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之旅(11):浑源·永安寺


 

2021-07-04

此次到浑源,最吸引我的是永安寺。

永安寺始建于金代,后毁于火灾。元初,浑源州高定父子在废墟上大规模重建。1315年,高定之孙高璞又建造了现存规模最大的传法正宗之殿。其他建筑如山门、天王殿、东西朵殿、配殿等,均为明清遗构。永安寺的镇殿之宝,一是传法正宗之殿的建筑,二是殿内的明清壁画,三是传法正宗之殿的匾额书法。

入住酒店之后,抓紧时间去参观永安寺。浑源县有七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前去过悬空寺,今天上午去过律吕神祠,一处什么墓地不想去,剩下四处在城里的,争取今天都去到。另外一处叫大云寺的在城外,在去应县的路上,可以明天顺路去。给顺风车司机打了个电话,问到应县的顺风车。他说拼车的话要四十,包车的话一百。我说能不能安排一下顺路去荆庄的大云寺,他说应该可以,给司机加十块就行。说好了,他安排好尽早给我电话。

永安寺距我住的酒店才一公里,走着去。因为到处在修路,跟着百度导航,走着走着竟乱了方向。于是问路。路边一位老者,像是文化人的样子。

“大叔,请问到永安寺怎么走?”

老者没听懂,茫然的样子。我才想起,当地人叫永安寺为“大寺”。

“就是大寺。大寺怎么走?”

老者恍然大悟。给我指了指右前方,说从那座楼右转,一直走到头就是大寺了。他手指的方向,是正在施工的钟楼,脚手架还没拆除。我走到钟楼前,发现周边被围着施工,右转倒是有道路,不过也在施工,刚刚才铺过水泥。而且,刚才老者说的似乎是“牌楼”。也许是在前边吧。于是接着朝前走。找有“牌楼”的路口。

走了几步,听到后面有人喊,“先生,停下,走过了。”

回头一看,刚才给我指路的老者骑着电动三轮车赶过来,告诉我走过了,应该从正在修建的钟楼那里拐进去。老者担心我还会走错,就慢慢跟在我后面。那一段正在修路,勉强可以从边上挤过去。

路两侧都是相当破败的房屋,灰砖灰瓦的平房。大部分被拆了,还没新建;有些还没拆,也是门窗歪歪斜斜的。乍一看,真像是大轰炸之后的废墟。正前方有红墙黄瓦的建筑,就是永安寺。寺前刚刚立起一座门楼,脚手架还没有全拆。山门前面正在挖了老路修新路,正在施工中,不能行车,不便行走。

永安寺大门很特别。山门是单檐悬山顶,面阔五间,开三门。两侧有八角扇面,又有两门,总共有五门。扇面也是单檐悬山顶的样子,上面各有一幅二龙戏珠的琉璃雕饰。山门是黄色琉璃瓦覆顶,有三个绿色琉璃聚锦。正脊侧面装饰着琉璃制作的花卉图案,中间是品字形的脊刹。看起来是两层的方塔型建筑,有西洋的风采,据说这是景教影响的痕迹。我不太清楚永安寺怎么会有景教的色彩。

进出经由东侧小门。进门右手的平房似乎是食堂,几位工作人员蹲在地上吃面。一位五十多岁的微胖的女子迎上来,问我是不是来看壁画的。我说是,她就引着我往里走,说赶紧去听讲解,不过要给讲解的老师交二十块钱。我当然很乐意,这应该是难得的机会。能听讲解就意味着可以进大殿,我在网上看,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都没进过大殿。我本来想慢慢溜达进去的,现在只能省下很多环节,等听完讲解再出来仔细看吧。走进传法正宗之殿时,讲解员正在东墙壁画前给七八位游客讲解。看我进来,讲解员停了一下,跟我说,过来跟大家一起听。我后来知道,这位身材伟岸,精力旺盛,颇具书卷气的年近六旬的男子不是一般的讲解员,而是永安寺壁画的研究专家,永安寺文管所的所长,姓张。

东墙壁画长约十八米,高约9米。画面分为三层,上层为天界日、月、水、木、金、火、土诸神;中层为天干、地支、二十八星宿等诸神;下层为人间帝妃、文臣武将、黎民百姓、僧道等人像。像是连环画,每一组一群人物,一个故事。每一组都有一位功德主,名字画在一侧。人物众多,表情自然,形象饱满,布局合理。因为使用的是矿物原料,至今色彩鲜艳。每组画,每个人物,都刻画得非常精细。张所长说,因为受自然光的影响,看起来还不是那么鲜艳。晚上,用特殊的光源,可以拍出真实的鲜艳的色彩。说着,给大家展示了一幅长卷,是整个壁画的八分之一。果然,色彩要比现场看到的鲜艳很多。张所长说,这不是后期加工的结果,而是壁画本来的真实的色彩。笔触很细腻,狮子身上的毛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张所长说,这个长卷是十几年前请特别的专业团队拍摄制作的,原本计划用于公务赠礼,每套定价四千多。后来因为有八项规定,送礼被禁止,这批艺术珍品就砸在手上。现在以三折出售。真的是异常精美的艺术品,真的值这个价钱。接着讲解西墙壁画。西壁也是高九米,长十八米的重笔彩绘,也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为五岳神帝、四海龙王等诸神;中层为十殿阎君、阴曹地府诸官像;下层是十八层地狱及厉鬼群像等。

北面墙上绘制的是十大明王像。明王为藏传佛教密宗的护法神,因其有智力摧毁一切魔障,故曰明王。据说,明王为使世人醒悟,常以狰狞面目出现,如同棒喝,使人迷途知返。明王像都是愤怒的,狰狞的,使用深颜色。后门东侧的第一尊明王像,蓝颜赤发,面目狰狞,但其双手作揭开自己面皮的样子,显示撕开面皮后露出的是一副大慈大悲的神容。里面的真容像是暖色的,温和的,慈祥的。张所长说,这幅明王像告诉人们,佛家有时面相凶恶,但实质却是慈悲的。这组明王像画技高超,生动传神,绚丽多姿,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张所长可能对壁画更有兴趣更有研究,讲的比较细致,比较深入,对结构则讲的不多。只是讲到了大殿中央顶上的藻井,藻井边上的天宫楼阁。传法正宗之殿体量庞大,因为使用了减柱法,大殿中只在后半部采用一排金柱,这样前半部的礼佛空间就非常宽敞。大殿只在明间顶上制作平綦和藻井,其余部分则是砌上明造。明间顶上实际上是有一前一后两个藻井,后一个藻井下安放佛像,前一个藻井下则是跪拜者。张所长解释说,跪拜者通过礼佛,精神得到提升,就可以通过天宫楼阁进入天界,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张所长还讲到一个有意义的事情。文革期间破“四旧”,寺院的佛像很多被毁坏。永安寺也是这样。当时,传法正宗之殿的顶上已经漏雨,壁画受到影响。好在这座大殿被集体用来做粮仓,进行了维修,做了防水工作,这些壁画才得以保存下来。我看过很多这样的故事。一座千年古寺,作为四旧即将被捣毁,但是因为其还有利用价值,才得以保留下来,成为教室,仓库,或者食堂,甚至招待所。

大殿正中有一张课桌,上面摆着一堆画册及书籍。其中一本书是张所长前些年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研究永安寺壁画及建筑的专著,洋洋洒洒一大本,有图片,文字介绍,历史考证,学术探讨。张所长1982年从部队转业回来,就一直呆在永安寺。跟永安寺一起生活了四十年,保护它,维护它,研究它,成为真正的专家。他的这本书也很有价值,不过有点贵,要280元,而且也有点重。

大殿内壁画内容实在太丰富,听了二十几分钟的讲解还是觉得很不过瘾。我跟张所长说我进来得晚一些能不能让我多呆一会儿,我再看一看,领会领会。张所长说不可以。他要离开,要锁门。还说下一趟游客请讲解,我可以参加进来再听一次。

于是我又回到山门,从头仔细认真游览这座寺院。

山门两侧各有一排平房,东边应该是职工生活区,西边则是办公区。我看到张所长结束讲解之后,就到西侧的办公室休息。

过山门,上台阶,是天王殿。天王殿是单檐悬山顶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正脊中央没有脊刹,只在两侧有剪瓷的花草装饰。檐下斗拱纤小而密集,补间居然有三朵斗拱。殿内空空如也,四大天王估计早在五六十年前就被捣毁。过天王殿是戏楼,卷棚歇山顶,三开间,遥对着传法正宗之殿。戏台顶上有匾,上书“瞻仰楼”。戏台东西两侧天王殿的后墙上,原本有“法”“相”两个大字,现在只有东边的“法”字还在。天王殿后面的“法”“相”正对着传法正宗之殿两稍间的“庄”“严”,构成一句话“法相庄严”。我后来到传法正宗之殿的后面,发现后墙还有“龙腾”“虎跃”四字。

在戏台之上远观传法正宗之殿,就觉得气势逼人。传法正宗之殿单檐庑殿顶,黄色琉璃瓦覆顶,蓝色绿色琉璃剪边。坡面巨大,坡度平缓,出檐深远,四角微翘。正脊两端的鸱吻是黄色琉璃瓦昂首的龙;正脊侧面有花鸟的装饰。脊刹两边各站着五位佛道的神仙。脊刹是三只神兽驮宝珠的造型,中间神兽站在一座殿宇之上,脊刹结构奇特,造型优美。正面东边正脊尾端有三神兽,一神人;西边则只有一神兽,一神人。仔细看,站在垂脊顶端的神人,都是胡人的样子。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檐下斗拱巨大,孔武有力,是典型的元代特点。明间和次间置隔扇门,正门顶上的门匾“传法正宗之殿”是元初大书法家雪庵和尚所题,被视为书法绝品。稍间是砖墙,几乎被“庄”“严”两个大字占据。大殿坐落在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前面有月台,从正面和左右都可以上去。远看四角远伸的大殿,感觉随时都会飞起来。

大殿前面左右两侧是配殿,其十二根廊柱还是金代的遗留,有火烧的痕迹。配殿的南头有钟楼和鼓楼。门开着,我上去看了看全景。传法正宗之殿实在太过庞大,各个角度都很难看到其侧面。上到钟楼上,才看到其庑殿顶的形态。

看到张所长带着一位游客走进大殿,我跟着进去又听了一次,又有新的收获。

在永安寺呆了一个多小时,心满意足。

 

永安寺旅游体验价值:AAAAA

图一,永安寺大殿

图二,永安寺大殿侧影

图三,永安寺壁画(网络图片)

图四,永安寺壁画(网络图片)

图五,永安寺壁画(网络图片)

图六,永安寺壁画(网络图片)

图七,永安寺壁画(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