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故宫严复书法特展(《我的叔曾祖父严复》之三十五)
严孝潜
“严复书法特展”在北京故宫开幕。
由故宫博物院、福建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严复书法特展”,於2017年12月28日,在故宫博物院延禧宫开幕,百余件临帖、信札、批注、对联、题赠等展品,展现了严复鲜为人知的书法造诣。
严复书法特展是故宫博物院第一次为近代名人举办的书法专题陈列展。此次展览通过梳理其艺术成就,以文物为载体弘扬和探索严复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讲:“本次展览,有两个方面非常的重要。一个是,在这个时代,我们对文化自信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把文化作为灵魂、作为力量是今天我们要不断地弘扬前辈,不忘初心,牢记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再一个就是,在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也要强起来。如何强起来?就是要靠我们中华民族这些一以贯之的伟大力量。严复先生也是比较早地把西方的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自然科学等学科引进中国的学者。这种种文化联结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过这些书法作品,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人们这种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文化力量、文化自信,强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是中国人百年来的强烈愿望,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也不忘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中国“一带一路”通过交流互鉴,我们为建设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贡献着更多的力量。这就是百年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我们的前辈们,他们的良好的愿望。这个展览让我们能够借鉴历史、展望未来。在这里不仅能看到严复中文的书法,也能看到英文的书信,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
严孝潜宣读严倬云、严停云贺信
因为身体原因,严复孙女辜严倬云与严停云未能出席,但特意发来了贺信。我代为宣读了倬云姑姑和停云姑姑的贺信: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先生:聞知先祖父幾道先生墨蹟在北京故宮展出,我感慰之極。先祖父一生事功,大半凝結在文字上。他的書法是一生精神面貌的傳達。睹其字可以參究其治學處世之道矣。1921年農曆九月二十七日,先祖父在福州逝世。他在遺囑中寫到:“須知中國不滅,舊法可損益,必不可叛。”“須勤於所業,知光陰時日機會之不復更來。”“事遇群己對待之時,須念己輕群重,更切毋造孽”。祖父對傳統價值的信仰;治學態度的勤勉;以及那種虛懷若谷的態度,都可以從其毫素中觀察出來。他的書寫中,充溢著對中華文化傳統的深深體認與摯愛。先祖父幾道先生逝世到現在,已是96年了。近一個世紀來,籍著兩岸中國人的共同努力,中國的發展與國際地位已是今非昔比。先祖父在天有靈,一定會覺得很欣慰。今後國人如何在已有基礎上,商量舊學,涵養新知,使中國的發展能夠汲取中西文化的精華,並對世界文化的交流及進步,提供更積極的貢獻,這是兩岸中國人共同的責任。在此深深祝願此次書法特展成功。敬頌大安!”
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姗娜致辞讲:“今天,我们相聚在紫禁城里唯一一处有完整西洋建筑风格的延禧宫,来纪念中国近代卓越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严复先生,瞻仰他的书法,细读他的人生,品悟他的思想,是非常有意义,非常难得的。据我所知,故宫博物院还没有专门为一位近代人物举办书法展,今天这份特别的待遇给了严复先生,我以为,严复先生是有资格来领受这份殊荣的。
1921年10月27日,严复先生溘然长逝于福州城内的郎官巷宅中。他的墓志铭上刻着:清故资政大夫海军协都统严君墓志铭。这也是严复对自己身份的认同。近百年来,对严复先生的各种评价可谓浩繁,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
是的,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我们今天敬重严复,首先是他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其次,因他在中西两种文明上,都有第一手的、来自生活与专业上的深入体验与研究,所以他对中国的情况及其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都有深切著明的观察,由之而来是一系列深刻的预见——不论是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还是军事方面,教育方面,严复的见解都是洞烛深幽的。正因如此,鲁迅也佩服他“是一个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锐敏的人”。
严复不仅仅是启蒙思想家,更是文明的呵护者。在他的学术生涯与教育生涯中,他并不一味摧枯拉朽,更注重对国家、民族伦理道德的精心扶植和建设。严复在1914年一篇论文中,将“忠、孝、节、义”四端视为中华民族之特性,认为应以此为“立国精神”,广布学校民间,让人民传诵讲习。他临终在寓所手书遗嘱的第一条是:“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严复有这些思想,都源于他内心中最深切的家国之爱。
这些年来,随着国人对严复思想的开掘,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厚。一个多元的严复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不仅精心翻译了《天演论》、《原富》、《法意》这些重要的西方经典,还高度重视体育和全民素质教育;第一个提出著权版权保护;第一次主导了北京大学的文理分科建设;第一次正式提出“必有海权,乃安国势”的现代海防观念……此外,严复的诗学、印学无一不精,更写得一手“池塘青草,春水芙蓉”般的行楷书法。
严复用自己的一生映证了“阔视远想”、“统新故,苞中外”的治学理念。在本次严复书法展中,有一批严复的临帖作品。认真看这些作品,我们也许可以感受到,严复的临池翰墨,和他“信、达、雅”的翻译理念,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在这里有件事更值得我们重提。早在1997年,福建省举办“严复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讨会”,时至今日,严复的科学与爱国思想仍不过时。”
据我所知,严复有幅书房联,是这样写的:“有王者兴,必来取法;虽圣人起,不易吾言。”今天,中国要真正融入世界,世界也要重新认识中国,党的十九大规划了未来中国的宏伟蓝图,向世界宣言,中国向着未来开始了一次新的出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有责任担当。站在这里,我们重温严复先生的思想,仿佛看见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顽强意志,也深刻体会到落后、分裂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世界需要一个强大稳定的中国,必将为世界带去和平和发展,一个强大的民族,需要牢记历史,更要有胸怀世界的自信,当纷繁灿烂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的时候,中华文明必将更加璀璨。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我们要记住严复,重读严复,世界也应该铭记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