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板面


 

新冠几次阳过后,我居然戒了来自故乡的主食馒头。这个过程类似突发事件带来的突变,三阳之后,连续半个月毫无食欲,每天只肯进食清汤挂面,挂面几根,主要喝汤。半个月后,开始主食吃小碗米饭,全然戒了吃了四十多年馒头。现在,差不多戒馒头小有一年了。

二零二三年农历七月十五之后,我身体保健疗养之中使用了德国生产、法国包装的新式人工合成先进药物,这些药品排除价格不菲不说,关键是普通医院配不到,只在少数医院有库存,比如说负责国家领导人治疗任务的上海华东医院就有这些药品。主治医生说,这些珍贵药品要配合锻炼运动才能达到较好效果。于我而言,骑行锻炼是最好方式。

我有多辆骑行工具,根据距离远近,决定选用不同骑行工具。单程距离15公里之内可以电动自行车骑行;单程距离25公里之内可以电摩骑行;单程距离超过25公里不出上海范围可以燃油摩托车骑行。距离更远或出上海,则考虑驾驶排量500CC以上拉力摩托车或驾驶轿车,但那不叫锻炼了。

 

起初骑行锻炼,纯纯是骑行,再无其他目的。每天晚上八九点开始,骑行两个多小时,花样百出。今天骑行到徐汇滨江大道,明天骑行到外滩十六铺码头,后天骑行到延安路高架和南北高架交叉处看看九龙柱,大后天骑行到虹桥机场,如此布朗运动,倒也简单。

如此骑行了十来天。

突然一晚,中途休息,下玄月细若镰刀,星光闪耀,仰望星空时候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到了这个奔五年龄,开始重点控制体重,折腾来折腾去?之前少年时代,从来没胖过。

我大学毕业之前,许多年体重基本都在一百斤上下。原生家庭贫苦,经济条件落后,整个人一直都是清瘦,唯双目炯炯有神,眉宇之间含奋发之气。

2001年大学毕业直接进了公检法单位。进单位时候体检,称重,体重107斤。半年之后,体重147斤,整整增肥了40斤。但对174厘米身高来说,147斤并非病态。根据BMI计算规则,BMI值为25左右,评估为过重,但还没有达到肥胖。BMI值为20时,体重120斤正好。

然后后面体重一路飚升。到2012年体重整整100公斤,状态为肥胖,但当时年龄只有三十出头,新陈代谢速度还可,并没有感觉存在大问题。2014年开始有意识控制体重,首先把体重控制在90公斤之内,并保持了三四年。2018年之后,再次根据年过四十、身体新陈代谢能力降低情况,继续控制体重,把身体体重控制在85公斤之内。现在,又制定了新目标,要把体重控制在75公斤之内。有时想想,确实讽刺。年少时候想胖没条件,人到中年想瘦这么难。

望着镰刀般细细下玄月,望着浩瀚星空,我想起没参加工作之前最奢侈的牛肉板面。

 

最初接触牛肉板面,是二十多年前在徐州侯山窝中国矿大老校区门口。校门口总有一个推着架子车流动的板面摊,上面挂一个白色横幅“安徽牛肉板面”,在放学高峰时刻游荡在校门口叫卖。小碗一块五,大碗两块。这是我上学时代最奢侈的支付得起的大餐。

放学到矿大老校区西门口,我大概率基本上能碰到卖板面的四十岁左右、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的安徽人。他脸上经常挂彩,常常鼻青脸肿,主要是经常和另一个卖蛙鱼的流动摊贩为了抢位置而打架。这种打架是底层生存常态,不足为奇。对安徽人来说,他常常谎称自己是铜山县人,以减少被其他摊贩欺负,但对城管,他唯一策略就是跑。城管一来,他就推起架子车跑,城管卡车一走,他就又回来,游击战。

面对城管的疲于奔命逃跑也好,面对卖蛙鱼的摊贩争抢位置贴身肉搏搞得鼻青脸肿也好,一个基本事实是,二十多年前最早敢于走出村庄到城市当流动摊贩卖板面的这个安徽人,一年时间就能在宿州下面县城买得起一套房子。当时一套房子就几万块钱,他每天流动卖面能平均卖200碗,卖350块钱,其中总成本不到100块钱。没有固定店面房租,没有税收,成本就是牛肉,辣椒,面粉,油,以及对应的十几种配料(陈皮,桂皮,肉扣,八角等),以及在侯山窝几十块钱一个月租赁的民房房租。

 

工作许多年后,各方面基本稳定,我去过几次太和县。从宁洛高速驾驶轿车行使,能看到通往太和县方向的出口。每次到太和县城,看到县城诸多板面店,却都是羊肉板面。

太和县城里板面店老板说,太和县都是羊肉板面。

最近一次去太和县是二零二三年六月。我在三门峡和中原银行当地支行进行业务接触后,因为涉及产业链中一部分地理位置在阜阳,就顺带现场一起考察。

阜阳人民和太和人民总能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我是晚上七八点从宁洛高速下来,开到太和县,夜色中光线不强,开到太和县一条繁华大道,远远看到“全季酒店”字样,心想自己是全季酒店金卡会员,就开过去,停车在门口停车场,准备进去入住。

令人激动的一幕出现了。停下来下了车,仔细一看四个字:金季酒店。不是全季酒店。

大堂一个身材高挑的二十多岁女经理快速走了出来,微笑着,说“欢迎住宿!”宿发言是xu。这是地道的太和普通话,或叫阜阳普通话。

我说,不好意思看错了,我以为是全季酒店。

女经理说,我们酒店和全季酒店品质档次差不多,就是没支付加盟费,用了金季。

我说,我是全季酒店金卡会员,能享受房价88折和免费早餐。

女经理说,老板,你看你开个黑色高级大奥迪,上海车牌,肯定是上海来的大老板!你就是我们的VVIP,我给你六折房价,送早餐。你到我们房间看看,看看卫生,服务,品质,不满意了不住也行。

我和大堂这个女经理上了电梯,到了三楼,看了房间,各方面真和全季酒店差不多。价格六折的话就是全季酒店金卡也做不到这么优惠,于是就住了。住了金季酒店。

晚上从金季酒店出来,步行几十米,吃了一碗羊肉板面,7块钱,有肉有鸡蛋,分量足。面条劲道,宽,白,硬,青菜绿,鲜,羊肉香嫩,小辣椒鲜红,色香味俱全。

 

那晚仰望星空后,我骑行就有了目标,即寻找牛肉板面店。但事与愿违,上海市区根本没有牛肉板面店。用手机软件查找,发现七宝中学(文莱中学)门口有一家,在农南路上,但这家也是神老板,跟着学生走,学生放假,门店就放假,社会人去吃不一定开门。

然后就是青浦远郊。青浦远郊距离市区太远了,基本在50公里左右。为此我有一次破例驾驶轿车去刺探,从S26沪常高速转G2高速,到青浦很远的镇下来,发现地图上标注的板面店已经不存在了。来回高速过路费20块钱,还不算燃油成本。而板面一碗就8块钱。

少年时候,我常常听人家讲笑话,说一个深圳老板为了吃一碗凉皮,从深圳坐飞机到西安,吃了一碗凉皮和一个肉夹馍,然后心满意足地又坐飞机回深圳。那时候以为这是笑话,经过几十年人生磨砺,现在再听着故事,却笑不出来。自己现在不也做着同样的事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农历八月十二晚上,我骑铃木踏板摩托车锻炼,向郊区方向出发。走到老闵行,在元江路和澄江路中间有一条很小的路,属于许泾村,叫向阳路。在向阳路一个桥头,居然发现了一家低调的安徽牛肉板面。但是我骑行到那里已经晚上十点多了,店已经关门了。

农历八月十三晚上,我骑行路线进行调整,先到这里看板面店,结果到了之后看到门口贴了一张纸,写着“中秋回家4天”。国庆期间,由于孩子们都有钢琴课程补课,那里也不能去,就休息中等待这家板面店恢复营业。104日晚上去,发现门还没开,那就继续骑行锻炼。期间发现了许多河南红烧牛肉面馆门口的“红烧牛肉板面”,和安徽牛肉板面不是一回事。

105日晚上骑行去,发现门开了。老板两口子五十岁左右,安徽宿州人。老板娘主要负责厨房,个人卫生比较干净,厨房卫生也整洁。老板主要负责采购,不进厨房,不修边幅,下身穿蓝色大裤衩,上身穿灰白色短袖,脚下一双旧灰色拖鞋,头发蓬松,但人很和善。门店就在桥边,大概二三十个平方,简单彩钢瓦结构。

 

和老板两口聊起了安徽牛肉板面,我说了我去太和县几次都只看到羊肉板面的事。老板说,安徽太和主要是羊肉板面,牛肉板面主要是安徽宿州这一片地方。老板说,今天你还吃不了,我们昨天晚上十点刚刚回到上海,还没卤牛肉辣椒,得明天来才能吃。我问价格,老板说,小碗十二,大碗十五。

老板指着饭店大冰箱顶上的一个纸袋说,这是刚收到的快递,从四川发来的朝天椒,没有这辣椒,牛肉板面的料就不香,味道就不正宗。

老板娘说,昨天从宿州开车到上海,路上开了十几个小时,今天明天路上更堵。昨晚回来太晚,太累就睡觉了,今天起来也晚,还没来得及做板面料,明天做。

老板娘说,原来觉得两口子卖板面辛苦,就努力供孩子上学。结果大女儿大学毕业了,找了一份工作月薪三千五,还没有卖板面挣的钱多,关键是现在工作不好找。

老板娘说,这个店估计开不了多久了,因为许泾村这一片已经拆迁开始了。

 

随着年近五旬,人体新陈代谢能力降低,我已经不能像年轻时候一顿吃一大碗板面了。我现在只能吃小碗。这几天锻炼之余,我计划去品尝一碗。现在年龄增大,吃辣也不行了,饭量也小了,不知道再去品尝能不能品尝出当年的香味。

可是,我还是要继续前行。我还要为家庭和社会继续工作起码二十五年。现在身体锻炼,根本上就是保证后续工作奋斗的健康基础。可能后面即使发现了板面,吃的次数会越来越少,但它能带给人精神激励,照亮人以历史为镜子,向未来迈步。

今后有机会,我也会到宿州去,看看宿州本地是否有牛肉板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