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绍兴滨海新区精准聚焦产业链 打造发展新引擎
绍兴滨海新区聚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通过精准产业链招商的方式,形成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高端资源要素汇聚的强大引力场。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近万亩,布局高新和袍江两大片区,先后引进了豪威科技、中芯绍兴、长电科技三个世界先进,建立垂直整合的区域IDM产业模式。配强驻点招商力量,开展“双招双引”。建立集成电路100亿规模基金,对产业链上的优质关键项目进行股权投资。2019年4月,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平台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并在2019年度和2020年度连续两年考核评价中位居全省第二。
17绍兴市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绍兴市聚焦念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两业经”,推动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在调研基础上,确定招商主业,老产业链精准招商方案编制重在进一步梳理细分产业链条,新产业链精准招商方案编制凸显产业链细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统筹招商资源,各区、县(市)均组建了独立的招商部门,聚焦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举办系列“绍兴周”活动,开展“双招双引”驻点招商活动。目前各地培育主业基本都有投资超50亿元项目引领支撑,又聚焦产业链“建补强”及配套协作引进“隐形冠军”及“专精特新”企业,从而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形成一链、辐射一片”效果。
18 “乡贤招商”模式乘势而上 助推嵊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嵊州市紧紧围绕“招商选资年”活动主旋律,积极引导乡贤发挥“催化剂”作用,大力实施亲情招商工程。动态收集嵊州籍在外知名社会人士基本信息,更新完善乡贤数据库,深化乡贤联络机制改革。以乡贤招商顾问团项目资源为依托,以“一把手”招商团、蹲点招商团的专业为保障,实现项目从信息收集、分析筛选、项目签约落地的全流程跟踪服务。截至目前,已连续四年举办嵊州越商大会,邀请全球各地1000余名嵊籍精英骄子回乡与会,签约项目72个,总投资842.7亿元。
19 金华市以体制机制创新激活驻外招商引才工作动力
金华市坚持大力度变革,整合原有驻外办事处和招商引资、引才引智、飞地运营人员,组建北上深杭四个驻外招商引才总部,实行总部“全员招商”制,构建以“总部制”为核心的统分结合运行体系。坚持大兵团作战,明确标准选干部,在行政关系、行政职级、相关待遇上向驻外招商人员倾斜。坚持大决心突破,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考察企业、对接项目,依托金义都市区、金义自贸片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省级开发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和“万亩千亿”、特色小镇等各类产业发展平台,招引和承接一批重点项目,全面打响“招商引才百日大会战”。
20武义经开区产业链招商+举办产业国际高峰论坛
武义经济开发区以整体谋划、核心带动、服务保障“三步棋”,通过提高产业门槛、建设产业平台、深耕优势产业,实现了项目招引由“引资”向“选资”、由“分散”向“集聚”、由“扩量”向“补链”的转变。今年以来,“年产8亿米超高速高聚光纤及设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的成功落地使武义顺利迈出了成为中国高聚光纤产业中心的第一步,高聚光纤国际高峰论坛中国永久会址的身份更是进一步扩大了武义中国高聚光纤产业国际影响力。
21义乌经开区以“产业链招商”为核心
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推进“链长制”试点工作,围绕先进装备制造发展目标,突出以产业链招商为核心的招商模式。先后招引一批光伏行业龙头企业,包括2020年光伏组件排名全球第二的晶科能源、全球第三的晶澳科技等企业,全产业链协议总投资达738亿元,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后,义乌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之一。还招引了由华灿光电、瑞丰光电等组成的“芯片-封装-照明-显示”完整LED产业链,全产业链总投资达288亿元,为义乌发展半导体等先进制造业产业创造了基础条件。
22衢州市智造新城高效招商集聚新优势
智造新城创新产业链招商和重大平台招商方式,发挥产业链、专业团队、体制机制三大优势,吸引企业投资、加速项目落地。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初步形成产业链完备的氟硅新材料、锂电新材料等6大产业集群,2021年六大主导产业产值有望实现800亿元。依托高端电子材料“万亩千亿”新产业培育平台等优势,园区全链招商、专业招商成效明显。总投资约479亿元的浙江时代锂电材料国际产业合作园项目,项目能评通过省发改委审查并取得批复文件,成为今年来省级层面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批复的用能项目。
23龙游县活用链主型企业招商持续吸引大项目落地
龙游县提出依托龙头型企业的“二期在龙游”思路和延链强链补链的产业链精准招商新模式,吸引已落地企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来龙投资落地,相对减少企业之间的成本消耗,在新形势的招商引资竞争体系下获得了经济发展活力。近两年,成功引进总投资15亿元的智汇创谷、总投资20亿元的全竹生态产业园和总投资32亿元的云墨碳谷项目,以及具有重大创新孵化能力的平台型项目——中浙高铁轴承有限公司高速动车组牵引控制传动系统综合试验中心。上下游产业链挖掘和产业团精准服务,对各地产业发展都有一定借鉴意义。
24岱山县开展石化产业精准招商
岱山县充分发挥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产业优势,深化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抽调石化专业人才成立石化产业链课题研究组,专职从事石化全产业链项目研究谋划,抢抓长三角石化产业转移机遇,将石化产业链招商作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大力开展石化产业链精准招商,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共引进石化产业链项目45个,其中设备制造项目10个,化学制品制造项目10个,生产性服务业14个,仓储物流项目1个,石化产品贸易项目8个,环保治污项目1个,石化研发类1个,全县石化产业已初具规模。
25台州市椒江区创新开展数字化精准招商
椒江区积极启动数字化精准招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绘制产业链图谱,精准掌握产业发展现状,全面摸排企业信息,建立招商资源库。通过整合分析产业数据资源,挖掘区域主导产业招商目标企业并精准触达,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实现招商工作精准化、招商管理服务专业化及招商产业集群化。在数字化招商的加持下,高效招引到50亿级的海洋肽项目,从对接、签约到实现土地挂牌仅用了11天时间,创造了台州市此类体量项目落地投产新纪录。
26路桥区打造招商引资“升级版” 破解要素难题,小微金融助力招商引资
路桥区联合泰隆银行积极探索以“数字+金融+科技”为切入点的小微金融数字化改革,构建政银企多方联动的数字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着力破解科创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在全省首创金融供给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持续新动力,金融与科技实现共鸣。积极打造“国企产业平台+产业基金引导模式”,由路桥区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建设产业园区,为招引项目提供场地,同时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为招引新项目提供基金支持。
27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丽水市招商引资推进情况的报告
丽水市全面深化北上广深等重点区域驻点招引,全力加强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研究院所招商和招才引智工作,加快构建“研发在飞地,产业化在丽水”的产业链、创新链。建立了重大战略项目“专班化、一对一”盯引清单,实施重大招商项目“揭榜挂帅”,依托花园云(城市大脑)构建的招商引资“一张图”已初步上线运行。同时把基金招商作为盯引落地重大战略项目的重要途径。2021年上半年,全市新引进项目275个,同比增长95%,总投资额305.7亿元,在谈项目429个。
28青田县创新“掘金矿”模式开拓招大引强新局面
青田县依托生态优势、区位优势等,吸引爱玛新能源智慧出行生态产业园落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领衔招商多次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开展的“双招双引”活动,以“政策最优”的投资环境,鼓励广大投资者来青考察,设立“双招双引”发展基金,为驱动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植入强劲的资本引擎。2021年完成了投资40亿元的重大项目招商,丽水一个全新的百亿级产业——新能源智慧出行产业已经破土萌芽。
29缙云县“链条式招商”撬动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缙云县通过创新“责任链”“产业链”“工作链”“人才链”“要素链”五大链,完成从部门招商向全域招商转变,从企业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从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转变,从全员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从粗放招商向精细招商转变五大转变,推行定调、定向、定策、定责“四定”精准化招商,构建形成环环相扣、步步咬合、高效运转的“链条式”招商新格局。2021年,共有25个亿元以上项目落地 ,完成实际到位资金超30亿元,成功招引肖特药包二期及医药系统亚洲总部等一批“大而强”的补链项目,入选浙商最佳投资城市。
30丽水经开区创新“基金+飞地”模式,打造“双招双引”山区样板
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围绕“项目落地所需、产业发展所缺”,创新出“基金+飞地”招商新模式。以产业基金为线,串联产业链创新链,聚力“双招双引”,创新“基金+产业”联动机制,实施“股权并购计划”为招商打开新通道。在上海张江设立“科创飞地”,努力打造全市第一家符合国家级孵化器标准的跨省域“科创飞地”,系统布局“产业飞地+科创飞地”,形成“研发在外、生产基地和销售总部在丽水”的模式。充分发挥“侨”的优势,扩大海外招商。截止目前,共引进基金、类金融企业近147家,入驻企业基金规模达到290亿元,实现税收超1.2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