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闪”的灯
公务出差,熨衣服是必须的——总得注意仪表的,衣服上面都是褶子总不好看。
酒店没有配备移动熨衣板,也没有熨斗;但人家有公共洗衣间和公共洗衣机,有挂烫机可用——聊胜于无吧。
公共洗衣间里的灯频繁闪烁,平均每秒有两三次,让人的眼睛非常难受,只能强忍着刺眼的闪光,把衣服熨完。
次日早间,向前台反映公共卫生间的灯频闪一事,前台小朋友问了一句,让我瞬间崩溃:是白天闪、还是晚上闪?
“您觉得是白天闪正常呢,还是晚上闪可以接受?”,我好奇地问了一句。
“难修”的灯
到了晚上再去熨衣时,发现情况没有变化,灯还在闪,我特意录下一段视频,给前台服务员看。
前台服务员很是莫名其妙地讲:工程部的师傅讲了,他们检查过了,白天不闪,晚间的情况他们不知道。
听后我顿时无语。
底线不好突破
一进酒店房间,就感觉一股霉味,让人不舒服。
于我们这类人来说,判断酒店好坏的标准,通常不是配套的高与低、好与坏,而是卫生标准——越是卫生,我们就越是舒服。
酒店里配置了过滤PM2.5的设备,这绝对在酒店里是加分项,但就水龙锈渍斑斑、刺鼻的霉味,就把这加分项给抵消掉了。
曾经李总讲过:标准还是得要分级别,由简入繁。
问题在于,这标准也是不太好确定:这标准得是公认的、基础的,得是一个人人可以检验的——最好是定量化的。
从基础做起,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细节里面见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