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价格?


   我想现在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能源与粮食的重要性了,这是最基本的,其次也应该意识到价格的重要性了,所以我认为疫情过后政府应该把能源与粮食储备放在更战略的位置,特别是要维持原材料与农产品价格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价格的背后就是分配,只有价格关系理顺了,各行各业就协调了,社会就大体稳定。

   首先我认为在产业政策上不能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即企业做大做强靠的是市场力量,还是行政的力量。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有些企业只要获得政策上的支持,就会从市场巨大需求面前获得丰厚的利润,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是专注于市场的力量做大做强,比如京东依赖高品质自营商品,相对低廉的价格以及快速响应的物流网络赢得无数消费者的认可。上京东就够了以及次日达绝非虚言,我是京东忠实的PLUS,而且每次国家有难,京东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分忧解难,无论是当初的武汉疫情,还是当下的上海疫情,都能时时处处看到京东小哥的身影。即使如此我也不建议给与京东特殊的待遇,而是希望这种靠市场向阳生长,如果更多的企业与个人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的社会,市场将会更美好。

   最近的疫情使得无论是实体还是资本市场,农产品与食品等消费品价格大幅上涨,这是非理性的,特别是因为上海物价飞涨没有得到控制,一些人看到了商机,偷偷返回家乡收鸡蛋,米面等往市场销售,据称一车利润都有近10万,如果价格不能及时得到管控,一方面上海老百姓会怨声载道,另一方面会使更多人铤而走险,比如我所在的地区在连续封控12天后终于迎来解封,但没过几天就因为这种原因再次被封,当然都是为了利益,但是政府应该努力打压哄抬价格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稳定,如何做?我认为在平时应该让市场力量自发作用,但是在疫情背景下,人员不能流动,市场又是封闭的,供需严重不匹配自然会引起价格的异常波动,此时更多要发挥政府的力量,特别是社区,小区管理者的力量,保供稳价即以政府的名义采购,我不相信价格能涨得那么离谱。

   疫情就是一面镜子,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得转运,隔离,让人民群众亲身感受到关怀,同时无论是市场,还是居民生活都要畅通,及时疏通堵点,比如运输物流,比如城市外卖,派送,再比如小区大型超市的营业等等,这些不能因为疫情一堵了之,增加人民群众的焦虑,可以采用无接触式的配送,缓解供需紧张局面,缓解人民群众的焦虑。

  大而化之,我对这些年许多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是有微辞的,就正如我对一些超级资本表面上是为地方经济做出贡献,实则是通过高商品价格或者高服务价格来实现一样,生活的质量的高低不是由绝对收入来决定的,而是收入与价格比来决定,更重要的由收入价格比恶化而导致生活的焦虑。中国人多,市场大,需求突然的放大会导致价格非理性上涨。即使是新时期,发展是第一要务,但也应该领会高质量发展的要义,特别是共同发展,相互协调(收入与价格,经济与社会,自然,生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