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坟场阿富汗再次变天,拉开了大国地缘政治格局角逐的新帷幕


 

近期的阿富汗一夜变天,塔利班再度掌权。围绕美国从阿富汗这次仓促撤军带来的一系列后果,正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美国国内已经吵成一锅粥。前总统特朗普、前副总统彭斯、国务卿蓬皮奥以及共和党议员们,纷纷指责拜登白宫对撤军应对的失误,从而导致美国在阿人员及西方盟国人员的猝不及防撤退混乱导致在阿美人员的生命危险,担心美国安全将再次遭受恐怖主义的袭击的隐患。美国前副总统彭斯817日在《华尔街日报》刊文称,“这是自伊朗人质危机以来,我们国家在外交政策上所承受的独一无二的耻辱。”拜登和现任国务卿布林肯及部分民主党议员则为自己的政策辩护。拜登总统816在白宫发表全国电视讲话时说,美国在阿富汗的使命“从来也不应该是国家建设”,他“毫不含糊地”坚持自己从阿富汗撤军的决定。全球西方70多个国家的政要一齐发表声明,要求塔利班保证包括阿国人民在内的所有人员选择离境的人身自由和安全。联合国安理会紧急召开成员国会议,寻求缓和这场由塔班即将执政给全世界带来危机的举措;美国国务卿分别与各大国外长通电话、商讨应对局势稳定的方法……可以这样说,在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肆虐之际,塔利班再度在阿的突然掌权,使国际社会陷入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国际危机。

 

 

 

说到塔利班,就要提到当今世界存在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该组织是西方学者对“伊斯兰复古主义”的称谓。伊斯兰复古主义主张严格遵循伊斯兰教初创时期的教义和传统,用伊斯兰教的“本来精神”作为改良、复兴宗教与社会的动力,重建以伊斯兰教法为基础,以历史上麦地那哈里发国家为楷模的“理想”伊斯兰社会。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已呈现出三个特点:在性质上,已从一般宗教复兴思潮发展为广泛的社会政治运动。在规模上,已不限于局部地区,而表现出世界范围内的泛伊斯兰运动倾向。斗争方式上,派别更加复杂。少部分主张以合法方式争取社会支持的传统派。绝大多部分持采用采取暗杀、恐怖等活动,以暴力夺权的激进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当今世界,几乎就是恐怖主义的化身和代名词。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组织塔利班,自1994在阿富汗诞生后,这个成员以阿富汗难民营伊斯兰学校的学生为主要成员的组织,很快就成为国际上新生的恐怖组织。多年来,在中东地区及周边各国层出不穷地制造自杀式人身炸弹的袭击活动,动辄造成几十人到上百人无辜平民的重大伤亡,其恶性循环的恐怖行径事件令各国都闻之色变。这个组织主义传播渗透到哪里,哪里就会发生战乱、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这种情形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和地区表现尤为明显。人类社会从一、二战后的发展局势看,在这个星球上,恐怖主义这种几近泛滥成灾造成人类社会重大损失的超强病毒,呈现出长期与人类社会共存而且人类社会找不到根治的手段。这是这个星球上包括上帝和造物主在内的人类社会的悲哀宿命。

阿富汗的塔利班,2001年这个组织的头目本拉登制造了举世罕见911”事件后,成为全球臭名昭著的恐怖组织,美军随之以铲除恐怖主义的名义进入阿富汗,在美军事打击下,塔利班政权垮台,一些残余转入山区。此后其长期隐藏于山区中,从2006年开始通过鸦片贸易东山再起,并从北约手中夺回阿富汗南部地区。20年来,美国为铲除这个恐怖组织,解放阿富汗人民,共付出了美国军人包括其他北约成员国在内的其他盟军军人有7400多人的生命,20年来,根据布朗大学201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该研究,美国为这场反恐战争已经花费了约9780亿美元,估计利息成本高达6.5万亿美元。这并不包括在巴基斯坦的任何支出——美国将其作为与阿富汗相关的行动基地。

这是美国在二战后先后参加朝鲜半岛战争、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又一次在解放他国史中惨遭败绩,又一次灰溜溜地夹着尾巴逃跑了。按中国人民的思维定式:美国佬就是典型的大傻帽,要不,为何老是犯这记吃不记打、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错误和耻辱呢?从上个世纪“东风压倒西风”的判断,到如今“东升西降”的判断过程看,一个多世纪以来,这种一脉相承的思维判断力影响了绝大多数人国人思维能力。要不你就很难理解阿富汗变天后国内网络上众多欢呼声,还有国内一有风吹草动,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论断就甚嚣尘上,抵制敌对势力国的抗议游行示威活动屡见不鲜情形出现的这种怪异现象。有句俗语说的好: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美国佬为何一再重复犯这种付出国民无数宝贵生命,搭上无数金钱,国内两党争吵不休的巨大错误?为何就不汲取教训?这就涉及到了美国的政治制度。

美国政治制度是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三权分立是由法国的孟德斯鸠提出的,并在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引用,但把该制度引进后实施最彻底的还是美国。美国的开国元勋是极为明智和无私慷慨的,为了给后世的民主之路铺平道路,美国开国元勋、美利坚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曾说“自由自在的羊群比在豺狼照看之下愉快”。汉密尔顿和麦迪逊不惜冒着背负不民主的名声制定了联邦宪法,他们不要求美国一下子就成为民主的乐土。在建国之初他们所希望是维持联邦国家的稳定和秩序,除此之外他们还在宪法中制定了民主的模板。美国建国时制定的宪法依据更多的是经验而不是任何一种抽象理论。1787年夏在费城制定宪法的那些人,对人类的罪恶和无可救药怀有一种鲜明的加尔文意识,并且同霍布斯一样相信人类自私好斗。他们当中有政务要人、商人、律师、种植园主兼商人、投机商、投资者等等。他们在市场上、法庭和立法机构内以及财富和权力受到青睐的幽径、通道中目睹了人类本性的种种表现,因而自认为了解其一切弱点。霍勒斯怀特早就说过,美国宪法的基础是霍布斯哲学和加尔文教。它认定人类的天然状态是战争,俗人的心智与上帝相抵触。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因子。他们对人类已无信任可言,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相信良好的政治制度必有力量控制人类。美国的立国基础就是民主、自由等共和观念,这种民主制度价值观,堪称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最开放最民主的统治方式。

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美国的快速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意识和政策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美国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权威使欧洲列强接受美国提出的新的世界秩序。在国际局势下原本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重返国际社会,使美国在二战后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警察。这种治国理念的根本转变,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居功至伟(美国历史上首位连任四届,病逝于第四届任期中的总统)。这位卓越的政治家,重新启动建立了以美国理念为核心的世界秩序。从总体设计上来看,罗斯福的国际秩序思想和威尔逊对国联的设计没有实质性区别,以国际制度替代实力均衡,以国际组织替代列强结盟,以自由主义替代权力政治依然是核心内容。但罗斯福强调了大国的国际责任和大国之间的协调,并凭借二战胜利和美国的实力,克服了国内外阻力,实现了美国秩序的落地时刻。美国是积极的国际主义倡导者,主张理性、规则和讨论可以使各国避免或减轻战争的灾难。美国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历史上伟大壮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它彻底解决了纳粹德国的独裁统治,由此结束了欧洲几百年间连绵不断的内部不时爆发的重大战争,这对于在历史上曾经屡屡爆发残酷军事冲突的欧洲来说,这是一个改天换地的成功。美国由此着手倡导组建了欧洲最为发达国家的军事和经济两大组织,军事方面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方面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由此使欧洲成为美国价值观的坚定盟友。

1941813日,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将近四个月之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了号称《大西洋宪章》的联合宣言,宣布了民族自治、领土完整、经济国际主义、社会安全、缩减军备以及国际合作等八项原则,以此作为重建战后世界和平和秩序的政策依据。该宪章通常被视为通往“二战”以后建立基于联合国、人权和自由的国际秩序的第一步。然而,韦特海姆指出,当初丘吉尔曾在宪章草案中提到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组织”,但罗斯福坚持将其删除,因为后者认为没有什么比重建一个类似国际联盟的机构更加徒劳无功。联合国的最终结构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精英确保美国首要地位的目标。由五个大国(美国、英国、苏联、中国和法国)组成的安全理事会,比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合国大会要强大得多。这种结构使大国能够享有充分的自由裁量权。换句话说,联合国的目的不是为了结束强权政治,而是为了使其合法化。在筹建联合国的美国外交政策精英看来,每当美国的某一行动不能得到联合国批准的时候,它就应该单方面采取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增强,走上了世界权力的顶峰,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成为超级大国,充当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它先后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实行“第四点计划”,与许多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军事同盟条约。这均源于罗斯福的远见卓识,罗斯福为此而被列为史上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之一,与亚伯拉罕·林肯和乔治·华盛顿并列。 1999C-SPAN的民调发现,学术界的历史学者广泛地认为亚伯拉罕·林肯、乔治·华盛顿和罗斯福是三位最伟大美国总统,这与其他的民调结果相符。根据盖洛普民调结果,罗斯福是第六位20世纪以来最受美国公民尊敬的人。美国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

为什么大多数美国公众会长期支持美国充当“世界警察”呢?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受到“孤立主义”的既定国策的束缚,拒绝参与全球事务,试图置身事外,几乎是所有美国人当时的心态。结果遭到了日本军国主义针对珍珠港的突然袭击。珍珠港的事件成为美国社会公众转变心态的转折点。美国别无选择,被迫反击,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从此吸取教训,抛弃“孤立主义”,接受国际主义。日本偷袭珍珠港造成美国重大损失,美国迫不得已参加二战的观念在美国社会广泛流传,深入人心。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蒂芬.韦特海姆在自己专著《明天世界:全球霸权和产生》一书中,详细说明了这一历史形成的来龙去脉。日本在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证明了美国如果限制军事力量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危险处境。美国别无选择,只能充当“世界警察”,通过建构和维护国际秩序来保障自己的安全。

美国这一角色的定位之所以长期得到国民支持,还在于美国精英始终不懈地向社会公众灌输的理念,美国的义务就是维护自由世界的秩序。

将上述理念定义付诸实践的是1950年朝鲜战争,由此开创了美国出兵解放他国人民的历史。朝鲜战争是转折点。美国资深外交官查尔斯·沃伦总结道:“正是朝鲜战争而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把美国变成一个世界范围的军事政治大国。”

二战结束以后,为战胜法西斯立下不世之功、又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的美国人民决心偃旗息鼓,罢战息兵。首先是大裁军,全国的军队由1100万一下子裁减为150万(一说80万),军费开支由1000多亿一下子缩减为110亿,其裁减幅度为古今世界历史之最。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我们几乎解散了美国军队!”

   此时的美国,可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美国为何要这样做?因为在美国人民看来,挑起战争的罪犯已经受到惩罚,战争已经过去,和平已经到来,美国人应当集中精力搞建设,穷兵黩武只能给人民带来灾难。

 不仅如此,美国在世界各地的驻军也不断撤回,在占领国日本仅留了4个师的军队。1949年又从朝鲜撤回大量军队,只留下仅有500人的顾问团。不仅如此,美国政府多次发表声明,向全世界宣布,美国在世界各地包括台湾和朝鲜在内,没有任何领土野心,没有任何利益需求;又特别强调,美国在虽然在东亚有一定的防卫力量,但是,朝鲜和台湾不在美国的防御圈内。

19492月份,调停中国国共内战的最终失败后美国政府,看到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目睹国民党政权内部争斗、腐败等令人沮丧的事实,已经不愿意再继续背上这个意义已经不大的包袱。随着国军败退台湾的固守对峙局面出现,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提出了一份专项报告,他说目前美国在台湾承担任何军事义务都是不明智的举动。这年冬季,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和美国总统杜鲁门更是认为,继续支持蒋介石只会起到相反作用,就连那些横亘在美国国内的鹰派,都在努力克制对台湾表现出热心的倾向。

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跃跃欲试,用于攻台的兵力准备已达到50万人。

从美国大幅度的裁军、撤军和“撒手不管”的声明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当时确实是渴望和平,不愿打仗,不想插手别人事务。他希望世界各国保持克制,维持现状,大家都各过各的和平日子,相安无事。

如果世界各国都效法美国,听从美国,都照着美国的样子致力于经济建设,那世界该是怎样的一番和平景象啊。

然而,谁能想到,就是美国政府一句“朝鲜不在美国的防御圈内”这样渴求和平的讲话,竟然使一些野心家疯狂起来,竟然给美国人民带来滔天大祸,给中国、朝鲜和韩国人民带来了历史上沉重的灾难。

1950625日,北朝鲜金日成在苏联和大国的支持下,指挥10数万大军悍然越过三八线,对韩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霎时间朝鲜半岛上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死伤遍地,血流成河。

金日成为何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打着“解放人民,统一朝鲜”的旗号进攻一个联合国承认的国家?除了自己的野心膨胀、苏联和大国的大力支持外,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美国政府发表的对朝鲜问题“撒手不管”的声明:既然朝鲜已经不在美国的防御圈内,就说明美国已经放弃了对韩国的保护,如果此时发动战争,美国必然不会插手干涉,这正是朝鲜吞并韩国的最佳良机。于是,金日成发动的侵略韩国的战争,也就是国际上常说的朝鲜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战争爆发的第三天,美国第七舰队立即奉命进入台湾海峡,像一道巨大的屏障隔开了战争风云。并且发出警告:中国大陆不要进攻台湾,台湾也不要反攻大陆,台湾地位未定,各地暂要维持现状。

对于美国的这一军事行动,中国人既感到愤怒,又感到奇怪:金日成挑起了朝鲜战争,美国为什么进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事务?

此历史无法在此分析,原因你懂得。接下来,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一边倒的倒向苏联,使中美俩大国反目成仇,由此造成半个多世纪的敌对隔阂和中国的闭关锁国。

对于这场突然爆发的、欺负到自己头上的战争,一定让美国政府的决策者和精英们后悔不已,一下子使美国松弛的神经又高度紧张起来,彻底改变了美国政府的退让、放弃、撒手不管的孤立政策,废弛多年的战争机器又开始高速运转起来。更关键的是由此使美国开始成为“国际警察”,为出兵“解放他国”的历史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1955年到1975年的长达十年的越南战争,是美国又一次出兵解放他国的滑铁卢。越南在苏联、中国的支持下同美国和越南展开的这场二战后的战争,对亚洲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从1962年开始逐步扩大越南战争,到1973年宣布停战美军全部撤出越南为止,整整十年。这场十年越战,美国共向越南派遣了120万军队,其中死亡58022人,伤150303人,美军伤亡达到20余万,耗费2000亿美元。战争每天花费五千万美元,占美国军费的四分之一。1968年战事急转直下,美国国内危机持续爆发,威胁到美国的社会基础,林登·约翰逊甚至退出了1968年的总统大选。19718月,尼克松总统冒着与盟国闹翻的危险,宣布暂停美元兑换黄金征收百分之十的进口附加税,把援助贷款减少百分之十,甚至冻结物价和工资两个月。美国在越战中的损失,无论是财力还是人力,都超过朝鲜战争;它使美国元气大伤,造成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从此经济进入“滞涨”阶段。其次,美国在越南战争的惨重付出和失败的结果,让它最大的竞争对手苏联收获了很大的利益。艾奇逊国务卿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初就意识到,不能让朝鲜半岛成为陷入与次要对手打“边缘战争”的场所。当得知相关国家参战后,艾奇逊告诫参谋长联席会议,“大麻烦在于,我们正在与错误的国家作战。我们正与次要梯队作战,而真正的敌人是苏联。”然而,美国卷入越战,再次犯了同样的错误,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可以说一次重大战略失误。首先,卷入越战让美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未能赢得战争胜利。使苏联成为受益者。苏联利用美国被越南战争拖住的十年,在军事实力上赶上了美国,使美国的核军备相对落后,并从1974年起进行了一系列扩张,形成苏攻美守的局面。此外,苏联还利用这场战争遏制了相关国家的影响,又加强了与越南的关系。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越南战争也许是一场悲剧,美国本来是根本不应该闯进去的。”资深参议员乔治·麦戈文说:“我认为,印度支那战争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和道义的错误。”

据不完成统计,美国自二战后,已先后吊打过这些个国家:朝鲜(19511953),越南(19611973),多米尼加(1965年),格林纳达(1983),利比亚(1986),巴拿马(1989),海湾地区(1991),索马里(1993),科索沃(1999),阿富汗(2001),伊拉克(2003),利比亚(2011),及至今的叙利亚。

美国如此频频充当世界警察干涉他国内政,从海湾战争到如今的叙利亚危机,美国的影子似乎无处不在,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毋庸置疑,是其他一切国家所不能比肩的。美国为何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如此大的作用和影响力,这就涉及到二战后美国亲自出马主导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两大方面的国际秩序之布局。

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专制独裁的敌人(日本法西斯与德国纳粹政权)发起的侵略战争,所以作为霸主的美国必须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世界秩序,方能确保长期和平与稳定。因此,在布局上,二战后的美国除了要领导反苏之艰巨重担外,还兼任了自己认为是推动民主、自由的一个义不容辞的世界警察。

美国在政治上的布局,出自于罗斯福总统的“边陲战略”。由于在二战期间斯大林所领导的苏联已蚕食鲸吞了东欧一大片,其势力扩张气焰已咄咄逼人。在二战尾声之际,罗斯福总统目睹欧亚两洲法西斯与纳粹势力俱已垂临败亡,而英国势力虽然已执世界牛耳一个多世纪,但在二战中已消损疲惫殆尽,所以认定战后国际秩序之领导非美国莫属。他在筹划战后秩序之布局时,深信未来对世界的威胁定必是来自邱吉尔称之为“铁幕”的共产苏联极权集团。因而采用由权威地缘政治学家斯必克曼教授首创之“边陲战略”理论。该地缘政治理论将西欧与东亚核心的中国定位为美国必须尽全力争取与笼络的东西两个战略边陲,用以帮助美国围堵地跨欧亚两洲的心脏强权——苏联——与其附庸。此后在欧洲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就是这个理论下的产物。其责任与功能乃在巩固西欧的边陲,以对付来自苏联共产集团的威胁。而战后东亚的中国,除了是战败日本有功劳的盟邦以外,也是美国必须扶持的另一战略边陲。其重要性是双重的:既可以帮助从东边抵制心脏强权苏联,又可看住战败后的日本,防其蠢动。也因为如此,中国必须以战胜国身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样的安排,可说刻画出了美国准备负起战后霸主责任的一个在地缘政治上布局的轮廓。

经济布局是创立战后金融治理体系。自工业大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史上的相关理论,可以说主要表现为保护主义(即关起国门抗拒外来产品)和自由贸易(即呼吁各国均须开门接纳外来产品)两派的抗衡。国际上有关经济(包括金融)秩序的变动——譬如由双边到多边、由区域性变为全球性、由依靠一个霸主的保证到以多边条约为基础而形成制度化——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终止后第二次大战爆发前的两件大事有密切关系。其一是希特勒纳粹势力的崛起,其二是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萧条。这两件大事给世界各国政府敲响了警钟,原来世界各国经济是休戚相关的,无论是华尔街股市崩溃,或是德国经济被拖垮,都会波及全球经济。如一个国家树立保护主义关卡,就会刺激其他国家回以相应的关卡,遂而导致全球灾害。这种觉悟与共识,为未来建立一个崭新的国际秩序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战结束后,战胜国不但不再要求战败国支付赔款,而且为了确保国际经济不再受累于保护主义的困扰,他们在美国领导下制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制度——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WTO)取代。

另外,自19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之后,人们得到一个启示,即国际社会需要一个机构来维护国际货币稳定性与兑换之规律,并且可以兼作一个最终应急贷款之援手。其功能是在所有国家普遍发生资金短缺时,可以注入紧急资金,使国际经济由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在此共识之下,美国在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塑建了一个“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其中IMF的设立,主要是为了防止世界经济大萧条悲剧的重演。

把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加起来,就构成了二战后新的国际经济体系。这个体系的精神是反对保护主义而鼓励开放式自由市场,其理论基础是开放经济的和平理论。

罗斯福为战后而设的这两种战略布局,一方面让美国能够主导全球行为规则的制定(譬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加权投票制度);另一方面是让美元变成世界金融经济的共同货币,一举奠定二战后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政治经济强大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美国还不遗余力地向全世界宣传推广了自己是自由世界的民主理念。美国人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不仅要去改造你,他们还有更多的法理依据去说服你心甘情愿地去接受他的干涉,这就是美国人经过几百年所建立起来的制度优势,这种优势到现在都是国际博弈中所不可缺少的,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这种优势的依据就是全人类所希望的民主和自由。但是美国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的法律能够随时更新而且很快的得到修改去适应最新的情况,美国的法律是世界上最繁琐的法律,但是同时也是最具有活力的。这个活力不仅体现在国内事务,在国际事务上也有很大的作用。

正是因为美国半个多世纪来不遗余力地标榜推广宣传民主自由制度,所以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动乱,当地有钱人一定携带他们的财富逃来美国。这已为半个多世纪的史实所证明。近20多年来,东欧与北非的“颜色革命”以及中东(譬如伊拉克与叙利亚)动乱,几乎没有一次不是当地的有钱人带了他们的财富跑到美国避乱。不仅如此,自从中国改开开始富起来之后,一方面有诸多“裸官”将大量不义之财交由家人悄悄挪出国门,最常见的仍是投向美国;另一方面有某些暴发户个人出于莫名的原因不甘藏富于国内,而向国外转移巨额财富,也多半是以美国为资金歇脚的目的地。有鉴于以上动乱地区有钱人纷纷携带他们的财富竞相来至美国的实例,所以美国标榜民主自由对对全世界人民人民的巨大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

每一个国家的崛起都必然伴随着该国的政治、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的影响力的扩大,美国之所以能够称霸世界,不仅仅是因为它所拥有的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经济军事实力,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的文化影响力和制度优势,这种优势不是靠强制力来实现的,它本身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它能够使其他民族不自觉地去学习借鉴美国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我认为美国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如此顺理成章地推行它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奠定的现实主义根基,除此之外就是美国政治传统,尤其是美国两大执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国内外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二战后美国认为在它的霸权之下除了标榜民主自由之外,还得充当全世界警察的角色。这就需要在全球建立自己和盟友的军事基地,以便随时为这种身份提供方便。美国在巅峰时期,海外军事基地超过2000个。虽然经过国际局势变化和美国自身的战略调整,但目前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仍有374个,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驻军30万人;本土基地871个,其中海军基地242个,空军基地384个。美国是全球范围内拥有压倒性军事力量的强国,控制着大约750个海外基地,鼎盛时期美国的军费开支比中国、印度、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法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和巴西的总和还要多。

   美国尽管出兵解放他国人民的解放史,一再遭受败绩,不仅没有衰落式微,反而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军事、科技、教育等诸方面最发达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资本主义制度广泛传播开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还没有多少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国家。到21世纪初,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民主化了。以选举制为例,1975年全世界民选政府只有30个国家,到2005年已增加到119个。今天放眼世界,保持专制制度的国家已经屈指可数了。民主化潮流浩浩荡荡,即使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个潮流的推动下,民主化的深度和广度也都在不断发展和提高。这个历史仅有200多年的移民国家能够如此造化,根源确实令人深思。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制度,美国标榜的民主自由灯塔制度,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生成不变。制度永远落后于社会现实。在其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也曾爆发过众多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既有臭名昭著的种族歧视,也有严重的环境食品污染、瘟疫流行,既有社会阶层贫富两极分化固化的痼疾,也有众多暴力吸毒犯罪率居高不下现实。那些两党轮流上台流水执政的政要、议员们,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本能,对权力的迷恋,对金钱的贪婪,对奢侈生活的追逐,一样在美国政客、社会大众身上发生。长期以来,金融寡头、政治寡头、跨国集团幕后操控的经济全球化,也产生了众多的弊端。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更是将这种制度下深层次各种丑恶问题暴露无遗,连一贯保持中立的媒体也加入了极左阵营,社会民众左右的共识深度撕裂,这场选举风波至今尚未落幕、余波仍在震荡。

 

美国200多年来的历史说明,尽管美国执政的政党政客们不时犯下大错,导致国家不时发生种种国内外危机,有些危机也重创了美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但美国这种联邦制度、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两党轮渡上台执政的民主制度,具有非常强大的纠错纠偏能力。每一次国内外危机发生后,在让我们嘲笑的政党、政要、社会团体、媒体的乱成一锅粥的争吵反思中,内外政策的及时修订和完善都重新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正是这种屡败屡战的民主自由制度,成就了美国长时期的超级大国的实力和地位。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曾经与美国分庭抗礼甚至军事经济势力一度超过美国的苏联帝国,阿富汗和越南战争却成为这个强大帝国的回光返照。

关于民主制度,丘吉尔有句名言:“民主是一种最不坏的制度”。的确,民主制度中包含着很多缺陷,比如决议效率低下、利益的冲突和分裂,且真正意义上的绝对民主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可正如罗伯特•密歇尔斯在《寡头统治铁律》中所指出的,尽管民主制度的内在缺陷显而易见,但是在继承原则仍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我们却无法找到一种完美的贵族统治,因此我们将继续选择民主作为我们的社会生活形式。举例来说,民主就像是一个温和的邻居,虽然也会犯错,但是它所犯的错误仍在我们的可接受范围之内;而专制则像是另一个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邻居,虽然有时它会表现的非常优秀,甚至远超过民主的能力,但我们并不能确定它什么时候会发病,而它一旦发病所表现出来的破坏力也将远远超过民主的破坏力。况且所谓的民主决议效率低下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公民的个人权利,在这一点上多花些时间总比专制独裁政权任意强奸民意要来的好一些。

有帝国坟场之称的阿富汗再度变天,在国际上声名狼藉的塔利班再度掌权,不仅仅是阿富汗这个民族多灾多难的历史象征,更是大国新一轮中亚地缘政治格局竞争的开始。阿富汗事件的进展,对国际政治会有什么影响?是不是标志着帝国的衰落?中美俄关系在此背景下会如何演变?这种大国地缘政治格局的竞争,必将对未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臭名昭著的塔利班再度次掌权阿富汗,正应了那两段历史名言,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说过:“一个民族所有的苦难,都是这个民族的民众自己选择的结果。”加尔文说过:“邪恶的统治者是上帝对邪恶的人民的惩罚。”

近日网上有两则新闻的发生,格外引人注目,一则是多日来,阿富汗机场各国人员包括阿国人民在内争先恐后的逃离的景象。一则是美国近日松绑留学生赴美限制,开学在即,很多中国留学生、富人赶着赴美,机场出境大厅大排长龙。机票价格也水涨船高,甚至涨到10万元人民币。这两则新闻相映成趣,现象令人深思。

二战后,中、美、俄三个大国,在亚洲共进行了两次地缘政治角逐——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这两场二战争均是苏联斯大林幕后操控,中国直接出兵参战,中国付出巨大的人、财、物的代价,美国佬虽然都遭到败绩,但亚洲地缘政治格局战争的后果,一是日本脱亚入欧,一跃而成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二是造就了四小龙之称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亚洲的盟友日益增加。前苏联角逐的后果是由强大到解体。中国得到的现实结果是,东邻造就了一个三代世袭专制独裁政权,本来是血浓于水的蜃亡齿寒、蜃齿相依,但多年来,东邻不时上演农夫与蛇的现实故事,近年来更是因为奉行光脚不怕穿鞋的核讹诈行径,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制裁,成为当今世界穷兵黩武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南邻俩国再度兵戎相见后,更是公开宣示“目标是要成美式民主国家”。这种二次角逐的后果,实在不能不令人深思。

这个星球上,如果没有强大的美国充当世界警察,当今世界会变成何样?实在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

目前的阿富汗,中、美、俄三个大国,第三次亚洲地缘政治角逐又拉开帷幕,历史和人民再次选择了塔利班,结局世人将拭目以待。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