡)和标准化林地养鸡模式,扩大规模养殖量。大力推行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基地+规模养殖户”的发展模式,发展以山羊养殖为重点的草食畜牧业,把罗田建设成为鄂东南最大的良种山羊供应地和畜产品集散地。

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罗田有良好的中药材种植传统,发展中药材产业有基地、种植技术、加工企业和产品品牌等优势。目前,罗田有中药材基地近20万亩,药材产量只占加工能力的40%左右。要以满足企业生产需要为重点,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重点发展茯苓、天麻、金银花、苍术等道地药材品种,推行规范化种植和栗药间作、套种,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围绕打造武汉城市圈“后花园”,大力发展以休闲养生、观光体验为载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以旅游的标准发展农业,对全县的农业资源统一规划布局,着力打造罗九、罗胜、318国道三条生态画廊,建设一批板栗休闲观光园、蚕桑休闲观光园、甜柿旅游观光园和各具特色的生态农庄,重点做好三处温泉旅游度假村和匡河、九资河、胜利等乡镇的“农家乐”、观光园、生态农庄以及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的都市观光休闲养生旅游产业。

明晰思路办法

落实四大举措

着力在规模经营、加工增值、功能拓展等方面下功夫,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出台扶持政策,多措并举,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进规模经营。农业分散经营成本高、比较效益低,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科学合理规划布局。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推进一村一品和专业乡镇、专业村建设,目前全县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已形成各类专业乡镇8个、专业村180个,如九资河、胜利的药材种植,河铺、白庙河的畜牧养殖,匡河、白莲河的水产、奶牛,三里畈、大河岸、骆驼坳的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土地流转集中。

通过建立组织、加大宣传、出台政策、强化考核等办法,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8.26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3.2%;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引进资金实力强、经营理念新的工商业主投资农业开发,引导新型农民自主创业和农民工回归创业,加大农业市场主体培育,全县涌现出了刘锦秀、何志锐、徐志新、汪建清等一批回归创业的农业企业家。

延伸产业链条。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产品加工增值的主体,除能创造税收、提供就业岗位外,还有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农业生产的特殊作用。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像罗田这样的山区县来说,显得更为重要。近些年来,罗田县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涌现了华丽食品、绿润食品、同一食品、宏源药业、惠涛药业、新世纪纺织、金罗丝绸等一批上档次、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就要扶强扶大一批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品牌响、外向度高的企业(项目)入园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集聚提升,增强加工型龙头企业对农业生产的带动力,提升罗田农业核心竞争力。

拓展农业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空间巨大,农业的功能也将不断拓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以休闲观光、养生保健、农家乐、实践体验、知识教育为主要功能,以企业化经营的农庄为主要组织形式,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加快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庄;加快新农村建设。

全县以河东新农村试验区和北丰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为主阵地,以生态文明塆落和宜居村庄建设为主抓手,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秀美乡村;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通过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引导农村劳动力在县内转移,在农业公司、种养大户、生态观光园就业,鼓励返乡农民工和在外人士回归创业。

优化发展环境。农业既是基础产业,也是弱质产业,更需优化发展环境提供呵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惠农强农政策的同时,先后出台了涉农项目整合、鼓励支持农业企业发展、建立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土地流转和专业合作社建设等扶持政策,切实增加农业投入,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构建新型农业服务平台。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拓展服务领域,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为农民办实事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推广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的山羊养殖模式、鑫隆中药材生产合作社的药材种植模式、平湖乡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条龙服务模式和白庙河乡眠牛地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土地流转模式,通过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带动规模种养业发展;探索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动植物疫情防控,健全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深入推进政策性三农保险,扩大农业保险面,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注重推进落实

实现四大跨越

随着中央惠农强农政策的实施,各项农业发展举措的推进落实,全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现代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农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新跨越。主要指标实现九连增,201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5.21亿元,增加值21.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44元;生猪出栏22万头,肉牛出栏3.6万头,山羊出栏21万只,家禽出笼1025万只,畜禽产值7.5亿元;板栗面积102万亩,产量6万吨,产值3.6亿元;中药材面积20万亩,产值8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5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特色农产品加工园面积达5平方公里;以瑞源休闲农业观光园、十里荷塘、燕儿谷生态农庄、金盆地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代表的一批示范项目扎实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突破性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实现新跨越。全县农民合作社组织发展到187个,注册资金达3.96亿元。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培育了一批有产业基础、有经营管理人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各类产业合作联合体系。如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围绕山羊养殖产业,联系其它养殖合作社形成合作社养殖联合社,并在全县各乡镇和周边县市建立分社。该社建有1300亩核心繁育基地,每年为鄂东提供种母羊2000只,出栏肉羊5万只以上,在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100亩加工基地,该社被农业部列入全国示范合作社和青年创业基地。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新跨越。特色基地面积达到150多万亩,农民人均3亩多,系列产值25亿多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县农产品加工园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绿润、华丽两家企业消化了全县1/3的板栗,惠涛药业、九州通药业推行GAP种植,GMP加工,GNP销售,带来茯苓单产翻番,单价提高30%以上。畜禽养殖大户、大场不断涌现,累计建成畜禽养殖小区280个,规模化生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6%。全县建有13个较大规模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罗田已经成为全国板栗集散中心和华中地区药材、蚕茧交易中心以及大别山区波尔山羊良种繁育基地。

全县重点建设180多个新农村示范点,自来水、沼气入户率分别达到100%和96.6%,村庄绿化率达到35%,有效解决了房屋乱建、柴草乱堆、垃圾乱倒、牲畜乱放、污水乱流“五乱”问题,村庄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实现“走水泥路、喝安全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的目标。新农村建设“罗田模式”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连续五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绿色发展谋定先行区-农业大健康·万祥军:罗田现代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