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互联网 郑州会怎样?


 郑州的这场大雨,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在各种刷屏文章中,有两个文档的价值逐渐被认知,一个是出自知乎的《暴雨自救手册》,浏览量达到3000多万次,被央视新闻转载后,帮到了不少人;另一个是出自腾讯文档的《待救援人员信息》,这是民间救援组织进行救援信息收集的在线表格。截止目前,它已有250多万次访问量,创下了产品单个文档的访问量纪录。

《暴雨自救手册》的答主甄昊元是哈尔滨人,看到郑州暴雨成灾的新闻,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上海月子中心“我不是专业的救援人员,我能做的就是写点什么,把自己知道的,可能有用的知识散发出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7月20日下午2-3点钟,甄昊元开始收集资料,紧急编写了一个《暴雨自救手册》,比如在户外、社区自救、居家自救、企事业单位自救、公共预警和准备等等的信息。下午4-5点,他把内容发布在知乎上。

“陆续收到很多知友的转发、评论,大家都评论区不断的补充信息,有错漏的我也和大家一起讨论、修正。很快,我的这条回答被知友和用户顶上了问题和专题的上面,越来越多只有加入了讨论,还有很多河南灾区的人们也加入进来,一起分享信息。”甄昊元说,“能够让跟多人看到,帮助到河南的老百姓,我就非常高兴和欣慰了。除了如何自救,我们还需要很多救灾、灾情原因、防疫措施、灾后建筑物、土壤分析等等专业领域的知识普及,更重要的是,除了关注城市以外,我们还要关注到受灾的乡村等更基层的情况。”

腾讯官微推送的《一个救命文档的24小时 》今天一早刷屏了,文中提到的文档就是《待救援人员信息》,根据留言信息,文档的创建者Manto是从河南走出去的大学生,她和同校的同学,在朋友圈发布想为家乡做的事后,有30多名同学一起参与起来。大家用在线文档分工整理。待信息充足后,有部分同学开始核实救援信息,有同学联系被困和救援人员。后来参与编辑,维护文档的人越来越多。她说:谢谢各位,天佑河南!

勺子是其中一个参与者。他是北京应急总队下属东区青年志愿者救援队的志愿者,曾经参加过721北京特大暴雨、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云南鲁甸地震等救援工作。

“当时我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收集灾难信息、落实可以在郑州本地实施救援的队伍和民间志愿团队等。我用的信息搜集、整理文档就是开头提到的《待救援人员信息》,后来文档又规范、扩展成了《待救援人员信息+漏电位置提醒+救援队信息》。”勺子说,从《待救援人员信息》文档也可以看到,目前还有很多人需要救援。而相关的救援工作也还在继续。

这场大雨是郑州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一个小时的平均降雨量达到200毫米,换句话说,如同一个小时内将150个西湖倒入郑州,这场容纳千万人口的中原城市,顷刻之间便被滂沱积水淹没。

在雨水涌入地铁、没过汽车之前,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这场暴雨竟是如此严重的一场天灾。7月20日下午,太多人低估了这场雨水的威力,如同往常一样冒雨下班回家,导致被困在洪水之中无法前行。

“没水没电还好,最慌的是没网。”多位郑州人告诉燃财经,只有能上网,能跟外界联系,心里就不会慌。

那些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APP,在救灾时快速发挥了关键作用。灾难开始时,被围困在地铁、车站、社区、村落的人们,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了求救信号。在这场灾难中,搭建暴雨互助、灾情防范等信息传播通道尤为关键,在意识到灾情的严重性后,一些科技互联网平台迅速行动起来。

比如,主流的移动内容分发平台均通过自身平台发布了相关互助产品,从而保证救助信息的及时传播与响应,物流、供应链平台保障了物资运输的及时和安全,而社区团购、本地生活等业务,则迅速保障了本地的物资供应。

与这些相比,捐款反而没有多少人关注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接近30家互联网公司已通过各种渠道捐赠超过14亿。

互联网在这次郑州暴雨灾害中发挥了哪些作用,我们找到了六位亲历者,在平时,互联网平台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平常的社交软件或者工具,但在灾害之下,却成了他们重要的帮助和慰藉。天灾之下,人人有情,就连冰冷的互联网,也开始有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