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曾说:“归休乎,嗟生亦劳兮,岁常九行而一息。四方已莫不异兮,欲终往而安即?披荆榛以孤鹜,涉大涂之梗塞。”言语寥寥,恢宏大气的思想跃然纸上。
世人皆认为他是成功的文学家,殊不知,沈括一词,是传奇,亦是瞻仰。
沈括,何许人也?中国人习惯将其称之为整个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也被人们认识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如此辉煌的战绩,他是大宋大名鼎鼎的科技巨星。享誉历史的背后,沈括也不免承受着众多骂名,在舆论看来,他是科学的巨人,却也是道德的矮子,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缘由呢?
全能型人才
公元1031年,沈括出生于杭州钱塘的沈氏家族,祖父是大理寺丞,父亲、伯父皆为进士,沈括也可称得上是家世显赫。在很小的时候,沈括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赋和才智。
14岁博览群书,跟随父亲大江南北游历,年少的沈括见多识广,拥有极强昂的洞察力。
《宋史》曾经记载:沈括是“博学善文,历(天文)、撰(地方志)、乐(音乐)、医(医术)、卜(卜算)皆通…多著有文书。”
随着年龄的增长,沈括在各个领域都确立了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文学、数学、商业、法律、农学、医学、军事、外交……提及中国历史上的全能型人才,沈括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科学的巨人
公元1054年,沈括承袭父亲的爵位走入仕途。彼时的沈括大力扶植当地的农业,他兴修水利,开发农田,治理水灾,当地农民人人称颂。
公元1061年,芜湖万春圩工程的修建被提上日程,沈括凭借着自己经验为此项工程提供了建议。
中国有句古话:久病成医,沈括亦是如此。因为自小体弱多病的原因,沈括对各种疾病颇有研究。
沈家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社会地区,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之下,沈括也专心钻研医学,他归纳整理了众多民间的医疗手段,为中国古代的医疗领域提供了众多新思路。
,他曾经修改完善了历法,成为了十二气历的首位倡导人。尽管这一历法并没有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其产生的深远影响足以震惊整个世界。
800年后,英国公布了萧伯纳历,这与沈括研究的十二气历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与此同时,沈括热衷于改良观象仪器,公元1065年,沈括参与建造了浑天仪,对中国天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日本数学史家曾经评价沈括是中国算学的模范人物,他发明的“隙积术”和“会圆术”对中国数学领域而言意义重大。沈括是中国数学的领路者和掌权人,他的一系列发现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文学、数学、地理学……人们将沈括当成是中国科学史的鼻祖,然而鲜少有人知道,在文学领域,沈括的地位依旧毋庸置疑。
公元1089年,沈括举家搬迁到润州的梦溪园,彼时的他已经远离官场,开始了平静且平凡的生活。
沈括将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以及社会历史现象等事物编纂成册,《梦溪笔谈》横空出世,引起强烈的反响。张荫麟曾经说:“《梦溪笔谈》是沈括一生的精粹……”
在个人素养方面,沈括是人人称赞的全面型人才,众人皆习惯仰望他。他是科学的巨人,是对中国科学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全才。
科学方面的沈括让人敬佩,道德层面的沈括却让人们十分不屑。沈括为什么被人们称为道德的矮子呢?其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道德的矮子
公元1071年,沈括入京,与王安石相识,二人成为了好友。王安石变法期间,沈括曾经坚定不移地站在王安石的党派之中,成为了宋朝实际上掌握着财政大权的人。
事实证明,彼时的王安石十分信任沈括,变法遇到了守旧势力的阻挠,如果想要推行新的措施,财政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毫无疑问,对王安石高度认可的沈括,就是掌握财政的最合适人选。
公元1076年,王安石变法产生了众多问题,迫于压力,皇上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之职。不久之后,沈括上书新任宰相,指出了王安石变法中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
变法之前,宋朝部分人并不用承担徭役,然而王安石变法提出了以钱财代替徭役的措施。也就是说,原本不在服徭役队伍之列的人如今都成为了徭役的直接承担者。沈括认为这项措施存在着极大的漏洞,于是提出了质疑。
在人们看来,沈括是真正意义上的墙头草,他临阵倒戈,在朋友落难之际想尽办法取悦自己的敌人。一时之间,舆论对沈括的声讨不绝于耳。
公元1074年,沈括来到了两浙地区,期间他与苏轼互换诗文,两个人都颇为欣赏对方。
公元1079年,李定、舒亶等人仿照沈括的方法制造了乌台诗案,苏轼的人生就此走入绝境。
在众人看来,沈括是一个不懂感恩、两面三刀的人。王安石曾经拼尽全力为沈括争取权力与地位,却没有料想到沈括成为了落井下石之人。
朝堂之上的一颗墙头草,从政道路上的沈括背负了太多的骂名。与苏轼相交,苏轼以真心相待,却没想到沈括成为了亲手葬送自己人生的仇人。
人性始终存在着弱点,纵使是大宋第一全才,被称为科学的巨人的沈括也被人们认为是道德的矮子。
然而历史的真相我们无从得知,然而细细琢磨,沈括无非就是与官场的勾心斗角相冲,愣头沉浸在科学中。朝堂上的提议只是站在他认为正确的角度,心太大被利用以至于害了朋友,说到底不过是一个直率不懂官场的理工男罢了。
世界形势纷繁复杂,唯有坚守内心的人才能保持永久的初心。无惧舆论,永远保持真我。
《梦溪笔谈》是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涵盖科学、历史、工艺的综合性书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评价它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对研究我国古代科技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笔者向大家推荐这套好书——《梦溪笔谈》。做为历史和科学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目前在做活动,大家可以点上面的链接购买,可以说是物超所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