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理性與善
明/今天竟然是臘八。
28號沒有每日一書,改用29號。
所謂的“善”?
說的扎心一點,的確如此。
需要說明的是:這關乎理性問題。
什麼理性問題?
像洛克菲勒,本來是個葛朗臺,摳的很,給員工教育,拿利息對比工作效益,但是,他卻是最偉大慈善家。也就是說,他是被世俗誤解的。後人還是給予了他:替上帝理財的人,這樣一個更具現實意義的稱號。
洛克菲勒的善就是理性的善舉,不是國內十年前那位,滿街分錢,還去了台灣。還有一些偽面具,亂象。
善舉與理性到底什麼關係?
洛克菲勒從小竅得需要接濟的時候,就做過教堂募集善款工作/活動,好像也不少,35美元?1、200美元?。也就是說,他是都懂的。
理性應用在善上面就是客我,就是每一分錢給你和我自己用表現是一樣的。或者你比我用得還高效,巴菲特無償給錢比爾蓋茨就是這層意思。
那麽這個理性就成為標的:區分善與不善。善就是客我一體,不善就是客我分離,我是我,你是你,往往這種人是自私自利的人或者商人,立足於交易的達成,視對方為談判對手。
關於過去兩個世紀的經濟?本質上還是全球化過程的一部分。為什麼會說耐人尋味?也是善與理性分離的問題,只有海德格爾說的“去遠”,才能有這個社會本身的耐人尋味。
~~Chamheiquen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