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展需要破局的劣势


  假设中美贸易大战后,不管输赢,美国对此产生警惕,不愿让中国赚那么多顺差。

  但我们长期以来靠美国赚取顺差,然后去中东买石油、欧洲买技术、非洲买矿产、南美买农产品这样买资源这一习惯短期内又没法改变,即使对这些地区出口有所增加,但整体顺差减少。所以「假设」净出口这块数字会越来越趋向为0(这也不是坏事,从经济学角度讲,这样对经济发展最有利!),以后经济增长靠的是内需(即消费)。

  这样陕西依然处在劣势。

  因为,内需1靠储蓄,2靠人口。这几十年经济发展产生的富豪,陕西比不了东南沿海,而更能带动整体消费的中产阶级,陕西无论质还是量都逊色。

  人口方面,2018年陕西常驻人口3864W,省会西安有1000W人。什么概念?

  长三角:上海常驻人口2400W,加上苏州1072W,浙北周边几个城市,就是这么多人口。如果再算上无锡(随时突破700W的节奏)、杭州(接近1000W)整个核心经济圈,至少覆盖6000W的人口(想一想西安-咸阳-宝鸡有6000W人口是什么概念);

  珠三角:广州1450W,深圳1300W。加上珠海,大湾区的整个人口接近陕西;

  北津雄:北京2150W,天津1560W,雄安规划是250W,未来只会多不会少;

  按人口排名,陕西排在省市里的16名,人口处于劣势。

  而且现代经济的趋势是——人口密度高,越集中,越容易促进经济。比如外卖,咸阳的外卖送不到宝鸡。但上海虹口的外卖是可以送到杨浦的。

  靠消费带动经济,这条路也很难出头,超过别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