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猿声难再寻,彩云依旧如画展
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口长江北岸,奉节县东部的白帝山上,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临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地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西端入口。白帝城背倚高峡,面朝长江,断岩绝壁,高江急峡,气势雄伟壮观,三面环水,山水相融,造就旖旎风光,是长江三峡旅游线上享誉盛名的著名景点。白帝城既是东望“夔门天下雄”的绝佳位置,也是饱览长江三峡险峻之美的起点。
白帝城地理位置显要,古时顺江可控荆楚,逆水则扼巴蜀,瞿塘峡口的滟滪堆,更是长江中的天然屏障。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白帝城西有孤石,冬出水二十余丈,夏即没,秋时方出。谚云:滟滪大如象,瞿唐不可上,滟滪大如马,瞿唐不可下。盖舟人以此为水候也。”
瞿塘峡夔门前滟滪堆旧照(一)
瞿塘峡夔门前滟滪堆旧照(二)
白帝城因其天生易守难攻,成为古代历朝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楚夺此地而得以西进,西汉公孙述据此地而割据一方,蜀汉刘备退守白帝城托孤而汉室得存,南宋筑山城而抗御蒙元,故白帝城有镇守三峡、拱卫巴楚之称。历朝在白帝城先后建立过扞关、江关、白帝城、夔州都督府、夔州路、瞿塘关、瞿塘卫等军事堡垒性质的重镇,尤其是宋元战争时期,白帝城为南宋“四舆”、川东“八柱”之一,与重庆城、合川钓鱼城、渝北多功城、南川龙崖城、泸州神臂城等,共同构建了南宋政权西线山城防御体系,直至明清时期,白帝城仍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军事堡垒沿用。
白帝城遗址一字城墙白帝城得名于两汉之交。公孙述自称得金德,色尚白,故称白帝。公孙述为东拒强敌,在白帝山上筑城,以白帝为城名,白帝城之名始于此。此后岁月荏苒,城虽难寻,但名却存于世。六朝时期,白帝城演化为地名,泛指白帝山及其附近山头。两汉至宋明时期,曾在白帝山、鸡公山、马岭为主范围内修建历代城址,先后为东汉巴东郡治、唐夔州州治、宋夔州路治所在地。如今,白帝城专指白帝山和白帝庙。
白帝庙是公孙述去世后,当地人在白帝城上所建,以祭奠公孙述。
明正德八年(1513年)
四川巡抚林浚以公孙述为“叛逆者”,不可立庙,毁公孙述像,另祭祀江神、土地神和汉伏波将军马援像,改称“三功祠”。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
四川巡抚朱廷立改祀刘备、诸葛亮,更名“义正祠”。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
四川巡抚段锦增塑关羽、张飞及诸葛亮祖孙三代像。取“明君良臣,千秋垂范”之意,改名“明良殿”。
清同治十年(1871年)
奉节知县吕辉重修白帝庙,形成如今的格局。
白帝庙白帝庙保存尚好,不仅保存了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等明清建筑,还保留了明清时期白帝庙的建筑格局。白帝城在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帝城有“诗城”之美誉,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均曾登临白帝,游历夔门,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初唐陈子昂《白帝城怀古》的黍稷之叹: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唐代诗仙李白《早发白帝城》的千古名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代诗圣杜甫曾客居白帝城,留存万千感慨。既有《夔州歌十绝句》描绘白帝城雄险峻奇: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又有《上白帝城》感叹世事变迁无常:
城峻随天壁,楼高更女墙。
江流思夏后,风至忆襄王。
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
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
更有其晚年所作悲怆的“七言律诗之冠”——《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代诗豪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一)》勾勒出白帝城绝佳美景: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陌上动乡情。
南宋陆游登白帝城,借景抒情,作《夜登白帝城楼怀少陵先生》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拾遗白发有谁怜?
零落歌诗遍两川。
人立飞楼今已矣,浪翻孤月尚依然。
升沈自古无穷事,愚智同归有限年。
此意凄凉谁共语?
岸沙君看去年痕。
历史沿革西周时期,奉节为庸国鱼邑。《道光夔州府志》载:“周,庸国之鱼邑。”春秋时期,为夔子国,后为楚攻占。战国时期,楚国在赤甲城设置扞关。《道光夔州府志》:“周为夔子国。僖公十三年秋,楚人灭夔地,并于楚,为楚之九县之一。战国时,楚置扞关于赤甲城。”
秦时,奉节为鱼复县,属巴郡。西汉为县,属巴郡,江关都尉治此。《道光夔州府志》:“秦分天下为郡县,分川东为巴郡,治江州,鱼复隶焉。西汉时期,置江东都尉,以鱼复设尉治,仍属巴郡。”两汉之交,公孙述筑白帝城,改鱼复县为白帝。《嘉庆重修一统志》:“白帝故城,在奉节县东。公孙述所筑。”《华阳国志·巴志》:“鱼复县,郡治。公孙述更名白帝。”东汉晚期,刘璋改属巴东郡。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改名为永安。西晋时期,复改永安为鱼复。《华阳国志·巴志》:“章武二年改曰永安,咸熙初复。”六朝梁,王述将郡治移至白帝城。《道光夔州府志》曾载:“梁总管王述移治于白帝城。”
隋代,白帝城为巴东郡治。《道光夔州府志》:“隋仍巴东郡,治瞿唐关。”唐代,白帝城为夔州州治。《元和郡县图志·逸文卷一》曾载:“白帝山,即州城所据也,与赤甲山接。初,公孙述殿前井有白龙出,因号白帝城。城周回七里,西南二里,因江为池,东临瀼溪,惟北一面小差,逶迤羊肠,数转然后得上。”北宋初,为夔州都督府治。宋真宗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移治于瀼西。《宋史·地理志(五)》:“夔州,都督府,云安郡,宁江军节度。州初置在白帝城,景德三年,徙城东。”陆游登白帝城时,所见只有白帝庙。陆游的《入蜀记》详细记载了白帝庙:“谒白帝庙,气象甚古,松柏皆数百年物。有数碑,皆孟蜀时所立。庭中石笋,有黄鲁直建中靖国元年题字。又有越公堂,隋杨素所创,少陵为赋诗者,已毁。今堂近岁所筑,亦甚宏壮。”南宋末年,修筑防御山城。
元代,白帝城归属夔州路管辖。《元史·地理志三》:“夔路,唐初为信州,又为夔州,又为云安郡,又仍为夔州。宋升为帅府。元至元十五年,立夔州路总管府,以施、云安、万、大宁四州隶焉。二十二年,又以开、达、梁山三州来属……县二,奉节,巫山。”明洪武四年,置瞿唐右所,驻扎下关城。《道光夔州府志》:“明洪武四年,改路为夔州府,治奉节县。另置瞿唐右所,驻下关城。”清代,白帝城归属夔州府奉节县管辖。《清史稿·地理志》载:“夔州府……领县六。奉节,冲、繁、倚。东:白帝山。赤甲与白盐隔江,两山对峙。”
文物保护工作白帝城遗址历年发掘布方图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白帝城遗址先后开展了10余次考古工作。1998年至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围绕白帝城开展了多年的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先后发现了六朝时期城址遗迹、唐代夔州城、南宋宋元战争山城城墙、小北门遗址、大北门遗址、子阳城遗址等,厘清了白帝城的历史发展演变进程、山城防御遗址的范围及格局等。白帝城筑造是在历代筑城基础上增补及修建而成,通过考古工作,发现白帝城存在城套城、城压城的现象,南宋宋元战争山城则是城连城、城中城、城外城的防御体系,具有强烈的军事堡垒特征。
2005年发掘区全景2005年,在白帝山上发现了六朝时期的遗迹,即一段绕白帝山的古城墙、道路及排水沟。揭露城墙长度约36米。道路东南高西北低,用大小不一的河砾和角砾两种石块铺设,石块之间的缝隙用粘土填充。路下附属排水沟一条,用废旧砖砌成,使用时间延续较长。同年还发现了唐夔州城,其位于白帝山及其北面山坳平地上,中心区域在白帝山上。保存良好,面积虽然较宋城小,残存的城墙仍能折射出大唐帝国的恢宏气象。城墙为砌石垒土而成,所用石料为就地取材,个体巨大,有的重达两三吨。
道路与排水沟遗迹2016—2017年发掘的南宋白帝城平面与马的形状近似,分布在今白帝山、马岭、鸡公山“两山一岭”范围内,由白帝城、下关城、瞿塘关和子阳城组成,面积约5平方公里,核心区占地2平方公里。各城池彼此相连,城内又踞山为内城,形成“城连城、城中城”的梯次防御格局。城外还修建有许多巩固城防的寨堡和设施,形成了“城外城”的协防体系,如东、西两侧有擂鼓台城址、宝塔坪遗址协防草堂河和长江上游,东南夔门峡口南、北峙立的安乐寨、烽燧防御瞿塘峡,南面江中有锁江铁柱控江,北部鸡公山山麓沿线有黑岩头、鸡公山等据点加强陆路纵深防御。子阳城是南宋宋元战争山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白帝城关系紧密。2017年,对子阳城开展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子阳城遗址始建于东汉(或为汉赤甲城故址),南宋宋元战争时期历经夔州守将韩宣、徐宗武两次筑城逐步拓展而成,修建时间集中于1255年—1267年间,至1278年夔州迫于形势降元后废弃,明清时期沿用。子阳城的南宋遗存保存较好,遗迹以城门、城墙、房址、兵器坑等城防设施为主,遗物以兵器为主,建筑材料次之,生活用具较少,可见城内应以军事防御为主;城池布局依山就势,设置多重城垣,城内高台据险为城,彼此设有通道连接,相互呼应;文化内涵丰富,涵盖汉至六朝、南宋、明、清不同时期遗存。
南宋白帝城城垣布局图
城墙局部剖面图白帝城城墙围合长度近7000米,南宋城墙约3900米,为夯土甃石结构。主要的修筑和使用年代是在南宋淳祐至元初至元年间,约40年左右。2017年,发掘清理关山口一字墙。白帝城遗址的一字城墙有两道。一道从较场坝通往谭家沟至长江边;另一道从子阳城皇殿台瓮城东南角顺山脊经关山口往下至关庙沱(瞿塘关)江边。两道城垣共同构成白帝城西面的沿江防御。此次发掘了关山口一字城墙上段,城墙为夯土甃石结构,清理长度约117米,最宽处约7.1米,墙体呈西高东低状,也体现出了对西部防御的考虑。白帝城拥有多座城门,现发现的有东门、小北门、大北门、皇殿台瓮城门(桑閤门)、小西门、西门等等。东、西城门位于靠近长江的地方,现已不存。2015年,对小北门遗址、大北门遗址进行了清理和发掘。小北门遗址是白帝城遗址目前保存最好的一处城门遗址。城墙内有3座建筑基址,应属于城门的附属建筑,与城墙、小北门属于一个整体。建筑基址有外墙基、内墙基、门道、排水沟等,建筑基址南侧有一水池遗迹,出土有南宋嘉定五年的残碑。大北门遗址清理出了残存的门道和道路遗迹,门道宽2.6米、残高1.5米左右,用石块砌筑,白灰抹缝,表面残留有白灰面。道路面是用不规则形的石板和鹅卵石铺设,两侧边用较规整的石块铺设。在城内发现了内城、城门、马面、马道、高台基建筑群等等。城内的出土物以南宋兵器为主,主要为各类铁箭镞、铁矛、铁镦、铁雷、铜弩机、礌石等,军事色彩浓厚。白帝城虎踞夔门西口,充分利用夔门险要的山形水势营造城池,依山傍水,凭高控深,是峡江城市类型的典型城址。
子阳城
皇殿台瓮城及城门三维模型
铁雷(南宋)
铁蒺藜(南宋)
“桑閤门宅谨施”瓦(南宋)
白帝城景色优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白帝城的保护、利用及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白帝城启动了三峡大遗址保护规划工作。白帝城大遗址保护核心区东至擂鼓台东侧的二溪沟,西至巴茅湾溪沟,北至规划范围,南至长江北岸,水陆面积共5.72平方公里。其中,白帝城—子阳城遗址为主核心区,宝塔坪遗址为次核心区。开展白帝城大遗址保护工作,目的是为了系统、科学的保护和管理白帝城,合理、适度利用白帝城文化遗产价值,引导白帝城大遗址区发展成为长江三峡流域以“江峡景观”“古城文化”“诗城文化”为主题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遗产展示区。2017年,白帝城申遗前期工作也初步启动,历史上白帝城的筑造和发展,是三峡地区古代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地理独特、发展久远、文景相融的特征,让白帝城符合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类型,白帝城申遗将促使其范围内丰富的文化遗存得到更完整、更系统、更科学、更有效的保护和展示,进一步提升白帝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白帝城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旅游发展引导图
遗址公园效果图众水汇涪万,瞿塘争一门。白帝城既有山水之美、又有人文之情,令人心向往之、常留念之。时至今日,作为AAAA级景区的长江三峡风景名胜白帝城,已是三峡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不登白帝,枉游三峡。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得到日臻重视的今天,白帝城正可乘着东风、扬帆续航。
来源:夔州博物馆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四百三十三章白帝城(1 / 1)
大船停泊江中山城的渡口,卫英带人率先登陆,然后亮出了皇子令牌。
白帝城的守城将领,名为赵崇济,是夔州境内宁江节度副使,在这里镇守东大门。
而宁江节度使的正使是高彦俦,也算后蜀为数不多,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了。不过,此时高彦俦并不在白帝城内,而是在长江北岸,夔州治所城内的将军府。
赵崇济听闻二皇子驾临,立即带人赶来迎接。
“末将赵崇济拜见二殿下!”
孟玄钰登船上岸,与赵崇济近距离相见,挥手道:“赵将军不必多礼,诸位将军在这里严守城关,阻挡宋军压境,实属不易,本殿下出使归来,途经此城,特上来探望一下诸位将军。”
赵崇济等人听完,都是心头一暖,脸上露出几分欣慰之色。
皇子亲自过来探望和慰劳,他们在前线提心吊胆,时刻警惕宋军入侵,也觉得付出有所值得。
“本殿下带来一些酒水和武侠话本,留下几名会读书识字的人,为军中将士讲武侠故事,这样丰富一下将士们的业余生活。”
孟玄钰微微一笑,他从润州书轩买了不少武侠话本回来,听从苏宸的建议,打算在前线军营留下一些,派人像讲书一样,每日讲解武侠故事,增加这些将士的个人英雄主义,反抗精神。
许多时候,抵抗外来入侵,靠的就是一种斗争精神。
有了精神凝聚和激励目标,便如同打鸡血一般,可以出生入死,变得勇气过人。
武侠小说中,那股“侠义精神”难能可贵。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多谢殿下!”
赵崇济拱手,与诸将一同谢过二皇子。
孟玄钰打算在此逗留一晚,顺便让人更换船只,原来的船艘经过昨夜的厮杀和起火,已经破损了。
“今日在这停留一晚,顺便观察一下白帝城的防御措施,本殿下从唐国回来,还有一些部署想法,打算跟诸位将军讨论一番。”
孟玄钰深知白帝城的重要性,所以,要检查一下这里的防御部署等,才能安心。
顺便再让苏宸观察一番,然后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这才是关键。
如今他可是把苏宸当成了卧龙、凤雏一般的人物了。
赵崇济点头,伸手道:“殿下请入白帝城!”
“好!我只带部分侍卫进去便可,其余人在这卸货换船。”
孟玄钰说完,背负着双手,迈步向前,很有上位者的气势了。
此时,苏宸和彭箐箐已经下了船,跟随在入城的几十人的队伍中,左顾右盼,观赏这座地处长江三峡地段,一处特殊的江心位置。
白帝城虎踞夔门西口,利用夔门险要的山形水势营造城池,依山傍水,凭高控深,是峡江城市类型的典型城址。
放眼望去,城套城、城压城,具有强烈的军事堡垒特征。
白帝城因其天生易守难攻,而且处于长江三峡的关键区域,也自然成为古代历朝兵家必争之地。
战国时的楚国夺此地而得以西进,西汉公孙述据此地而割据一方,蜀汉刘备退守白帝城托孤而汉室得存,南宋筑山城而抗御蒙元,故白帝城有“镇守三峡、拱卫巴楚”之称。
尤其是宋元战争时期,白帝城为南宋“四舆”、川东“八柱”之一,与渝州城、合川钓鱼城、渝北多功城、南川龙崖城、泸州神臂城等,共同构建了南宋政权西线山城防御体系。
苏宸走在山城之中,心中涌起沧海桑田成历史的其妙感觉,时空变换,地点未变,只是人和事不同而已。
赵崇济客气道:“殿下出使过来,舟车劳顿,请到白帝城的将军府邸歇息,午膳再多饮几杯,为殿下接风洗尘。”
孟玄钰摇头,他已经无心接风洗尘这一套了,开门见山道:“请赵将军带路,领我等参观一下山城的几处要塞口,并请赵将军全盘拖出,打算如何御敌之策。本殿下在此逗留时间只有一日,希望能够有所作用,咱们群策群力,希望能够守住东大门。”
赵崇济有点意外,本以为皇子刚才只是说说而已,开场的漂亮话,没想到认真起来。
“那请殿下跟末将走一走,视察防御工事吧。”
孟玄钰点头道:“好,现下就去!”
赵崇济一边走,一边跟二皇子解释道:“目前宋军蠢蠢欲动,慕容延钊派人在边塞打草谷,封锁了下游的江面,而陆地上刘光义、曹彬所率的兵马,已经接近夔州地段。大宋对蜀用兵之心,已经昭然若揭,只是我等还推断不出,宋军会先从陆路攻击夔州城,还是从江水上部署船舰来攻白帝城,想听二皇子高见!”
其余将领纷纷点头,目光看向二皇子,想听从皇子的分析,给他们提供战略指导。
孟玄钰干咳一下,忽然微微一笑道:“这个问题,在途中时候,本殿下与身边几位谋士,早有推断。这样吧,由宸公子为诸位将军讲解一番。”
苏宸心中鄙视了二皇子一番,把皮球踢给他了。
他沉吟了下,然后开口道:“依照我等推断,若是宋军全面攻蜀,会两路齐下,一方是北面凤州地带,会有大军走陈仓道、金牛道;另一路大军,便从长江上作为突破口。”
“这里的战局嘛,二皇子分析,宋军的真正东部主力军,应该刘光义、曹彬所率的兵马,会从夔州城作为进攻重点,白帝城易守难攻,所以,宋军若拿下夔州,才能放心来围城登陆。依我等所见,最好的抵御手段便是死守,宋军涉险远来,利在速战,我军坚壁固守,胜算很大。”
赵崇济等人听完,似乎大有感悟,都忍不住称赞:“二殿下高瞻远瞩,果然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