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廷川医师谈岐黄之术
刘廷川医师谈岐黄之术,骨骼的端正与筋络的柔韧的手法。手法源于《黄帝内经·素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因此谨慎地调和五味,会使⾻骼强健,筋脉柔和,⽓⾎通畅,腠理致密,这样,骨⽓就精强有⼒。所以重视养⽣之道,并且依照正确的⽅法加以实践,就会长期保有天赋的⽣命⼒。) 对今天依然有指导意义,特别是通过各种手法非药物治疗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岐伯,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医学家,精于医术脉理,名震一时,后世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医圣”。《素问》基本上是黄帝询问,岐伯作答,对疾病的病因、诊断以及治疗等原理设问作答,予以阐明,其中的很多内容都记载于《黄帝内经》这部医学著作中。后世出于对黄帝、岐伯的尊崇,遂将岐黄之术指代中医医术,并认为《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渊源、最权威的中医经典著作。
刘廷川医师谈骨正筋柔百病消——《黄帝内经》的智慧之一,骨不正,筋不柔,气不畅,血不流。骨正筋柔”出自《黄帝内经·素问》骨正是人体健康的基础,是未雨绸缪,预防大于治疗的关键。《黄帝内经》的智慧之一是“治未病”,“治未病”包含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遵循五脏六腑的正常变化规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预防疾病,把健康的砝码掌握在自己手中,营养均衡吸收,骨骼正位,筋骨柔软,那么气血就得以畅流,肌肤就得以致密,达到这样的状态,筋骨和元气就能达到精良。按照这样的道路和法则去努力去遵守,就能享有天赋寿命。现代人的多种疾病,大多源于“骨不正,筋不柔,气不畅,血不流”。经过二十多年临床实践,我们发现鼻炎类与颈椎错位有关,我们一模就能初步判断那根脊椎出了问题,我们通过矫正取得良好效果,这是经得起检验的,“骨正筋柔百病消”,我们通过预判和手法自然疗法,比吃药打针好。黄帝,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黄帝被尊祀为“人文初祖”。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黄帝在得到广成子的教化后,便在崆峒山上建观修道,参悟自然轮回、万物生长规律,并且常与精通医术的岐伯、精通中药炮制的雷公等大臣坐而论医,阐述病理,以“岐黄之术”教民疗治百病,最终成就了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
蔡律 2023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