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平等的创新发展


  经济增长是劳动者不断努力付出劳动的结果,而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会极大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明的抉择》中,华尔街金融分析师迈克尔·赫德森教授认为,工业资本主义正是依靠劳动分配财富,才打败了以往依靠地租和高利贷的食利主义,取得了工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而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劳迪娅·戈尔丁,在其著作《事业还是家庭?》中,梳理了女性在职场上遭遇的各种不平等的根源,并据此给出了务实的解决方案。

  在《文明的抉择》中,赫德森教授将关注点聚焦于工业资本主义和现代金融资本主义之间的区别,在他看来,现代金融体系中崛起的新食租群体——隐身于银行、保险和房地产之后的新食租阶层,高举着“新自由主义”的旗帜,使美国失去了工业化,也使得今天的全球经济失去了动力,将实体经济拖入了债务通缩的泥潭。对此,他提出“无法偿还的债务或恶债应该被取消”,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全球紧缩危机和长期债务通缩导致的经济两极分化。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克劳迪娅·戈尔丁,以表彰她对促进女性劳动力市场结果理解的研究。在其著作《事业还是家庭?》中,戈尔丁将20世纪初至今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群体分成了五组,发现引发事业和家庭相互权衡的另一个原因与工作日益变得“贪婪”密不可分。夫妻,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夫妻,如果进行分工,一人从事长时间、不规律的工作,另一人从事较灵活的工作并承担起照顾责任,那么他们的经济状况大体会更好。但这将导致夫妻不公平和性别不平等。于是,一些女性转而追求事业,结果是“剩女”与日俱增,进而生育率不断下降。

  在《华为系列故事:不破楼兰誓不还》一书中,“华为公主”孟晚舟记述了华为财经部门取得的进步——90% 的交易活动已经实现了会计核算的自动化,年均处理供应商发票1.6 万张,员工报销平均付款周期为2 天,资金作业的差错率10 倍优于银行的平均水平,70% 的财务员工聚焦在财务分析、政策解读、新场景和新机会的财务解决方案上。本书由二十多位华为财务工匠讲述个人的奋斗故事组成,他们在流程化的岗位上长期“守碉堡、打地基”,勤勉务实地筑造着“铁打的营盘”。

  在《乡村产业跨界业态》一书中,靳丽芳、梁辉两位乡村发展规划专家通过多个乡村产业跨界融合的案例实操过程,分享了在“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数商兴农”等跨界模式的成功密码,总结了农产品加工跨界业态发展的成功之道,包括培育若干个多功能、全产业链、数字化的农业特色品牌,将农村建设成具有休闲、康养、文化传承等功能的城乡融合典型单元,造就一批懂科技种植的新农人、有手艺传承的新匠人、有商业运营理念的新商人和有组织管理运营能力的新领头人,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走深走实。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原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博士在《创新发展通论》一书中,立足于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论述了将科学、技术、创新注入经济体系的途径,并围绕“产业创新发展”“现代金融与创新发展”“创新与城市发展”等几个议题,总结了中美两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框架及其实施成效,并通过理清商业周期、经济增长与产业金融、城市的关系,阐述了宏观创新发展政策的制定、优化与发展趋势。

  刘长征先生在《临界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底层逻辑》中将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底层逻辑从宏观、中观、微观维度进行了梳理,包括工业化进程、产业升级转型、企业及企业家精神,描述了从“大国制造”向“强国制造”转型的路径,以及如何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国际竞争力。李序蒙博士等人在《大国创新:从专精特新到隐形冠军的深圳经验》一书中,通过在制造业领域各有优势的深圳企业案例分析,讲述了“创新型中小企业”如何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成功迈向行业隐形冠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