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三日(1):庆安会馆
2021-10-29
最近天气很好,利用周末去一趟宁波。主要是想去看保国寺。保国寺有着我国南方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宋代木构。我上次去普陀山途径宁波,住过一个晚上,只看了天一阁,这次可以充看一下其他人文古迹。
一二节课后直接去机场。课前预约了运途拼车,一口价50元。下课后看到司机短信,说拼不到人,要求加价,我同意了。最后,加上15元高速费,又优惠了10元,总的费用是77元。比较合算了。
13点准时起飞。坐我右前排的女子,带着个三岁的男孩。那孩子不愿意单独坐,不愿意系安全带,吵闹。那女子应该是母亲吧,哄了一会儿,孩子不听,犟头犟脑的。母亲于是不耐烦,连声说着“烦死了烦死了”,对那孩子打手,打脚,打脸,还打后背,打得砰砰响。我看着心疼,想劝说和阻止。又开不了口,我担心自己情绪失控。后来,那孩子站在座位上朝后张望,我看到他脸颊和额头上有疤痕。他的眼神,似乎没有了天真和幼稚,而是防备和麻木。我想逗一逗他高兴,却没回应。
下飞机,直接坐地铁去今天的第一个景点——庆安会馆。庆安会馆是宁波市区一处“国保单位”,先前是祭祀妈祖的天后宫。妈祖是沿海地区渔民的守护神,福建就有很多祭祀妈祖的天后宫。宁波自古就是海运发达的城市,妈祖也是渔民精神寄托。鸦片战争后,宁波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航运快速大规模发展。1850年后在三江口码头建庆安会馆,作为海员的聚会和娱乐场所。神庙和会馆的结合是一种普遍现象。江西的会馆往往就是万寿宫,供奉许逊;福建的会馆往往就是天后宫,供奉妈祖。
下地铁,距离天后宫还有500米。应该可以走过去的,可我一时失去了方向,手机也没有信号。向坐在花坛边的中年男子问路,他很冷漠地摇摇头。我估计我的样子被想象成流浪汉或者农民工了。或者本地人对外地人不怎么热情。有些城市就是这样的。比如在武汉和南京,当地人对问路的外地人大多不热情。只能坐出租车。司机听我说去庆安会馆,觉得可笑,指了指左后方,“那不是吗,才几百米,还要我调头。”调头,又遇堵车,花了10分,真比走路还慢。
10元门票。门口有“国保碑”,水泥制作,很简陋。庆安会馆是2001年的第五批国保单位。宫门就紧挨着大路。平砌的砖墙,方形的石门框。门头有“天后宫”匾额,匾额两边是砖雕艺术,有神仙,瑞兽,花草,神话故事,保存还算完好。庆安会馆是以砖雕和木雕著称的,可我感觉这门头的砖雕却不是那么精细,艺术性也谈不上精湛,比之我前些日子在山西万荣李家大院看到的砖雕,要差出很远。
进入第一进院子,迎面是仪门。两头就顶着两面墙,可见空间之局促。仪门是重檐硬山顶建筑,面阔五间。廊下四根盘龙石柱,看起来很是威武。据说这石柱还有些历史,有些来头。我看却是新的材料,新的工艺,有机器打磨的痕迹,看不出一点古意。屋顶有些特别。正脊两头顶着高出屋顶的马头墙,距离马头墙一米多,从正脊斜伸出两条像是戗脊的构造,上端是龙头,像是鸱吻;下端是骑马舞抢的神人。应该仅仅是装饰吧,没有结构功能。还有,上下两檐相距很近,像是要贴到一起。里面其实只是一层,这个下檐可能是个徦檐,仅有装饰的作用。保国寺在清朝的时候也被改成这样,说是为了保护墙体,那倒是有实际的功能。
仪门就是祭祀者整肃衣饰的地方,没有供奉什么。
从侧边通道进入第二进院落。正面是天后宫的前殿。重檐歇山顶建筑,上下檐也是挨得很近。门前两根盘龙石柱,很繁复,也很精致。应该是供奉妈祖的大殿,但只在正面墙上挂了张画。正对着正殿,仪门的背后是前戏台,这是唱戏酬神的戏台。有介绍牌显示,戏台在文革期间被毁,2001年重建。介绍称,这座戏台最独特的是穹窿(鸡笼)顶藻井,由十六条,二十一圈昂拱,花板拼接而成,巧夺天工,玲珑剔透;又采用了宁波特有的朱金木雕工艺,富丽堂皇,精美绝伦。
与我同时进入会馆参观的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穿着浑身上下很多口袋的服装,那种摄影师的打扮,举着个长长炮筒的相机,四下里咔嚓咔嚓拍摄。我在看前殿花板雕饰的时候,听到戏台那边传来吵闹。
管理人员中一女子扯着嗓子对“摄影师”吼道,“谁叫你上戏台的?戏台上不得的。没看到警示牌上写着禁止登戏台吗?”
“摄影师”老头理直气壮,声高八度,而且是很不耐烦的口吻,“我是摄影家协会的”,说着从口袋中翻出一张什么牌子晃了晃,“我是专业搞摄影的。我来拍照可以给你们宣传,请都请不到的。”
那女子被他唬住,诺诺后退,还请他多加小心。我看那老头假模假式的样子,猜他是吹牛。
进入第三院落。正面是后殿,原是船员们聚会,议事,娱乐的场所。正殿对面,前殿的后面是后戏台,是专为船员唱戏的。前后戏台,分别酬神和娱人,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以前看过最多的,是同一戏台既酬神又娱人的。在介休后土庙看到的,一座院里有三尊神,前面一连三个戏台,各自给自己的神唱戏。运城池神庙也是这样。
现在,庆安会馆后殿及左右厢房开辟做“宁波海事民宿博物馆”,展示宁波海运发展的历史,展示历史上出现的各种船舶模型。各个时期的船模,种类繁多,造型奇特。一个一个看过来,还是很有趣味。看到一位带着工作牌的领导模样的中年人经过,向他请教一些问题。果然是位专业人士,给我讲了一些关于宁波海运及船舶的有趣知识。宁波人发明的船舶中,最奇特的是蛋船。专家说,蛋船就是曲底船,吃水深,海上航行比较安全。内河上航行的大多是平底船,吃水浅,不易搁浅。又讲了三江口码头的意义,说这里是河运转海运及海运转河运的中转站,进出口货物要在这里换船。
返回中间院落。左边一道小门通往南边的后花园。后花园很安静,有一丛修竹,几株老树。树下一尊石雕像,是高丽王朝末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郑梦周(1338-1392),郑梦周曾经六次奉旨出使中国,三次朝见朱元璋,为中朝友谊作出贡献。郑梦周每次到中国,都是从明州(即宁波)上岸。
后花园又有小门通往南边的院落。原来这是一个与庆安会馆同样结构,同样规模的海员会馆,叫做安澜会馆。原本不在这里,是为了便于保护从别的地方整体搬迁过来的。前殿供奉着妈祖塑像,左右有顺风耳和千里眼,都是生动而有趣的形象。同庆安会馆一样,也有酬神和娱人的前后戏台。
我参观完出来的时候,大门已经关上,从侧门出来。
庆安会馆坐东朝西,正前面就是三江口。三江口即余姚江,奉化江,甬江的交汇处。余姚江和奉化江在这里汇入甬江,四十公里之后进入大海。余姚江和奉化江的岬角处,有道云禅师(1200-1253)入宋纪念碑。道云禅师1223年到宁波,在天童寺学习三年,接受曹洞宗禅法,禅衣,回国后开创永平寺,成为日本曹洞宗的大本山(祖庭)。
在余姚江与甬江中间,有江北天主教堂,建于1872年,是浙江最大的天主教堂。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拱形的门洞,拱形的窗户,塔尖直冲云霄。灰色砖墙,有红色砖块点缀。可惜已是晚上,无法入内观赏彩色玻璃上的圣经故事绘画。2006年,江北天主教堂被国务院认证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