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狂热的野蛮生长期、熬过资本的寒冬,随着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量产呼声逐渐高涨,中国的自动驾驶产业似乎已经进入了为大规模落地蓄势的中场。
上海月子中心近几年,以L4级Robotaxi赛道为切入点的多家自动驾驶明星初创公司,其差异化路径正在变得越发清晰。
以小马智行、元戎启行、AutoX、文远知行这四家在业内备受关注的Robotaxi初创公司为例,在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实践后,他们各自形成了对于自动驾驶产业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也正是这些迥异的观点,促使这些原本身处同一条Robotaxi赛道的初创企业,分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小马智行向重: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扩大Robotaxi运营规模、深入重卡业务、自建标准化产线、或将布局整车制造的小马智行,也许就是其中运营模式最“重”的一家。
从整体上来说,小马智行如今已经选择将业务落脚点同时放在出行和运输两大领域。
出行领域
今年7月起,小马智行正式开展在上海嘉定的常态化运营。在此之前,这位玩家已先后在广州南沙、北京亦庄扩大面向公众开放的Robotaxi服务。
迄今,小马智行的足迹已经遍布国内北上广三大一线城市,以及美国加州的多个城市,车队规模达到上百的量级,完成全球订单超过 29.5 万个。
据新智驾了解,由于体验小马智行Robotaxi的乘客数量与日俱增,公司内部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团队来负责接待。
运输领域
小马智行针对卡车运输(后被命名为“小马智卡”)的内部研发始于2018年。去年,小马智行首次公布了其在这一领域的研发进展,不久后便获得了广州市颁发的首张自动驾驶卡车测试牌照,获准开展公开道路测试。
根据官方介绍,小马智卡已开展 200 多天的道路测试,获得了 2 家商业化运营伙伴的认可;具体完成了超过13000吨货运运输,商业运营里程达37000多公里。
诚然,干线物流是一门市场体量非常大的生意,目前的产值大概在三百万亿,其中公路物流占到了 70% 以上。与此同时,这一行业司机缺口大、安全挑战多。
在自动驾驶的助力下,上述难题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而且,实现完全无人化之后,运营成本或能够下降超40%——这些对于物流运营商来说极具诱惑力。
不过,从技术维度和规模化落地的角度来看,L4级自动驾驶重卡并不比Robotaxi简单。
卡车由于运载货物多样、载货量大、车身长等因素,对于安全刹车距离的要求要远高于Robotaxi,因而对长距离感知的要求也就更高。
再加上在高速公路上,无人驾驶重卡一旦发生事故,所造成的后果也将比Robotaxi严重得多。
无人驾驶重卡要驶上公开道路,在法规政策层面可能会面临比乘用车更大的阻力。
如果干线物流和Robotaxi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实现自动驾驶无人化、规模化的商业落地,那么“Robotaxi+Robotruck”的双轮驱动业务布局,很有可能给小马智行的资金、人员管理、内部资源调度等各方面带来压力。
同时,小马智行此前还专门搭建了一条专为L4级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而设的标准化生产线,其中的质检项目多达 200 项,涉及功能测试、环境测试和压力测试,例如振动、高低温、防水、噪声、实际道路测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