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来临的货币危机 ——“9.11”二十周年祭


 

  “9.11”恐袭没能带来金融危机

  如果要使一个金融中心停摆,似乎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攻击其电子网络中心系统特别是其计算机房。那么,只要在相邻的街区用挖掘机挖断其供电电缆,便可中断其运行。然而,中心机房内设的备用电源将即刻启动,外部切断供电甚或不能一刻中断其运行。这只是一件突发的消防事件而已。即便是2003年8月14日和2019年7月13日的两次纽约大停电,都没能带来纽约金融系统的瘫痪或危机。那么,使用骇客成功攻击其网络运行,致使金融交易系统混乱乃至瘫痪,是否即可触发或酿成金融危机呢?同样做不到。金融当局将根据安全手册上的规程来启动“善后”,金融市场活动将有序而“优雅地”退出,交易被关闭,消息受到管控,经济社会不会为这场安防事件而产生恐慌。那么对金融系统发动一场毁灭性的物理打击,彻底切断电力供应并摧毁其交易系统呢?

  这正是二十年前恐怖分子的认识逻辑,即对美国资本主义体系可以有效实施“外科手术式”的外部打击,将使其即刻陷入金融危机,且将难以在随后的金融灾难中得以恢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世贸中心双子大厦轰然倒塌,而纽约乃至全美金融体系仍屹立不堕。

  “9.11”恐袭带给美国的是财产生命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心理冲击,但并没能削弱美式资本主义,反而使其变得更为“强大”。“9.11”之后,美国建立了国土安全部,强化了本土安全,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惩戒了恐怖主义者。在金融方面,更主动出击,发起了全球金融反恐,甚或利用金融反恐有效地实施国际金融制裁。

  二十年来,“9.11”一直作为一场有着广泛地缘政治影响和深远历史影响的恐怖袭击事件,而得以被铭记与纪念。然而,在经济与金融历史上,虽然“9.11”对于美国金融体系造成了冲击,但它根本没能触发或酿成一场金融危机,只是一个孤立的“外部事件”。

  美金融体系何以抵御“9.11”恐袭?

  “9.11”震惊了全美和国际社会,小布什总统即刻宣称,“这是战争行为!”不过,白宫很快就此打住,没有任何跟进。时至今日,“9.11”仍被普遍定性为一件恐怖袭击事件,看不到任何有关战争定性的提法。为什么?

  将“9.11”定性为战争,注将是一件根本无法推进的法律议程,强大的反对势力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原因很简单,战争定性将使保险公司免于赔付,恐袭造成的损失将因得不到赔付而扩大蔓延开来,或经数年而无法善后,反将由此酿成财务危机与灾难。即便白宫就此及时刹车,保险赔付仍是棘手的大问题,所幸一系列的损失赔付和解很快便达成了,人们知道,任何法律上的拖延与争拗都将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并对美国金融体系带来实质的损害。

  避免错误的善后处置只是使美国免于恐袭延伸为金融灾难的必要保证,问题是,美国或纽约“做对”了什么?

  恐袭发生在9月11日当天上午9时前后,正是星期二金融交易开市之际,袭击“事实上”终止了纽约当日的金融活动。问题是,纽约的金融交易及资金往来的“事实上关闭”是否“合法”?日常雪片般不断涌进纽约的金融交易与支付指令,因事实上的关停而得不到任何处理,将即刻直接造成全美乃至国际金融危机,法律责任的确定与财务损失的核定将延伸为看不到尽头的金融危机。必须即刻在法律上关停所有与纽约有关的金融及资金往来,即刻而全面地止损,这就要求纽约“熔断”其金融交易活动。

  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民主党人应对大萧条的法律硕果之一,即纽约州的银行机构有权在一定条件下作出停业安排。八十多年前的这一“熔断”式法律设定,挽救了二十年前的纽约,更使美国免于“9.11”所势必带来的金融危机与灾难。

  不错,这一法律安排仅限于纽约,也就是说,纽约的银行家们据此“解套”后,全美的银行家只是舒缓了半口气,他们可以不再顾虑纽约的问题,但是自身仍面临着恐袭的危险,一旦遭受袭击,并不能如纽约的同行们一样可选择关张。9.11当日有四架飞机被劫持,谁将断言不会出现第五架遭受劫持的飞机,发动对纽约之外大都会的恐袭呢?金融灾难的大火仍可以从纽约之外的美国其他都市熊熊燃起……即便法律允许全美银行家们选择免责“熔断”而关停交易,那么这本身也将直接触发国际金融危机。诚然,“熔断”必须限于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部安排,而不能是全局性的。无论如何,美国必须保障纽约州之外的银行与金融业的正常运转。

  美国当局立刻宣布实施空域管制,勒令全面停飞与全域禁飞,美空军随即受令击落任何违反停飞与禁飞的域内飞行器。这就意味着纽约州之外的全美各地即刻免遭类似曼哈顿的恐怖袭击,全美金融往来仍可照常经营,金融“熔断”仅限于纽约。

  简言之,纽约州银行自行关停的法律安排和全空域禁飞,拯救了美国的金融体系;避免战争定性和及时而普遍的善后和解,阻止了恐袭损失演化为金融灾难。由此,外科手术式的恐怖袭击便没能触发或演化为一场看似注定无法摆脱的金融危机与灾难。

  9.11的启示——金融危机来自内部

  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外部冲击导致内部危机,需要导致危机的条件已经发生且处于累积之中……即便如此,仍是不够的,需要冲击足以造成情势的翻转,亦即强力触及所谓的pivot point,促使发生“情势逆转”。9.11时期,美国的财政金融情势可谓是一片大好,不存在导致危机的条件累积问题,而应对强力外部冲击,纽约州的银行机构体系具有自行决定关门停业的法律触发“熔断”安排。因此,9.11恐怖袭击只是带来外伤,甚或表皮伤,妥善而及时的伤口处理,也没有拓展为伤及内里或久治不愈的病症。

  “熔断”本是证券市场交易机制中的一种自动触发交易中止的外部嵌入式的机制安排。这里借用这个概念,将之拓展为货币银行等金融交易体系强制关断事件,亦即,通过“侵入式”干预,而实现金融体系的停损与矫正。

  美国金融历史上共发生了三次大的“熔断”事件:

  第一次“熔断”,发生在1933年3月9日,之所谓罗斯福“第一次新政”中的银行及货币改革。

  大萧条时期,美国的银行体系没有“熔断”交易及关停银行的法律装置,数以千计的银行因不能自行决定关门停业而陷入困顿与破产。为什么银行也不能自行决定停止营业?银行自身根本没有自行决定停业的权利,除非破产倒闭。银行机构一旦自行歇业,将对其客户构成严重而恶劣的违约,不仅将造成更为广泛而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而构成严重的法律责任甚或面临刑事指控。因此,银行机构只能硬着头皮开门营业,直至破产倒闭。罗斯福入主白宫之际,破产的银行机构早已数以千计,而更多的僵尸银行仍在开门营业……

  1933年3月9日,白宫向国会提出了大部分由胡佛首席顾问所起草的《紧急银行法案》。当日,该法案即获通过并得签署。法案提供了一个由财政部监管重新开张银行之健全系统,而且有联邦贷款防备不时之需。在联邦储备系统中四分之三的银行在接下来的三天中重新开张。数十亿美元的现金与黄金在一个月内就回流到各家银行,进而稳定的金融系统。在1933年结束之前,4,004座小型地区银行永久的关闭并且并入较大的银行。短暂地熔断银行交易,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在1920年代间,每年有超过500间银行破产,但是在1933年之后每年少于10间。

  罗斯福政府更于3月与4月间以一连串的法律与行政命令中止了金本位制度。罗斯福借由禁止黄金出口──除非有财政部的许可,进而遏止黄金外流。任何持有大量金币者可以依现存的固定价格将黄金换成美金,之后美国将不再因为对美金的需求来支付黄金,而黄金也不再被视为私人或公共合约之法偿。

  银行与货币改革阻止了危机无法遏制地蔓延态势,也标志着“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制在美国的终结,主张大政府的民主党人与华尔街的漫长蜜月也自此开启。

  第二次“熔断”,发生在1971年8月15日,即所谓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塌的“尼克松冲击”。

  五十年前的“尼克松冲击”也是一次行政令“熔断”。是年8月15日晚,尼克松总统发表电视讲话,关闭了美元黄金兑换窗口,“熔断”了美元与黄金的绑定兑换关系,放飞了美元。尼克松拯救的不是黄金,而是美元。挣脱了黄金桎梏的美元,踩踏过垂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便一路狂贬,放量畅行……

  之后,美国经济历经石油危机的冲击,熬过了滞胀的折磨,在后冷战时代,终于赢来了快速发展的繁荣时代,及至克林顿时期,更历史性地出现了财政盈余。回头看,理查德·尼克松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内部终结了它应当说,美国量化宽松的鼻祖应是这位未坐满任期的白宫主人……

  第三次“熔断”,即发生在2001年9月11日,遭受恐怖袭击后,纽约银行自行关门歇业,承受了历史上最为严峻的外部冲击。

  然而,“熔断”并不能应对2003年的网络泡沫,市场需要自我调节与修复。2008年的金融海啸来袭,无法想象放任市场去自我调节与修复,那势必造成比大萧条更为严重的后果。

  QE是一场无法“熔断”的危机吗?

  9.11事件爆发的同年3月19日,日本银行采取了“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QE)”的货币政策,以替代两年来并不奏效的负利率政策。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实行了五年,效果因其政策幅度有限并不明显,日当局开始退出QE。然而,次年便爆发了金融海啸,自此,美国、英国、欧元区采取了与日本相似的量化宽松政策措施。

  2008年11月,2010年11月,2012年9月,美国先后推出三轮QE。2013年6月19日,美联储宣布将修正与缩减其QE政策;同年,9月18日,美联储决定推迟其债券购买计划;12月宣布,将于2014年1月开始缩减其购买,10月29日,将停止QE。然而,2019年9月,美国发生钱荒,美联储推出了第四次量化宽松行动……

  自此,量化宽松已经成为美金融体系丢不掉的拐杖或拔不去的插管了。考察日本的QE,不难发现,是在零利率和负利率失效后被迫采取的政策手段。QE本应是应急的处置,现在它已然成为慢性病的必备药了。不错,在新冠危机降临之前,美国为首的整个发达经济体系长期依赖QE便已成定势了。

  2020年3月15日,美联储宣布通过购买资产进行约7000亿美元的新的量化宽松,以支持美国应对新冠病毒疫情的流动性。新冠肺炎救济计划总额为5万亿美元,占2020年GDP的24%。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刺激,但这种财政注入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所有现代记录。由此,美国内储蓄率进一步下跌,经常账户赤字面临更强大的下行压力。

  2021年,美联储的预算6.8万亿美元,财政税收3.8万亿美元,全年预算赤字3万亿美元;6月底财政赤字已达2.2万亿美元的上限;9月财政赤字实际已突破上限,达2.8万亿美元。8000亿国债在9月底之前须要实现货币化,国债占GD P的比例将从102%上升到202%。QE像一只巨虎,美金融体系早已爬上虎背……有预言者称,美财政将在10月底陷入困顿,而美金融体系或将在年底出现垮塌……

  熔断QE,执行必要的财经纪律或法则,控制通胀,却将促使经济陡然下堕,甚或直接陷入全面衰退的危机;维系QE则将激化通胀,甚或导致财政崩溃,经济仍将陷入全线危机。际此,QE所需的巨量资金使之已升成为一只饥饿的巨虎,通货膨胀、财政赤字、经常账户逆差,等等,恰如反噬美国经济的颗颗利齿。

  如今全美染疫近4200万,抗疫政治分歧仍然严峻,社会撕裂并不见修复与缓解,地缘政治崩塌更使白宫颜面扫地……欲提振经济逆转情势,只能企盼疫情陡然转好。然而,国际物流体系、产业链、价格体系、国际收支等等,均因疫情的长期化而已经陷入常态化的紊乱,即便疫情背离国际医界所坦诚的持续恶化趋势,出现大的反转,经济危机的因子早已普遍落地生根。

  即将来临的经济危机巨浪中,无疑美元将成为“风暴眼”,正是所谓的“美元危机”。危机的本质在于,联储事实上为财政融资,而不惜危及货币的稳定,损及经济的未来;危机的症结还在于,企业与居民两大经济部门事实上正在被边缘化,资金空转越滚越大,缺乏足够有效的孔道将资金落地。即将推进的基建计划看起来雄心勃勃,然而,今天看来还只是个信心计划……

  国际上,当前已有九国实行加息政策,或因其最有可能为即将来临的风暴漩涡所卷入而尽早奋力逃脱,未来将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加息队列;加勒比地区一些美元化经济体也正迫切地探求“去美元化”之路;俄国、中东等国实现能源、贸易等的本币结算;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减持美债,或减少美元储备……

  即将来临的美元危机,似乎正在等待一个“9.11”时刻,所不同的是,人们知道它将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