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华侨会各位:
感谢提供花芭山度假村场地。2023年前三个季度从总投融资内部团队数据看,国际汇率对冲基金效益最好,不过性质有些投机,就是利用国际政治经济波动进行套利,是对国际汇率“一价定律”更高层次应用,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际宽带数据传送毫米级差距套利,这虽挣钱,但不算长久之计;亏损最严重的是实体投资团队,基本亏得裤衩都不剩了。特别是餐饮赛道投资团队,已经触碰了红线,团队负责人也引咎辞职,圈子里永不录用。
这件事还是值得总结反省。总结反省,是失败转化为成功之母的关键。没有总结反省这个父亲,失败就永远是个老姑娘,单凭女方一己之力,永远生不出成功这个儿子。
一、
2022年底,你们拟定投资计划,在温德姆酒店开会讨论,那时我正新冠二阳,没有出席,但认真看了你们工作计划。我工作邮件回复的内容现在还在你们各位的工作邮箱里,可以随时查看。我说,经济下行和消防火灾类似,随时可能复燃,随时可能消费更萎缩,你们拿出20%比例去投国内餐饮赛道,和这些急于融资的餐饮创业者们信心满满,是否可行?当时你们为了胜利目标,忽略我的提示,团队负责人也拍胸脯回复说,失败了引咎辞职。现在,果然失败,果然引咎辞职,果然是很惨。对团队负责人来说,三十二岁,从此圈子里混不下去了,作为家庭支柱,失去了工作和收入,现在房子也卖了还债,是不幸;对我们来说,四千万人民币亏了,完全打了水漂,是更大不幸。这四千万元是20个投资人共同出资的,人均两百万亏损,还扛得住,要从其中任何一个两个投资人亏这么多,那就至少半条命,元气大伤。
我看了财报,对冲基金利润五千五百万,覆盖了五千三百万亏损——餐饮赛道亏四千万,酒店赛道亏八百万,初级加工制造赛道亏五百万。全年算下来,利润二百万,20个投资人,人均收益十万。这对人均一千万的资本来说,年化收益1%,不如把钱放在银行做一年定存。银行一年定存毫无本金风险,还有年化1.5%左右固定收益。从比较收益角度看,是大失败。
二、
2022年底之所以给你们回邮件提醒,表达我的质疑,主要是市场数据摆在那里。做投资决策,看数据是最基本功底。2022年中国餐饮新成立注册公司110万家,年底倒闭147万家,倒闭率120%。2023年前三季度数据也出来了,2023年注册成立餐饮公司200万家,已经倒闭80万家,还有100万家正在烧干最后几十万块钱,估计就一两个月;预估2023年年底倒闭规模在270万家左右,倒闭率130%以上,这是比较保守估计。
你们去商场看看,这种依靠资本烧钱融资模式最牛的海底捞,现在关闭了多少店?这就是最生动的符号。
法务团队做的也是阴阳合同的工作,把这些心浮气躁的融资者老板捆绑在合同条款里,我看了法务部报告,不少融资者老板原本计划拿存款50%做劣后和资本合作搞餐饮的,现在存款100%得赔进去。这对这些盲目乐观的心浮气躁创业者,也是血淋淋的一课教训。
许多实体老板在和资本合作中倾家荡产,外因固然是大经济环境不好,内因是心浮气躁。不能静心分析,急于在大环境不好情况下证明自己有能力,有本事,这个虚荣心是心浮气躁表现方式之一。折腾小一年,把所有存款基本折腾光,后面生活怎么办?这是个问题。
静下心来,不要急于证明2万伏高压电电不死你,你和普通人一样,一百多斤肉身,2万伏高压电一定能把你烧焦。选品,选赛道,都存在一个从实际出发或是从虚荣心出发问题。这个问题在每一个创业者内心都是清晰的,但对外未必肯承认。从实际出发,不浮躁,起码不会倾家荡产。
三、
金融是个知识密集型行业。今后团队负责人筛选,还是谨慎按规矩制度办,起码全日制硕士,拿到硕士学位证,经济金融相关专业。去年年初招聘餐饮赛道这个三十二岁小伙,我当时在人事上提出了质疑,一个大专生,简历中没有可以核实的硬性成果,因为对方嘴能说,还愿意抵押房子担保,你们破格录用。结果现在对方为嘴付出代价了,嘴里说的以合同和合伙企业GP协议形式白纸黑字,导致失去工作,卖了房,老婆孩子也都没收入,很不好。对方是为瞎吹付出了代价,我们呢?四千万一年没收益,十万块算啥呢。如果这四千万是从银行贷款来的钱呢?银行利息起码200万吧(按贷款利息率5%算),今后在基础素质方面,不要再有任何破格。这些教训是四千万人民币本金一年下来不到1%收益的代价买来的,代价巨大。
四、
我也付出了代价。我的代价是信用代价,几十名投资人对我信任,我在团队建设和项目赛道管理方面出现这种过失,人家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多少有想法的。好在汇率对冲方面收益覆盖了所有损失,投资人每人象征性地赚了十万块钱,才堵住大家的嘴。可这和预期投资收益最低7%预期比,差距很大。按7%保底计算,人均至少分七十万。
请人事部门内部整顿,严格贯彻执行招聘流程。把去年年初推荐餐饮赛道负责人入职的人事部招聘经理辞退,换一个新人。要形成规矩,形成负责的规矩,形成承担后果的规矩。
就说这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