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里钻天杨


  张掖大佛寺里钻天杨

  张掖大佛寺里芍药盛开,散发文化的芬芳,呈现佛禅的烙印,庭院盛开,不与群争芳。花开时节显姿色,独树一帜领风骚。唐代诗人元稹《红芍药》诗云:“芍药绽红绡,巴篱织青琐。繁丝蹙金蕊,高焰当炉火。翦刻彤云片,开张赤霞裹。烟轻琉璃叶,风亚珊瑚朵。”初夏盛开,艳丽硕美,芍药多是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壮,花数朵,生长旺盛、生茎顶和叶腋,层层叠叠的花瓣,粉红、粉白,清雅丽婉,颜色艳丽,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且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绘画艺术中的常见花卉,象征友谊、情爱。在绿叶扶疏中,千姿万态,婀娜多姿,花色丰富. “庭前芍药妖无格,地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芍药”、“芙蕖”、“牡丹”打动今人,把美感与想象留给读者去延伸

  张掖大佛寺的旱柳、刺槐、钻天杨,因为年代久远,郁郁苍苍,造型优美,富有生命力而子成风景,给人影响深刻。宋代文学家苏轼词作《阮郎归·初夏》写道:“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我觉得别有一番意境。

  张掖大佛寺里钻天杨绿意盎然,主干高耸挺拔,钻天杨是杨柳科植物,杨属黑杨的变种,高可达30米乔木,树冠阔椭圆形,长枝叶扁三角形,姿态优美;树皮暗灰色,老时沟裂,黑褐色,嫩枝有时疏生短柔毛。枝枝相抱,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绿荫盖地,宛若巨伞,遮天蔽日,用绿树点缀牌坊、钟楼、鼓楼、大佛殿、大成殿、藏经殿、土塔及金塔殿,相映成趣,意境森然。

  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张掖大佛寺,原名迦叶如来寺,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又名“卧佛寺”,为历代皇室敕建的寺院,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这里保存有全国最大的西夏佛教殿堂——大佛殿、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和最完整的初刻初印本《永乐北藏》,是集建筑、雕塑、壁画、雕刻、经籍和文物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整组建筑造型别致、布局严谨、主题突出、基调鲜明。主体建筑大佛殿是西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给人以既潇洒自然又庄重深邃,既鲜明真切又朦胧空灵之感,体现了皇家“九五至尊”的气概。张掖大佛寺与西夏、元朝皇室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所承载的历史、艺术价值是研究张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多民族融合的鲜活史书,堪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

  蔡律  2021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