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乱象背后是流量至上畸形导向下的资本黑手


 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专项排查整治网络综艺节目……日前,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相关主管部门整治不良粉丝文化工作的阶段性成效,公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近期,“吴亦凡事件”暴露出的“饭圈”乱象,反映出不良粉丝文化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紧要时刻,引导“饭圈”文化健康向上发展,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上海月子中心http://www.hbfmy.com/。

01 极端“追星”言行多次挑战法律道德底线,走火入魔的“饭圈”文化引众怒

“是不是要给吴亦凡一个机会,官宣请他做代言人,告诉大家还是要给他一个机会,坏人也需要机会,你们觉得呢?”“哪吒精神就是给所有人重新做人的机会。”8月3日晚间,一张某品牌微信群截图引起舆论哗然。当晚,品牌方发布声明称,开除所有发表不当言论人员。

随着流量明星吴亦凡日前因涉嫌强奸罪被警方刑拘,类似聊天截图显示的挑战法律底线和公序良俗的言论却在其“饭圈”频频出现:“凑钱集资,能救哥哥吗”“可以一起去探监吗”“哥哥粉丝多,可以‘营救’”,对此,多家媒体评论批评他们:该清醒一下了!

“饭圈”是粉丝群体因追逐同一偶像而结成的网络社群,“饭”即“粉丝(fans)”,“圈”则体现了群体的边界和区隔。如果说过去粉丝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在追星活动上,更多是个人行为的话,那么现在追星已经完成了体系化、团队化甚至职业化的转变,“饭圈”也就随之形成。

近年来,新媒体生态的形成、多平台社交媒体和偶像经济的不断发展,催生出为偶像买衍生产品、租广告位做宣传、投票以及做慈善公益活动等多种多样的“饭圈”文化行为。

在此次“吴亦凡事件”之前,走火入魔的“饭圈”文化已多次挑战社会法律道德底线。今年4月底,一则“倒奶视频”将选秀综艺《青春有你3》推到了风口浪尖。画面里,近20人忙着向污水槽内倾倒新鲜牛奶饮品,令人痛心。

爱奇艺推出的这档节目通过层层淘汰,在近百名选手中留下9位选手“成团出道”。根据规则,5月8日成团夜前,粉丝购买指定蒙牛乳饮品,微信扫描包装箱或瓶盖中的二维码即可使用“果粒值”为选手应援,助其登上人气榜单前列,获得专属曝光资源。而每日应援次数无限制,可以使用的“果粒值”无上限,这更刺激了粉丝拿出真金白银助力偶像登顶。

这种荒诞的追星方式,背后是商家和平台的诱导。倒奶刷票的行为不仅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而且严重误导了正处在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

5月6日晚间,爱奇艺公开道歉称,忽视了价值观导向和社会责任,以及节目应有的合理规则。受此影响,赛程已近尾声的《青春有你3》停止录制。

“‘饭圈’乱象也是综合现象,以《青春有你3》为例,既涉及到粉丝无底线追星问题,也涉及到平台纵容的问题,还涉及到商家的不良行为问题,因为刷牛奶揭开盖以后里面有二维码,要想投票就得去买,谁能喝那么多,想多投票牛奶就浪费掉了。”5月8日,国家网信办网络综合治理局局长张拥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谈道。

02 以主观喜好代替客观评价、妨碍公共秩序、突破自身能力追星,畸形“饭圈”三类生态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Z世代”消费群体崛起等因素,我国的偶像产业不断发展,据业内人士估算,中国偶像市场总规模预计在2022年达到1400亿元。

“聚光灯下只一人,打灯台下千万人”。在产业发展的驱动下,一批良莠不齐的明星不断出现,随之而来的“饭圈”也不断壮大。《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通过互联网进行粉丝应援成为未成年网民一种新的网上社交与休闲娱乐活动。被调查的所有学历段中,初中生网民在网上进行粉丝应援活动的比例达到11%,高中生网民达10.3%,即使小学生网民也有5.6%。

然而,一些明星偶像作为公众人物,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其打架斗殴、嫖娼、吸毒、代孕、强奸等违法乱纪行为,不仅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也严重带坏了以青少年群体为主的“饭圈”。

一些“饭圈”扭曲成为充斥歪风邪气的“怪圈”:谩骂互撕、挑动对立、刷量控评,包括教唆过度消费甚至大额消费、网络暴力这些不良行为和现象频频出现。

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林升栋看来,当前“饭圈”生态问题可归为三类:

以主观喜好代替客观评价,对不符合其利益的人群进行无理性、无底线互撕。“饭圈”为了争夺流量,现场应援、转发投票、刷浏览量,组织粉丝积极打榜,对不符合利益的其他人群进行攻击、谩骂,甚至侵犯隐私、人肉搜索,严重损害他人的人身权益和精神健康。

不顾他人,妨碍公共秩序。如“粉丝接送机致航班延误”“粉丝机闹”等事件。据统计,仅在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有记录的粉丝警情就有27起。

在产业链条的推波助澜下,粉丝突破自身能力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如今的追星行为涵盖了一些被引导的新方式,如与其他粉丝交流、为偶像进行宣传,甚至还存在购买行星命名权、买断大幅广告、赠送昂贵奢侈品等,助长了非理性消费。

“未成年人容易将偶像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会不断地美化和合理化偶像的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指出,尽管一些知名艺人发生违法违规行为,但仍有不少粉丝为其行为进行解释、包庇甚至谩骂执法者,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