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前瞻性地经营养老机构(1月17日)
人的耐心通常都是对孩子最多,年纪越小的孩子所得到的耐心就越多,年纪越大的人所得到的耐心反而越少,以此类推,直到暮年,垂危的人所得到的耐心就会很少。绝大部分人对老人的耐心虽少,但相比自己的另一半的耐心还是多的,相比之下,人给自己的另一半的耐心最少,脾气最大,甚至遇到鸡毛蒜皮小事的时候,都会充满指责与抱怨,如此就会极大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
我们难道不应该对自己的另一半多一点儿耐心,多一点儿包容吗?但现实情况却是:应该仅仅是应该,是理论上的做法,但实际上可以做到的少之又少!
老人离开世界,总是带着遗憾,但身边的人总是希望让他们没有任何遗憾。
老人离开世界,都是在痛苦的陪伴中,但身边的人总是希望带给她们舒适与快乐。
无奈地离开,无奈地放弃,基于感性的遗憾不舍与基于理性的放弃,彼此之间总是会有矛盾与冲突。
从旁人的放弃到自己的放弃,都是从充满希望到满怀无奈的过程,从不愿到无奈的过程。从尽力挽留到无能为力,这也是个过程。从无奈到释然,这是个过程。面对生命的脆弱,曾经的鲜活瞬间或者逐渐变得枯萎。
你是用什么心态在迎接死神?这不仅关乎那个即将得到往生的人,而且关乎身边那些被留在这个世界的人。人都说要“节哀顺变”,但其实到最后,真正的基于感性的悲哀甚至痛苦都逐渐变成基于理性的接受,甚至出于对承受痛苦中的人的同情,更多的是一种解脱和释然。
当你不再恐惧,以平常心去面对生命,连死神都会拿你没办法。因为那个过程,总是要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我们面对心态绝望的人,不能袖手旁观,不能落井下石,至少可以给其提供几个重新抬头的机会,可以鼓励并给其提供心理支撑。
不管是空巢老人,dink家庭,失独,离异,丧偶等需要被人照顾而又不具备被人照顾的状况之下,其实很多人都将失去有儿孙相伴的未来,而进入社区养老或者机构养老将是无奈而理性的选择。
我们误以为他们会留恋家庭,会希望跟孩子们一起生活,但实际上,他们需要的是心灵的安慰,需要的是专业的护理,需要的是同龄人的陪伴,需要的是把自己所记得和感悟到的点点滴滴流传下去,把自己的本事和价值传播开来,把自己的余生用于发挥余热。而这些都需要一个平台,一个氛围,一群人,一个专业化的机构去替他们实现,而这一切条件只有通过专业的养老机构才有可能实现。
专业的养老机构的核心有四个层面的内容:平台化运营,专业化培训,整合式传播,资本化运营。
所谓平台化运营是以专业为基础,以传播为两翼,在内部打造专业团队,在外部传播形象,以数据为纽带进行资源的量化积累;而专业化培训就不单纯是护理工作、营养工作,更需要心理疏导和文化传承,需要把简单的动作重复做,把重复的动作用心去做,跟老人之间有心与心的交流,把用心去做的动作作为标准,传承下去,
整合式的传播,需要首先自己成为可以传播的平台,其次可以营造或者借助外力,进行热点事件、热门话题、明星人物的传播,不仅发散出去,而且可以收集相应的素材,经过内部“反刍”之后再传播。资本化运营并不是单纯的与金融结合的股权融资或者债权融资,还包括运营团队的打造与对外输出,更重要的是把团队品牌、文化品牌等进行模式输出,实现“泛资本化”运作。
当然,核心依然是培训与实习基地,着力打造修心修身,陶冶情操的空间。通过传播倡导精神,传播对老人的大爱,用科学的方式,为老人提供从精神到物质的关怀。而核心是进行自我设限式的精准传播,比如大学生,公益机构,企业社会化职能。
前瞻性地经营养老机构,还需要找到权威的养老产业官方机构,在“组织”方向的指引下,共同探讨共赢的合作模式,以此为基础,搭建培训公司的基础框架。在这样的框架下,做课件做招生做培训做研讨做人才输出,做产业联盟,这个是产业化的平台搭建的基础。
在进行客群分析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平台所面向的,不是青少年,而是三个方面,一个群体是老年产业的企业家和从业者,另一个群体是公益慈善的社工义工,让参与者学到照顾老人的专业技能,对优秀者提供表彰,依托善心善言善行得到善果。当然也包括整个老年群体,更重要的是那些在犹豫是否放心地把自家老人托付给养老机构的人群。
从共同富裕到幸福感提升,养老机构需要在社会主旋律的指引下,充分整合涉及政府,大企业,资本,金融以及传媒机构的优质资源,提升老年人余生的生活品质,增加老年产业服务人口素质。在技术层面,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积分积累和积分置换,也可以进行积分投资和积分运营,促进全名参与。然后可以用服务置换积分,用积分购买服务,用积分进行理财增值,提升这种积分的应用场景与实用性。
高定位需要深度挖掘,要么自己加大投入,要么全力以赴做推广,自己与别人这两项必选其一,那么你选哪个?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自行或者与产业投资结合,和外部机构携手举办老年产业公益基金会。
有前瞻性地经营养老机构,还需要通过老年产业服务学院用来系统提升老年服务产业的层次,设立理事会(老年服务学院的“校董会”),平台化设置内容、课程、活动、项目,也可以做联谊会,研修班、案例中心、旅游社、俱乐部等等,让在机构里边和外边的人都不感觉孤单无助。倡导新型的养老服务体系,做老年产业联盟,以传媒化的教育学院的方式,甚至不排除以高额返佣的方式做服务回报和利益回报。
更重要的是,需要根据饥饿营销的原则去拓展相应的线下硬件资源。实体经济必须依托虚拟经济,比如心态,模式,服务,细节,客户感受等等,还需要证券化,就如印刷中的加放,在市场中各方的利益诉求,风险与不确定性,未来的细水长流等等。
虚拟的增值部分就像花一样,假如没有绿叶的陪衬就不会显示出花的娇艳,或者如啤酒上的泡沫,白酒中的水,不能没有,但要讲究适度。就如开店,需要有相应的客户,渠道,合作终端以及协作伙伴的储备,着眼未来自身的需求和压力,而且要注意先收后放的节奏和先多后少的规模。
比如一共释放10倍,开始的第一年,第一个季度,第一个月分别释放阶段性的50%,以养老的500张床位计算,需要总体设立5000张入住券,个人持入住券入住打80%折,团购持入住券入住打60%折。
渠道的成本是50%折,最终的底线是50%折,但核心是先把50%折的费用收上来,溢出份额2倍就可以实现全价收回了。当入住率达到60的时候,就需要寻找新的店的地址,落地新的店,缓解入住和服务压力,这个就需要输出模式,输出人才,输出品牌。
康养培训必须以传媒为依托,着眼于整个产业进行运作,传媒必须以培训为基础,顾问必须有名誉头衔,形成顾问策划团队,依托平台化的采购支撑,以此为实业基础,并与资本结合,在资本层面形成回报。
在培训细分领域主要涉及“321”要素,首先在培训细分领域,涉及三方面:养老专业、信用传承、未来价值,主题设置以养老为根基,以信用传承为支柱,以未来价值为核心,采取“实体+公益”两套班子,以资本支撑实体,以公益传播形象。选择一个着力点:养老基地,从基地到联盟,从人才输送到资源联盟。
在品牌传播方面,可以策划访谈式视频制作,出版物教材传播,标准课件研讨,案例式教学。具体可以通过培训、服务、传播、项目孵化平台,先行进行顶层架构设计,然后搭建从民政到工商的桥梁关系。在养老机构实体上,打造养老体验基地,探索互助养老模式,老年服务人才培养;提升余生品质,弥补生命遗憾。净化精神世界,优化生活空间。
前瞻性地经营养老机构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有综合性地考量,并加以实施,在很多时候需要借助外力,整合外部资源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贾春宝
2022年1月17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