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致安徽省人社厅并阜阳市2021年中小学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


  我认为国家在各行各业开展职称评审,一方面是想建立一种选拔机制,把更多水平高,服务政府与人民的专业技术人员选出来,给与褒奖,同时也为了更多体制内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工资待遇,保障其工作与生活,但对安徽省人社厅开展的职称评审,我想叩问的是:高级高在什么地方?是高在专业技术上,还是高在踏踏实实的工作,从未计较名利等工作态度,思想品德上?

  我自认为一直是不计较名利的,但我认为这一次有关各方做的太过了。我一直以公务员为职业梦想的,即使在20年前,大家对经济部门重视,对纪委不太重视的时候,我一直以中央纪委为奋斗目标,并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从未计较名利,从未有松劲歇脚的举动,也曾几次有机会接近梦想,但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去接近梦想,现在反看那些落马的官员所作所为就能理解我所说的接近梦想而不达,而坚持原则的本意。动不动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贪污受贿此起彼伏,习以为常,而反过来要进入圈子,也需要金钱开道,需要人格能屈能伸,这两条都违背我做人的原则与底线,所以即使20年近7300个日日夜夜的努力,最终没有抵达彼岸虽有遗憾,但并不后悔,至少做到了内心的安宁,收获到做人做事的底气。

  我并不明白,国家既然大力在反腐,应该熟悉体制运行过程中的许多逻辑,而且在行动上也清除了不少腐败分子,为什么不能从源头上加以治理即真正让那些一直宁愿甘受清贫,真正让那些埋头苦干,让那些珍惜自己人格,品德就像在珍惜自己的生命的人获得匡正体制与社会的机会,好的精神需要张扬与褒奖,而从不断落马的官员的介绍中不难看出上位还得靠钱,靠关系,而上位后又要大肆敛财,又要通过关系与金钱竞相上位,人民的利益放在哪?那些动辄几千万,几亿甚至几十亿的贪污数额都是老百姓在埋单呀,试想还有近8亿月均收入仅千元的人民呀,各方都要努力增加这部分人群的收入,让同在蓝天下,都有生的尊严与快乐,要对市场与体制内一切不合理的收入进行治理,持续推动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7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都可以白费,因为在学习与奋斗中体现出充满干劲的快乐,但是自从2021年12月13日公布评审结果后的这380多个日日夜夜是难以煎熬的,因为是失望,甚至是愤怒。我自认为作为班主任,我从来没有接受过家长的宴请,红包等等,作为数学教师,我从未给任何学生进行过有偿家教(无论是双减前,还是双减后),作为一名教师,我从来没缺国家的一节课,甚至宁愿让八九岁的孩子放学自己回家,都不想为此缺席各种例会,更甚至在三年前的高三,有时候需要扶着黑板才能上课,否则就有可能晕倒的风险,而坚持不缺国家一节课,最近这届高三同样的毛病又出现了,顶着阳,扶着黑板依然线上,线下在上课,不缺国家的一节课,更为甚者,从来不想,不愿沾染国家的任何一点利益,不愿沾染学生与家长的一点利益,甘愿清贫也不愿越雷池一步,就正如现在体制内人员,如果严格按照规定,要求,任何人都不可能暴富的,而体制内的富裕者无疑多是违反国家的规定,即使专业技术人员也是如此,如果医生不拿回扣,教师不办班能有几个富裕的,说明什么?坚定理想信念,时时刻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者无条件的要受到褒奖,而那些违反规定的行为理应及时受到治理,自认为我对国家,社会,人民是无愧的,而且我一直是自信的,乐观的,唯独对职称评审的结果不可接受。

     我想说的是什么呢?即在这样的一个体制与市场环境里,弱化自身的利益尤显得高贵,当所有人都在追逐利益,追逐权力的时候,你却遇到利益绕开,洁身自好,当多年追逐的梦想,稍微变通,突破一下底线就能实现,而宁愿多年的努力白费,都想保持自身的清白,而且一以贯之,一直如故,是需要拥有坚定的理想与信念的,是做出巨大牺牲的,希望国家善待那些一直正直与善良的人,让他们成为体制与市场真正的脊梁,及时对市场不当行为纠偏,在体制内进行拨乱反正,还体制与市场,人民以正常的秩序。

  我知道完全按照新文件来,既省事,又是零风险,可是人社部门考虑到被评审人的心理感受以及一直期望清白正直的评聘所一直以来遭受的多重煎熬吗?有时候花钱就能解决事,而且更快的就能解决事,为什么人家还非要按照原则来,还一直在坚守,不想践踏人生与规则的底线。人社部门不能因怕担负责任而在职称评审过渡期搞一刀切,简单化,也许评审方认为坚持了原则,但对当事人意味着什么?你们有想过吗?有没有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当出现这种情况,评审时就应该审慎,应该征求文件修订主体安徽省人社厅以及向被评审人的上级主管部门了解情况,协调,做出更权威,更负责任,更经得起历史与时代检验的决定。

   我的疑问1:2020年在条件具备下,非个人,而因市教育局发布论文获奖通知过晚等官方原因错过当年评审,主持评审的人社难道不应该考量吗?无论是人社部门还是教育局不都是政府职能部门吗?文件修订发布与评审主体都清楚的写到既有省人社厅,也有省教育厅,出现类似的情况,为什么两方不照应,协调?而一刀切,简单化各自为政!

  我的疑问2:2021年是试行评审文件(文件标题明确写到试行,而非回复的实行),从法理上说,是立即执行新文件,还是兼顾,设置缓冲期,过渡衔接?(即使按照几天前人社部发布新的文件精神,弱化职称评审中的论文作用,但同时提到了职称评审先立后破的制度要求,不应一刀切,简单化,既然如此为何不能对一年前的一刀切式,简单式的评审修正,纠偏?)

  我的疑问3:可以对比相互的材料,就少一次岗优,而其它材料,做的事却比一些评选通过的要多得多,厚重的多。(评审卷上既提供了其它辅助材料,也提供了更多个人材料的网站:liuwanjun.chinavalu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