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休閒」培訓之流
教育是政治之重要內容,乃社會進步之要訣。
教育培訓機構之毒何以迅速發展,無非資本之惡。
教育培訓之流毒源於私立學校的繁榮。之後,好在這幾年公立學校的穩固增長,教育體系的公立化趨勢,使得私立學校自知之明。
明眼人,教育培訓機構就是義務教育的碩鼠,against,一度到了拆台的邊緣。現在還有一些所謂民辦學校,打著品牌的幌子,誤人子弟。
把幾個考得好的當成招牌,就像一些大學一樣,把幾個就業好的高高掛起,其實絕大多數卻黯然神傷。
這種民辦學校的成功來源於市場經濟的品牌效應,人們習慣於相信品牌貨,有錢人就好這一口,多花錢,多受益。
培訓本質上是補習,矛盾論,補習商業化了,補習三蹭兩蹭,上炕了。民辦學校的老師是打工仔。
教育被重視是社會主流意識,這變成了交易的核心價值,賺錢容易了。民辦學校熱衷宣傳,金如其外,敗絮其中,不是巍然聳聽。錢作梗,孩子壓力大,盲目攀比,掉鏈子,更可怕。
這個流是怎麽形成的?
firstly不違法,被政策阻攔。
secondly政策的問題轉變。
thirdly問題出在哪裏。
above all,教育是政治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應該是義務教育的責任。至於個別的學生,那應該是個別現象。總之,教育是社會福利取向的。
教育人人平等。
不平等應該努力維持平等,按道理,落後生應該多投入。這是共產主義思想。就像有錢人可以花大價錢送孩子出國留學一樣,本質上是資本主義思想。
為了糾正不平等中的不平等,社會主義引進了市場機制,提供效率,盡最大努力讓絕大多數孩子有更好的教育。
這就是總根源。其中,資本就不用說了,它那副德行。some教師變質也是我們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賺錢。
政治和經濟,冰與水,雖然同根生,本質卻不同。
凡數之流,必有根源。
在中國,“資本主義”方興未艾,大家都喜歡做點小生意,特別廣東人。資本不是盲目的,一定是溪流水綠之地。
教育培訓機構幹什麼?沒有國家資格認定。參差不齊,貓頭狗耳朵。撞大運,再品牌化教師就成了遊戲規則。
俗話說,一道霞光,讓人興奮。
教育效率提高的市場化操作再造了商業化的一個流程。
政治經濟,跨界帶來便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hamheiquen
(兩個動圖均來自鳳凰新聞客戶端)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權利保留,未經許可,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