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之旅(41):运城·池神庙和博物馆
2021-07-16
今天是此次历时半月的山西古建之旅的最后一天。其实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去的。我这次只是走了中线,还有东线和西线;即使是中线,也还有很多地方没去。原先很想去的隰县小西天因为交通不太方便而放弃,附近的新绛县有好几个地方可以看一看。不过,实在是出来太久,有些想家;再者,也实在看得太多,感觉消化不良。今天上午就在城里看几个景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西最多(若论古建筑,则是绝对多,占总数的70%左右);山西省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运城最多,达103处。市内古建筑也不少,但规模和影响都不太大,没有像芮城永乐宫或洪洞广胜寺那样的景点。先还想去看看关王庙的,因为昨天才看过世界上最大的解州关帝庙,再加上出租车司机也说运城关王庙太小没特色没看头,就直接去了池神庙。
池神庙是专门供奉盐神的庙宇,始建于唐代,后世历代都有修葺,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遗构。供奉自然神的神殿,风雨雷电之神不少,为一种调料建立神庙,实在少见。不过,盐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其实不仅仅是一种调料,而是一种战略物资,一种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或许是因为其具备“自然垄断”的特征,才被历朝历代政府所“官营”,借垄断控制谋取高利,充实国库。这样说来,所供奉的与其说是自然神,不如说是官方之神。
我看网上的信息知道,池神庙主要有三大殿和戏台。池神庙坐北朝南,位于运城市西南,面对盐池,背靠城市。三大殿分别供奉太阳神、盐神、风神,并排而立,一字排开。对面是三座戏台,也是一字排开。似乎三位神仙各有艺术偏好,酬神的节日要为他们同时唱三台戏。三大殿和戏台都是明朝遗构。东南角还有瀛海楼,居高临下,巍峨壮观,那是池神庙的山门。1947年被毁,现代重建。
进出池神庙一般是走西北角的“乾门”,一座砖砌的城墙式样的门楼,砖券的门洞。门洞前有石挡众,下面是方形,代表武;上面是笔头型,代表文;正面有文字“过必下”,意思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看材料知道,盐池神庙在历史上地位非常重要,担任过盐池执政的文化名人有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包拯等人。门洞一侧有“国保碑”,盐池神庙是国务院2013年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门关着。有告示,因为扩建和维修,暂时不接待参观。果然是在进行很大规模的扩建工程,东边到马路,南边到山脚的盐池,都围起来搞工程。据说要扩建一系列的旅游附属设施,包括停车场,游客中心等等。大殿也在维修之中。
只能从后面看一看。面前可以看得到重檐歇山顶的三座大殿的屋顶,上檐。绿色琉璃筒瓦覆顶,脊刹是三层宝塔边上两神兽驮宝瓶,正脊两侧有琉璃花草装饰,鸱尾似乎就是龙尾的样子;另外,脊刹宝瓶上面及鸱尾顶上各有一铁架,上面有“风”“调”“雨”“顺”四字。戗脊上有神兽,有仙人骑鸡。
东北角一道铁大门,有施工车辆进出;门口一个集装箱房,像是办公用房,门口站着一位着工作服的伙计,估计是看门的保安。过去跟他聊上几句,希望能给开开“后门”。我跟他讲我对池神庙的了解,讲池神庙作为自然崇拜的庙宇的特殊性,讲池神庙的建筑结构的特殊性。我想让他了解我对池神庙有着很高的兴趣,借此也可以说明他们的工作的重要性,想以此博得他的同情。似乎是起了点作用的。趁一辆大车进场,保安示意我进到门内看看。但是当我往里走的时候,他又从后面将我拉住。他说,就在门口看看可以,不要进去。领导有严格的规定,不认任何非工程人员进入现场。就站在门口,只能看到东侧大殿的侧面,完全看不到正面。
退出。保安问我是哪里的,我说是云南的。保安说很巧,他们的工程领导就是云南的。一听这话觉得有了希望;或许可以利用一下老乡关系。我问他知不知道他是云南什么地方的,他说好像是江城的。是的,云南有个江城县,在边境上。一会儿领导来了。四十多岁样子,个子又高又壮,戴个宽边眼镜,戴着安全帽。我上前跟他打个招呼,说我很远而来,池神庙很特殊,我想进去看看建筑结构。因为很多寺院对看壁画很敏感,我就特意说只看结构。领导只稍停了一下就接着往前走,态度不算傲慢但却是完全的公事公办的口吻。说他们受甲方委托从事工程,负责安全,没有权力让任何工程无关人员进入现场。我跟他说的是云南话,他跟我说的却是普通话。我不能进大门,而他说完之后已经进入大门之内。我感到有些尴尬。其实也能理解。他们负责工厂项目,接受甲方的监督。一个无关人员的进入,可能带来很多问题,一是工程的的安全问题;二是文物的安全问题。作为工程负责人,他没有必要为一个无关人员的小小爱好付出代价。再说,维护安全本来就是他的职责。
又在三座大殿后面看了看,拍拍照,然后离开。
顺着公路下到盐池边。远远就看到河谷里大片大片白花花的水面,被深色的田埂或者草木隔成一片一片的。因为资源枯竭或者说现有储量或品位达不到条件,盐池的规模开采似乎已经停止。先去西边的盐池。沿着田埂可以进入到盐池当中。池子好像并不规则,方的,圆的,长的,短的,周边是凝固或快凝固的结晶,中间或多或少还是水池的样子。果然是很咸的味道,快成结晶的部分是棉花一样软绵绵的。东边的盐池可能停止开采更早一些,大片大片的水塘,水塘边有芦苇,芦苇边有一群大鸟飞起又落下,发出尖利的叫声。觉得有些奇怪,这么高浓度的盐水当中,居然也有植物生长,有大鸟生存。天气很闷热,在盐池中走了一会,感觉脸上有盐分的结晶。于是离开。
坐DD去参观博物馆。路上司机说现在盐湖开采已经停止,因为资源已经枯竭。他说,怎么能不枯竭呢?盐湖边上建了五个化工厂,专门开发盐湖资源,甚至还修了专门的铁路。现在盐湖通过开发旅游,还有一点经济价值。
说着到了博物馆。又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讲盐湖的开发史,盐湖的管理和经营,技术发展和开发应用,晋商的盐业经营;又有对运城的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文化进步的介绍,有文字,有图片,有实物,有模型;最后还有对运城古建的介绍,有些我我去过,还有好几处很有意思的地方没去过,比如福胜寺,太阴寺,龙兴寺等等,只能下次再去了。运城博物馆规模不太大,展品不太丰富,现代技术应用也不是很充分。比之我十几天前参观过的大同博物馆,在这几个方面都要差一些。希望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运城独有历史文化资源,将博物馆办得更有特色,更有价值。
下午,送老党到火车站。
次日早坐飞机回到武汉。
半个月的山西古建之旅结束。很有收获,很有意义,以后慢慢总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