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例看投融资信息不对称成因、影响及对策


 

引言

 

这几天,一个中小企业家实控人朋友W陷入了融资沼泽,难以自拔。本人这几天为此事也来回奔波几百公里,颇为折腾。事情起因是一个月前某银行信贷员找到这个朋友W,说有2000万贷款差不多一个月就到期,信贷员要求W组织资金先归还这2000万,然后过几天银行再放贷给W名下这个实体企业。W信以为真,就从江苏泰州一些私人金主手里借款2000万本金过桥,承诺使用3天,三天之内每日资金利息千分之七,就是说2000万元每日需要14万利息,三天总计42万元利息。双方都没有考虑3天后银行不放款的事。结果W如期从泰州私人金主处借2000万元通过企业还给银行,本等着3天后银行放贷,然后把贷款2000万元归还过桥金主(利息42万已经事先支付),谁知2000万还给银行后,银行并没有如约3天后放贷,而是把信贷员工作调整了,并没有3天后放贷给W名下企业。

于是泰州10个金主(每人本金200万元)连夜开车到上海,坐在W企业里,轮流看管着W,不让W离开视线,施压W设法还2000万元本钱。这几天本人也协调此事,期间艰辛不可表述。实体企业现金流紧张异常,没有信贷支撑,私人企业家突然去哪里搞2000万现金来还钱呢?

在国家层面,第六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党管金融”原则,设立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国务院总理兼任金融工作委员会主任,从全局给金融工作以正确政治指导,可具体到商业银行和民企贷款,在操作层面则是两回事,毕竟商业银行本质上是信贷风险自担(张京宏,《利息伦理和借贷投融资》,经济日报出版社,2019年版)。                                                                     

一、本案例中投融资信息不对称原因

1.1 企业实控人获取银行信息渠道有限

 

信贷员给W说,你搞2000万先还贷款,3天后再放贷2000万给你!如果W知道这是信贷员的把戏,那么W肯定不会以日息千分之七(相当于月息21%,年息252%)找3日过桥资金来还款,而是以疫情下经营困难无力还款申请商业银行信贷展期为应对措施。

这就是现实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后果。信贷员明知过桥资金是极高利率和极短期限用来配合信贷还款和放款行为的,明知一旦抽贷对这些使用过桥企业的后果相当严重,明知这会让实体企业陷入更为困难泥潭不能自拔,但还是这样做了,为什么?因为商业银行考核信贷员和放贷风险。疫情几年里央行给了一些政策,给了商业银行5000亿左右额度专项信贷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民企发展,但经营风险还是商业银行自行承担。现在许多疫情下放贷存在问题,信贷员或信贷经理设法让企业还款,一旦企业还款,不少企业将不能再次获得相应条件下贷款。银行是从自身风险角度考量作出若干决策的。

 

1.2 融资企业隐瞒部分信息

 

抽贷的商业银行信贷员岗位调整了,但支行长还在职。W在泰州10名金主看护下一同到商业银行支行会议室和支行长对面交流,说之前信贷员保证3天放款,现在怎么变了?支行长直接说,之前放贷给W名下企业,要求企业提供3-5年财报时,W名下该企业存在诸多项目信息虚假,利润虚假,关联公司交易做数据等诸多问题。支行长说,这些虚假信息不能通过分行新一轮贷审会,现在分行贷审会都是投票决定,会议全程有录像,是集体决策不再放发贷款给W名下企业。

W说,现在中国民企贷款,向银行提供的财报,99%都有水分。支行长说,知道,不过现在确实分行贷审会不批,不能给你放款,支行也没有这个权放款给你,没办法。

 

1.3 银行机构与融资企业之间的考量点不同,互相信任度不足

    交谈中,泰州一名金主说,大家都是聪明人,我们也是干实业辛辛苦苦积攒的钱借给W来过桥的,想挣快钱,结果鸡蛋没捞着,母鸡回不来了。这2000万总是10个人每人200万,本来想3天时间每个人能挣42000块钱,这是许多月薪三千多块钱的人一年的工资,谁知道信贷银行搞这一招,令人头疼。

二、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2.1 国情迫使部分实体民企实控人利用信息不对称影响从事项目经营

 

中国金融发展史文献资料记载,清朝时候,曾国藩镇压太平军功劳显赫,成为满清重臣。曾国藩老家有个兄弟,老实本分,没什么能力,既不能像曾国荃那样领兵打仗,也不能像曾国藩那样运筹帷幄之中,啥都不会,很没有用。但精明商人看重了这个无用的人——商人去一个省讨债,欠账的仗着本地官商势力深厚,就是不还钱,于是商人和曾国藩老家这个兄弟说,你啥都不用干,啥都不用说,就跟着我走一趟,这账要回了给你分账。这个老实人就和商人走了一趟。商人走到该省巡抚那里,指着坐在身边的老实人说,这是曾国藩大人家里兄弟。这个老实人就点点头。该省巡抚打听后了解到这人确实是权倾朝野的曾国藩家里兄弟后,几天时间责令欠债者完成全部还款,并临走还请商人和老实人吃了一顿饭。

这是近代利用信息不对称影响进行讨债的实例。

对巡抚来说,按照纳什均衡(NASH)博弈规则,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给曾国藩面子,一种是不给。显然,要给当朝重臣面子。这种游戏到现在还在上演之中,一直到今天。

比如说全球和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马斯克的特斯拉在美国把FISKER(菲斯克)电动汽车公司基本竞争得濒临破产了。菲斯克公司举目四望,发现中国市场是巨大机会,于是2022年菲斯克汽车公司在中国上海设立经销中心,计划每年生产约8万辆电动汽车。担任菲斯克上海总负责职务的是一个英国人Daniel Fea,中国名字叫福大牛,其公开身份是美国菲斯克汽车公司董事成员。这个企业在上海建立,对“蔚来小鹏理想”等立刻产生影响。因为中国营商信息不对称是现实。福大牛是谁?是一个2005年就来中国的英国人,平日混迹在京城昏暗酒吧之中闲逛,本来平淡无奇。可是,他的妻子是吴雅凝。吴雅凝母亲是齐安安。齐安安母亲是齐心。齐心的一个儿子(也是齐安安的哥哥)年轻时候在陕北梁家河插过队,在河北、福建、浙江等地工作过,现在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进程中担任重要领导岗位。

当这种人脉关系被中国社会解读时,和清朝巡抚解读“曾国藩兄弟”逻辑一模一样。这个美国企业以这种方式给自己在中国市场披上“某某某家族生意”旗帜时候,将会减少许多麻烦,特别是一些官员在决定是否找麻烦时候,要和清朝巡抚一样去考量和琢磨。一个现实情况是,福大牛结婚后,立刻从昏暗酒吧闲逛状态变成在人民大会堂接待全球跨国公司CEO和世界各国领导的人物。

这就是现实影响,投融资和企业经营,所谓的背景审查,碰到这里,就戛然而止。在可查可不查的情况下,在可批可不批的情况下,往往就选择不查和选择批准,没有人有胆量去问询背后的事情,就好比巡抚没有胆量问曾国藩是不是你派你兄弟来的一样。

 

2.2 抽贷后融资企业难以获得合理的融资成本

 

一旦这种年化利息5.5%的2000万信贷抽贷,实体企业面临的过桥资金困难和后续融资困难重点是资金成本方面。民营企业在信贷口被抽贷后,民间融资利息成本基本在年化12%以上平均值(有6%到9%左右的融资租赁,也有实际融资成本高达17%到22%的众筹和小贷),这么高的资金成本,对实体企业利润积累是毁灭式打击。没有利润积累,企业研发能力就没有实力保障。没有研发,就没有竞争力,特别是产品竞争,往往陷入同质化低利润竞争之中。越是如此,越是利润率低,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万劫不复。

 

2.3 银行机构难以筛选出优质的投资项目

 

    按支行长说法,他们支行任务就三件事:一是拉存款,每个人有指标,有存款资金目标,有沉淀资金指标;二是放贷款,把拉来的存款放贷给合适的企业,获取利润;比如存款一年期利率是1.5%,贷款一年期利率是4.5%,中间3%差价覆盖成本、不良后形成利润;三是做银行保函、委托贷款等中间收入业务,也叫表外业务。支行长说,W名下企业是传统存储仓库仓储行业,盈利能力在竞争下下降厉害,年化盈利对应利率也就是1.5%左右,根本无法负担5.5%利息,银行2000万借给W名下企业,该企业实际每年只能产生30万利润,而银行每年收取利息110万,这肯定不行,也不是银行要的。银行希望企业用贷款能产生更高收益,收益覆盖银行利息后还有盈余,这才是长久之道。仔细想想,支行长说的也是正理。

三、本案例带来的启发——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金税四期税务软件大数据为信息披露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银行和税务之间数据还没有共享,但共享是一个趋势。比如说金税四期的“稽核”作用——一个地区,比如说上海浦东新区孙桥镇工业园区某一行业企业总共有200家,这200家企业在成本、费用、利润率、所得税、增值税诸多方面会有一个大数据,金税四期会根据这些大数据进行稽核,发现一些企业数据异常会报警,这些数据在信贷审查方面也有重要参考作用。

 

举例说明,比如上海普陀区某初中一年期学生平均身高1.6米,200个学生中突然有一个学生身高2.5米,系统会报警提示不正常。不同企业为了贷款做资料,多多少少都有水分,这是常态。随着包括金税四期在内的大数据发展,今后银行机构核查审查企业贷款资料,可能会更新内容,比如审查企业每月办公室用电量和电费缴纳数据、以及从税务大数据获取企业中社保职工人数和社保缴纳标准、公积金缴纳数据等等,从诸多更可靠数据来判断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

 

3.2 提高银行机构的信任度

 

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民企,从银行信贷渠道获取年利息6%之下成本的贷款,难度相当大。在“党管金融”原则下,央行对商业银行政策支持并没有改变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自担的责任本质,银行业“审慎经营”原则利剑始终悬挂在商业银行头上,如何选择优质企业进行放贷,是商业银行面临房产行业巨变、失去长期信贷客户主体——房地产企业之后,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3.3 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渠道

 

多元化信息渠道要求企业实控人必须拓宽信息获取方式。信息就是生产力。信息就是效率。信息就是资源。

要相信人脉重要性。中国和美国在商业领域差距,至少还有20年。“美国经商靠科技、中国经商靠关系”的论断至少在二十年内还是有用的,虽然随着国家发展中国平民阶层机会也越来越多但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现实选择是相信人脉,整合人脉。有时候在人脉运用方面,外国人比中国人还精通中国人情之妙用。

4.1 总结投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要点

 

互相不信任是投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关键所在。企业给银行提交的财报不真实,银行要求企业还贷以“过3天再放贷”为诱饵也不够厚道,有点使诈。但正如支行长说的,让信贷经理和信贷员设法把贷款收回是正道,总比形成不良要好吧?

双方之间如何能坦诚相对,是发展中解决问题的关键。坦诚相对这个要求,是幼儿园第一年的要求。从幼儿园第二年开始,小朋友每天有3-6句谎话,到小学开始谎话占20%,中学开始30%,大学更甚,谎话60%;工作后更不用说了。如何让投融资各方之间回到幼儿园第一年的状态,是人们努力的目标。

 

4.2 对未来投融资工作的展望

 

今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会继续,改革开放还是会继续,同时等级森严的投融资秩序也会继续,至少持续二十五年。投融资也是有等级的,什么量级和什么层次的投资是省委书记对接,什么量级和什么层次是市委书记对接,都有GDP考核和中组部量化表参考。在做投融资过程中,遵守等级规则,选择交易对手,选择可靠项目,是基本要求。特别是选择交易对手,非常关键。

 

参考文献:

 

① 张京宏,《利息伦理和借贷投融资》,经济日报出版社,2019年版;

②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③ Frank,  Capital marketing,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④ 《求事》杂志,2022年第11期;

⑤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