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内心,感受智慧(1月8日)


回归内心,感受智慧(18日)

 

每个人都在忙碌,忙碌的核心目标就是趋利避害,用武力争夺,用智谋甚至阴谋为自己谋求更宽敞的腾挪空间和更从容的应对时间。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追求群体效应。所谓群体效应,所体现的其实不过是满满的求生欲。至于关注大事,关注明星,关注热点,关注头衔和职位,这些都是采用在逻辑上与别人形成共鸣的方式去跟别人互相融入的方法与技巧,内心的本质就是要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结果,过程中让自己感觉不到孤单。

在视频直播中对粉丝的求关注求点赞,在保险、直销与微商等行业的从业者之间的团队协作,其实不过是想获取更多愿意接受他们洗脑的人。而那些人或者是帮忙消费产品,为自己做推销去库存冲业绩而贡献力量;或者是贡献流量和增加活跃度,为得到广告客户的青睐或者投资人的风险投资积累筹码。

 

如何把自己清空?睡觉?周末?游戏?追剧?这些都不行!

所谓清空不是用另一种东西填补,也不是给自己下达新的任务,而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什么都不去想转而有一种感觉,有一丝灵感,其实最终都如手机或者电子设备重新开机一样,不管是因为带不动了,还是宕机死机,在重新启动之后都会有清新的感觉。

要追求那种清新的感觉,就必须接受并享受短时的重启状态。也只有那种状态,才可以启迪自己的智慧,让自己满血复活。

 

为什么人都是以赚钱为荣,以花钱为耻?为什么感觉别人都是在工作赚钱,反而感觉自己一直在闲着花钱?春宝认为,这主要是焦虑的心理在起作用,因为睁开眼睛面向物质世界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惭愧的感觉。我们不是要闭上眼睛自欺欺人,也不是要做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压力就在那里,刺激与诱惑更多的仅仅是片刻的感觉,而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对比就没有自卑。

生活上的苦行僧,总是可以用生活上的暂时拮据来换取未来价值的更高回报。那价值或许外化成为金钱,或许内化为精神和信仰。

 

人的上半身是理性,下半身是迷惑,总有一个在控制你自己。唯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才可以感悟到相应的智慧。感悟智慧的状态下,自然可以参透人性,把握规律,纵观历史,预见未来。

我们的意识可以穿越到历史的每一个时刻,去发现历史轨迹。我们的意识也可以穿越到核心,去寻根溯源。我们还可以让意识穿越到未来,看看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们还可以让意识穿越到别人的内心,看看别人在想什么。

很多时候放弃并不是基于冷漠,而是因为缺乏激情,多虑则少行。当自己陷入精神上的倦怠,不再有大喜大悲之类的情绪波动,不再有贪嗔痴慢疑之类的心态,就需要把自己从待机状态重启。

春宝认为,生活如温开水,不冷不热,无味无害。要重新启动激情,就要顺其自然,因时而化。其实我们做任何事都不会耽误修行,只要能内观本性,让自己安静下来,就可以追寻智慧之道。而真正有智慧的人,善于控制(而非抑制)自己的欲望,只取那些自己需要而非可以消化的东西。

 

智慧是只有安静下来才有可能得到的,但智慧本身很脆弱,不仅不可说,而且假如没有形成决策依据并形成决策,也没有什么意义,而即使形成了决策但没有有效执行,也没有什么意义;甚至虽然执行了但执行得并不彻底,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也没有意义。更甚至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没有坚持并建立长效机制,也没有意义。

智慧只有正确决策、有效执行、取得成果并形成长效机制才是真正的有意义,但毕竟结果仅仅是结果,我们绝大部分时候是活在过程中的,甚至要在过程中饱受煎熬,所以所谓出世的智慧还是要为入世服务的,貌似脱俗的思想最终也是要为世俗服务。

假如单纯意识到思想是为世俗服务的,再清晰的未来都要立足当下,一步步地去走,也难免会迷失,因为入世的一切都会变成虚幻,但是当下(最接地气的)终将会被未来所取代。所以只有面向未来才是有意义的。换句话说,看不到未来,当下再辉煌都注定会迷失。

 

感情是害人的东西。会让人失去理性,会蒙蔽人的双眼,会让人陷入其间难以自拔。

我们需要为每个人都取得成功而喜,同时不因每个人都遭遇失败而悲。

每个人都有选择权,在选择之后会有得失,失去自会回头,得到也是成果。

 

外部的声音很嘈杂,外面的色彩让人迷失,外面的刺激都很有杀伤力,外面的一切都会形成心魔。我们需要回归自己的内心,为自己的柔软空间增加安全感,免受风吹日晒雨淋和人为伤害。

人只有自我强大才能保护身边最重要的人。如何可以强大呢?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让自己变得强大。

既然事情都可以自己搞定,就不要借助外人的帮忙,在现有的东西没有被消耗完毕之前,不去采购外部资源,即使必须采购,也要细水长流,适可而止。

 

贾春宝

202118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