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依靠投资地产拉动经济模式应对大宗商品暴涨


 大宗商品价格对制造业冲击越来越得到各方的重视,部分观点媒体引述各种会议内容,阐述大宗商品价格对制造业的影响和传导到消费终端对消费的遏制,强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一种短期性行为,不具备持续上涨基础,实际上大宗商品上涨时间已经不断,涨幅已经很大,对制造业的影响已经是不容忽视,要遏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我们需要分析大宗商品价格缘何上涨,才能针对性采取措施平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一定的基本面支撑也有市场投机炒作的成分,我们舆论上或许可以忽视,但是具体政策上绝对不能轻视,否则中国制造业面临成本上涨压力,不仅仅是传导到消费终端引发CPI 上涨,还会影响到出口竞争力,损害经济复苏。业内人士计算,2005年到2010年的6年间,采掘工业价格上涨88.9%,原材料价格上涨36.2%,但后端制造业产品价格仅上涨8.7%。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制造业也是一样不能转嫁成本,下游部分制造业要么适度涨价让渡部分利益,要么选择停产消极应对,要么认亏坚持希望熬过寒冬,具体影响多大,有待权威部门测算。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具有供需改变的因素

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集中于我国严重依赖进口的铁矿石、铜、大豆、玉米,而我国独家出口的稀土涨幅有限,不少品种只是横盘整理,像铁矿石20年4月份最低跌到82美元左右,最高涨到220美元,铜的涨幅也不小,伦铜CFD去年最低是4371美元,今年最高涨到10747美元,铁矿石和铜都是倍数上涨,西方资本炒作的逻辑是中国经济复苏需求增长,这种炒作方式西方资本已经不是第一次,05年--08年也是炒作中国经济带来的大宗商品需求增长,拉动铁矿石、有色金属和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波及到央行货币政策的转变,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前车之戒不可忘记。

不可否认的是20年5月份开始中国经济得益于疫情控制,经济秩序逐渐恢复,经济开始快速恢复增长,对大宗商品需求增长,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年锻造铜及铜制品进口量为668万吨,较2019年增长三分之一,国际铜市场方面,因为统计口径不同,铜究竟是缺口很大还是有产能过剩,市场有一定的分歧,高盛预计,到2022年,市场将出现201000公吨的缺口,库存紧张将持续支撑价格,但是电动汽车的发展,会推动铜的需求增长,这可能是共识;铁矿石进口数量增长不是很明显,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1.7亿吨,同比增加9674.6万吨,增幅达9.5%,但是因为巴西和澳大利亚疫情严重加上气候异常,铁矿石供应增长有限,铁矿石出现一定的供需失衡。

大宗商品定价权缺位叠加美元贬值

尽管中国是最大资源进口消费国,但是在大宗商品定价方面话语权并不高,这就容易被西方资本牵着鼻子走,像我国是最大铁矿石进口国,可是铁矿石定价依据的是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我国进口商包括钢厂按照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进行铁矿石船期交易,但是拥有庞大采购需求的国内钢厂询价所占的权重相对较低,国外铁矿石厂家很容易通过垄断定价谋取高额利润。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是按照美元确定,可是美国不断进行赤字扩张,美联储为了配合美国政府刺激经济,也是实施超级货币宽松政策,不断向市场注入低成本美元流动性,过去48周向市场注入了24万亿美元流动性,低成本美元流动性泛滥,美元信用逐渐下降,美元指数从高位不断下跌,美元指数从去年高位103跌到现在的89.9,跌幅12.7%,强化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实际上美国因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推动5月份核心CPI 涨幅处于历史高位,但是美国通过超发货币,向居民提供现金支票补贴,大型科技股等美国企业得益于货币宽松效益大增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所以美国居民受到通胀影响并不大,可是制造业为主的我国,大量制造业面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不能转嫁成本,也就不能提高工资标准,甚至只能降低工资标准应对暂时困难,对居民影响就较大。

期现货市场投机炒作共振

国际资本借助中国需求增长和美元指数下跌,疯狂投机炒作大宗商品,得到西方部分国家的默认,不排除是为了配合西方资本打压中国经济的的一种新策略,国内投机资本闻风而动,不顾国家利益,也在跟风投机炒作大宗商品价格,结果形成共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上涨,引发国内期货市场价格上涨,反过来刺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上涨,不断形成正向激励推动国际和国内大宗商品价格轮番上涨。

期货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贸易商、中间商和相关厂家不断囤积大宗商品,造成需求旺盛假象,进一步增强供需失衡的矛盾,更是推动现货市场价格不断上涨,传导到期货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部分厂家为了对冲现货市场价格上涨,采用套期保值,结果就是期货市场多单不断堆积,强化上涨预期,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共振不断强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期,因此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原因复杂,肯定存在投机炒作成分,中钢协副会长骆铁军也指出,铁矿石价格过快上涨是不合理的,当前铁矿石价格高涨,对于预期炒作的成分很大,炒作水分约占30美元左右,即使扣除30美元的炒作成分,铁矿石价格还是比低点要翻倍。

如何遏制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部分媒体只是很笼统的用科学应对这样的模糊字眼,这是一种完全正确的废话,没有提出任何具体的政策,就不具有任何可操作性。这种措辞是国内很多评论文章的通病,看起来冠冕堂皇十分正确,但是现实意义并不大。

现在国家遏制大宗商品价格主要是打击投机炒作,遏制市场需求,像减少钢铁产量使用废铁降低铁矿石需求,严厉打击市场囤积居奇待涨,政策是对的,会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去除大宗商品价格泡沫,在需求旺盛下,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定回调很正常,但从目前看,回调幅度并不大,沪铜从78470跌到现在的74160元,下跌不到6%,相比于涨幅是微不足道的,可见采取的政策并不是十分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是需求摆在那儿,价格很难下跌。

面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观点认为允许人民币汇率上涨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但是这只能对冲一部分,绝对无法有效对冲,主要是人民币升值会带来出口竞争力下降影响经济复苏,人民币汇率不可能单边升值,周一晚间,央行随之祭出“大招”,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5%提高到7%,离岸人民币汇率快速走软,现在监管机构能做的就是相应国家有关会议精神,打击国内投机资金炒作和商家的囤积待涨,证监会在周末指出进一步抑制市场的过度投机。坚决查处期货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正常交易秩序。可是这不能改变大宗商品供需矛盾带来的上涨压力。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美元贬值我们没有能力控制,关键是国家需要经济转型,彻底纠正以投资拉动发展经济模式,现在我国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依然很大,是不是有必要值得商榷,很多高铁和高等级公路大量资金投资下去,产生的效益有多少,需要我们审慎的评价,地产依赖症越来越严重,对大宗商品需求庞大,高企房价老百姓怨声载道,经济转型科技创新,倡议已经很久,可是对经济拉动远没有投资来的直接和快速,很多地方更愿意通过跑项目和强化地产经济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减少基建投资,遏制地产投机,增加科技投入,减少原材料消耗,是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一个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