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村震撼人心的力量


  红岩村震撼人心的力量!

  红梅盛开红岩村,博大精深,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生动的教材!免费开放,却游客不多。红岩村听说过、从旁边乘车经过,和许多人一样,从来没有进去参观过。2022年2月15日第我一次走进红岩村,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1939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设于红岩村。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吴玉章、王若飞、邓颖超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在此生活、工作,历时8年,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莅临红岩40日。重庆谈判、上党战役,毛泽东坐镇红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红岩的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红岩村以它对中国革命的特殊贡献享誉海内外。红岩村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大楼,是一幢三层木结构楼房。二楼有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卧室,陈列着当年毛泽东、周恩来同志使用过的各种物品和毛泽东同志所著词《沁园春·雪》手稿。三楼是办事处干部的工作间及宿舍。这里有一部秘密电台,可与延安直接联系。

  在红岩村,我看到《邓颖超给曾家岩50号周公馆房东的信》、饶国模故居平凡的字里行间,我感到有一种荡气回肠的精神力量!饶国模诗三首《感时》:抗战风云几度春,凯旋歌声不曾闻。窗前药王西边月,可恨遮蔽有乌云。桃花林前须问津,捍卫首都无干城。红岩有幸留英杰,中流砥柱尚有人。《除夕送友人》:春宵炉边笑语哗,共策灌溉自由花。相祝明春今朝日,同饮一杯胜利茶。他年凯旋高歌时,红岩即是众人家。何须投笔从戎去,教育也可救中华。《和柳亚子韵》:山头日常笑语哗,英雄灌溉自由花。待到春光及夏雨,请君快饮胜利茶。不弃锷材附骥尾,牺牲一切哪顾家。朽木唯雕皆琢器,诲人明心月竞华。

  一代伟人毛泽东工作和居住过的红岩村,在这里书赠柳亚子先生《沁园春•雪》,1945年8月,毛泽东主席从延安来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为期43天的谈判,也曾住在此处,那时的红岩村为举世瞩目的政治活动中心,成为大后方的一盏不灭的明灯。二楼右转尽头左侧,便是毛泽东同志当年的办公室兼卧室。其房间很简朴,摆放着书桌、脸盆、单人床、衣帽架、风扇、收音机和两个大书架。周恩来的办公室就在他的对面。

  重庆谈判的43天时间里,毛泽东同志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这里下榻,还运筹帷幄,指挥了著名的上党战役,粉碎了国民党阎锡山部队对解放区发动的进攻,为谈判进一步创造了有利条件。1945年9月16日,毛泽东还在“八办”接待了美国驻华第14航空总队三个慕名到红岩村来访的年轻士兵,并与他们一起合影,共进晚餐。

  毛泽东和周恩来走过的平凡小路,在红岩村一条山道两边古木参天,两旁坡地曾开垦种植蔬菜,解决同志们吃菜问题。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红岩下榻40日。每天晚饭后,毛泽东都要和周恩来、王若飞等人在这条小路上来回散步,运筹帷幄,对中国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深思熟虑……

  毛泽东在重庆组雕。“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这是1945年柳亚子得知毛泽东抵达重庆后,赶来桂园探望,一见面就赠的诗。除了毛泽东主席用办事处信笺重新手书了他那首著名的《沁园春·雪》,还有一首毛泽东主席写的《七律·重庆谈判》: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红岩革命纪念馆1999年3月动工修建,占地1780平方米,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展厅面积4900平方米。馆名"红岩革命纪念馆"几个大字是1959年由董必武同志亲笔题写的。《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布展于陈列馆内,采用了珍贵的南方局革命斗争历史文物图片资料1000余件,运用伟人蜡像、艺术场景、大型声光沙盘模型、多媒体影视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反映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南部中国地区所进行的伟大革命斗争 。红岩精神简单概括为八个字:爱国、团结、奋斗、奉献。它集中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貌。 红岩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重庆。

  蔡律  2022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